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摘要:莫言的小说创作既超前又传统,他的小说大部分采用的是叙述的方式,莫言的作品给人一种海阔天空的思维。
莫言是独特的,他的作品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冲击力。
真真实实的来源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
从《天马行空》、《红高粱》、《十年一觉高梁梦》到1991年的《难以捕捉的幽灵》,从《师傅越来越幽默·后记》、《檀香刑.后记》到《丰乳肥臀》,莫言用繁复的叙述结构来表现他的作品,给人无限的空间去回想。
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小说深深的体现了民间风格特点,他的小说既又现代人的叙事技巧,同时也具备现代人的观念。
他的小说里时时体现着怪诞现象,体现了对民间大众的深情。
本文阐释了莫言小说里的高密文化,包括高密文化的习俗和文化态度,又分析了他小说里的怪诞现象,最后着重分析了在小说里体现的民间性。
关键词:《红高粱》;民间性;叙事Abstract:Mo Yan's novels are both ahead and tradition, most of his novels are used in a manner of narrative, Mo Yan's works give people a bright thinking. Mo Yan is unique, his work brings great impact,it’s from true life and is larger than life. From the fanciful,Red Sorghum to elusive ghost,from the master’s increasingly humor•Postscript,to Fat breast and hip, Mo Yan’s work has complex narra tive structure ,it gives readers unlimited space to recall. Mo Yan's Red Sorghum series reflect folk features deeply.His fictions has modern narrative techniques, but also has a modern concept. His novel always embodies the eerie phenomenon,and reflects the public's affection for folk.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novels in the high-density culture, including high-density culture, customs and cultural attitudes, and the analysis of his grotesque novel phenomenon, and finally analyzes the novel embodied in folk.Key Words:Red Sorghum; folk; narrative目录引言 (3)一、莫言小说中的高密文化 (3)(一)什么是高密文化 (3)(二)莫言小说中的高密文化 (4)1. 莫言小说中的高密文化习俗 (4)2. 莫言小说中的高密文化态度 (5)二、莫言小说的怪诞现象 (5)(一)什么是怪诞现象 (5)(二)莫言小说里的怪诞现象 (6)三、莫言《红高粱》系列小说的民间性 (7)(一)民间性的表现 (7)(二)莫言《红高粱》系列小说的民间性 (7)结论 (8)参考文献 (9)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引言2012 年10 月11 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人心大振,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文学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转捩点。
莫言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作家,他的几部长篇近乎一致的评论如潮,然而结果却不尽相同。
有的受到读者和评论者的惊叹和欢呼,认为莫言创造了一个奇迹;有的则一面遭到某些人的批评和低毁,一而被另一些人认为是莫言的又一部集大成之作。
莫一言一路写来,一边对自己创作进行一说明、反省,甚至吃力不讨好地自辩,当然也有明智的沉默。
1984年,他写过《天马行空》这样的文学宣言;1985年,又在为《青年报》写的一篇小说附了一篇创作谈;1986年,《红高粱》走红后又写过《十年一觉高梁梦》;1991年,又为作品《白棉花》写了名为《难以捕捉的幽灵》;1992年,写下了带总结性质的《旧日“创作谈”批判与新“创作谈”。
此外,还有带有创作谈性质的“后一记”—如《师傅越来越幽默·后记》、《檀香刑.后记》,对《丰乳肥臀》的辩解,对创作中的“民间资源”的理解和阐发等等。
就作家本身而言,能不断地反省自己的创作,是件好事;然而,就接受者而言,作家过多的介入作品,有时是件讨嫌的事情,会影响接受者的视听。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莫言作品中的叙述者也和它的创造者有着一样的偏嗜:喜欢反思,喜欢介入。
而作品中那个喜欢反思和介入的叙述者却使作品的境界别开洞天,意味悠长。
莫一言的作品给人这样一种印象:海阔天空的思维,气势磅礴的语言和自由跳跃的现代叙事与严肃凝重的主题形成鲜明的对照。
在当代文坛中,莫言无疑是独特的。
看了他的作品,无论是否欣赏他的风格,却不得不由此震惊于叙事本身带给人的冲击力。
一、莫言小说中的高密文化(一)什么是高密文化关于高密文化,在贺立华、杨守森等著的《怪才莫言》一书中,有过详细的论述。
这本书的第二章“从红高梁大地上走出的作家”专门分析了高密文化的形成:高密临近大海,境内河道密集,常常水涝成灾,由此形成著名的高粱之乡。
高密民间有着独特的世俗文化,最为突出的便是泛神论色彩的动、植物崇拜意识。
高密人富于血性,高密大地上发生的抗德和抗日事迹,可歌可泣,永载史册,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我们可以来概括一下高密文化的特征。
地缘文化的成因以物质环境为基础,但更重要的则是社会关系。
(二)莫言小说中的高密文化1.莫言小说中的高密文化习俗高密地区经常发生水灾,普通农作物不易生长。
植株高大的高粱,便成为农民生活的主要依靠了。
在《秋水》、《老枪》、《白狗秋千架》等小说中,都出现了高粱的身影。
《白狗秋千架》的结尾,暖放倒一片高粱的情节,又被莫言直接写进了《红高梁家族》之中。
实际上,从写实角度来考察,高密还有大片种植的麦子、棉花、黄麻、葵花、芦苇等作物。
但莫言在《红高梁家族》中,有意作了忽略式的处理,使整个故事在高粱地中发生:高粱地中伏击侵略者、高粱地中搭建土匪窝、高粱地中埋葬死者、高粱地中与野狗作战,又有用高粱酿酒、土匪们生吃高粱米、高粱棵子中猎雁、抗日歌曲中唱到高粱等情节,而给读者留下更深刻印象的,则是高粱地中发生的爱情。
在《红高梁家族》中,事件的发展紧紧伴随着高梁的身影:奶奶听到了宇宙的声音,那声音来自一株株红高梁。
奶奶注视着红高梁,在她朦胧的眼睛里,高粱们奇橘瑰丽,奇形怪状。
它们呻吟着,扭曲着,呼号着,缠绕着,时而像魔鬼,时而像亲人,它们在奶奶眼里盘结成蛇样的一团,又呼味味地伸展开来,奶奶无法说出它们的光彩了。
它们红红绿绿,白白黑黑,蓝蓝绿绿,它们哈哈大笑,它们号淘大哭,哭出的眼泪像雨点一样打在奶奶心中那一片苍凉的沙滩上……莫言似乎对死亡有特殊的嗜好,他的小说中充满了有关死亡的各种“写实”式的描写。
如张志忠所论:“莫言的作品中写了那么多的死亡,《秋水》中黑衣人的死,《老枪》中大锁的死,《枯河》中小虎的死,《筑路》中刘罗锅和孙巴子的死,《红高粱》系列中戴凤莲和罗汉大爷、余大牙和任副官、恋儿和成麻子以及一大批游击队员的死,还有《丰乳肥臀》中的众多人物都以死亡为结局;《檀香刑》结尾,钱丁夫人、赵小甲、孙丙相继死亡;《生死疲劳》中,西门金龙、洪泰岳、蓝脸、庞春苗、黄合作、蓝开放,都“宿命”般地走向死亡……2.莫言小说中的高密文化态度莫言小说中,描写了众多的民族抗争行为。
《红高梁家族》中的民间抗日行为,在《丰乳肥臀》中再次出现。
在《丰乳肥臀》中,当司马库点燃村头桥上的谷草后大骂:“小日本,你过得了卢沟桥,过不了我的火龙桥!”时,是很有悲壮意味的。
而在这部小说中,莫言又引入了抗德事件。
小说介绍了上官斗和司马大牙等人,与德国人交战的情况。
又描述了德国人攻入村子时,村民们无望而顽强的抵抗。
这些情节,也都进入到了《檀香刑》中,整个《檀香刑》,即是高密人抗德的悲壮英雄史。
这些抵抗侵略者的人物,无论其成功还是失败,都是莫言心目中的英雄,而成功地描绘了英雄群像式形象的,还是《红高梁家族》,尤其是前两章:《红高粱》和《高粱酒》,《红高梁》在1986年发表时,许多评论家对它的推重,都建立在莫言的一种特殊写法上:把土匪写成了抗日的主角,有评论家甚至将《红高梁》视为“新历史小说”的滥筋。
实际上,除了对抗日主角的身份进行了转换之外,《红高梁》塑造超脱于普通民众之上的传统式的英雄形象,和此前作家们的写法还是有相通之处的。
《红高粱》既是“新历史小说”的重要起源,也是“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品。
它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描写土匪司令余占鳌与戴凤莲的爱情与抗日故事。
从民间角度所讲述的抗日故事,明显地区别于以往“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陈思和认为,“新历史小说”主要是指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的作品。
“新历史小说”之所以“新”,就是不同于以前对于历史(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红色经典”所固定下来的“革命史”)的固定解释,它是对这一段充满争议的历史的重新解释和重新讲述。
它在对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否定和反思中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替代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比如所谓民间、家族等。
它与其说是重写民国史,不如说是颠覆现代革命史。
“新历史小说”和20世纪50年代《林海雪原》、《红旗谱6等作品构成了显而易见的对话关系。
二、莫言小说的怪诞现象(一)什么是怪诞现象“怪诞”一词的出现要追溯到约一千五百年前左右,考古学家从古罗马城地下挖掘出土了一些装饰于古城四周的壁画,画中描绘了各种动植物和矿物,他们在画中以一种让人觉得非常怪异的形态表现出来,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故意地将植物和动物、有生命体与无生命体的交杂在一起。
如活生生的人头长在一颗树上,动物的面容长在人的脸上,起支撑作用的华柱上长出新鲜而美丽的花环来,如此等等。
现在怪诞在中西方文学的广泛应用使怪诞一词有了它所独具的审美意识。
以审美观点来看怪诞化创作所具有的含义主要在下面两个方面:一是反常态化是构成怪诞表现形式的原则。
任何一部怪诞化的艺术作品,反常态化必伴随其中。
从这些怪诞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属性、不同空间、不同种类的事物混合而成的超现实杂合体,是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相互冲突、异质事物的杂合体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