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30荒漠化与水土流失(20210210124540)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30荒漠化与水土流失(20210210124540)

限时规范训练30荒漠化与水土流失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 分卜,共44分)读某区域1985年和2015年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森林*城镇二M沙漠季节性河流■公路1985 年2015 年1. 图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 土地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D.水污染解析:由图可知,30年间该区域沙漠面积在不断扩大。

答案:B2 •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A. 过度砍伐森林B.过量引水灌溉C.过度开发沼泽D.城市化过度发展解析:由图可知,沙漠面积随着森林面积的减小而扩大。

答案:A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为了保持水土,当地采取了一系列工程与生物措施,下图是黄土高原中的某小流域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 下列措施与该流域中字母所示地对应正确的是()A. A、E两处营造护田林网B. B处打坝建库,营造防护林C. C处圭寸坡育林育草D. D处建林果基地、水平梯田解析:A E两处为塬,营造护田林网可以保塬,防止水土流失,A项正确;B处为缓坡,不能打坝建库,要营造防护林或修建梯田护坡,B项错误;C处为沟,不是封坡育林育草,C 项错误;D处陡坡,不能修建水平梯田,D项错误。

答案:A4. 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有()①降低下游河床②减轻下游的土地盐碱化③减轻下游洪涝灾害④增加河流入海口处的渔业资源⑤使河口三角洲沉积速度变慢⑥减少地下水漏斗区A. 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⑤C.③④⑤⑥D.③⑤解析:通过小流域治理,下游河床抬升速度会减慢,但不能降低下游河床,也不能减轻下游的土地盐碱化,由于治理后河流入海泥沙减少,带来的营养物质也会减少,因此河流入海口处的渔业资源会减少;河流下游地下水漏斗区主要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与河流含沙量关系不大;经过治理后一方面会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减轻洪涝灾害,另一方面泥沙来源少了使河口三角洲沉积速度变慢,D项正确。

答案:D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为了减轻水土流失,有人建议在黄土高原地区变外环式梯田为内环式梯田。

内环式梯田是把支离破碎的土地封闭成一个个凹地, 降雨时雨水汇集到梯田底部形成一个个微型湖泊, 泥沙也随雨水淤积于其底部,从而减小了泥沙的入河量,久而久之黄土高原也将趋于平缓。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外环式梯田内环式梯出5.与外环式梯田相比,内环式梯田的好处是( )A. 可使黄河下游地区土壤的肥力提高B. 可改变当地的气候,增加水资源量C. 可减轻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D. 修建梯田的工程量较小梯田减小了泥沙的入河量,从而可减轻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C 项正确。

答案:C6.为了缓解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状况, 从2002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每年都利用 小浪底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有效的控制了黄河下游河床增高的趋势。

下图中能够正确示意调水调沙前(实线)后(虚线)黄河下游河床变化的是( )解析:小浪底调水调沙主要是通过增加水量,加快流速,从而使河水的侵蚀作用增强, 沉积作用减弱,河床下降;黄河下游自西向东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流向右岸 (南岸)偏,南岸以侵蚀为主,坡度较陡,B 项正确。

答案:B(2018 •南昌模拟)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用来定量描述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变化程度,也可定量表征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

黑河源于祁连山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黑河流域中游具有该流域最好的绿洲。

读黑河中游临泽县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动态度 (单位:%)统计表,完成下面两题。

解析:由材料“泥沙也随雨水淤积于其底部,从而减小了泥沙的入河量”可知, 内环式7. 由表中信息可知()A. 该地以中度荒漠化为主B. 该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为主C. 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相对较稳定D. 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相对稳定,面积较稳定。

答案:C&导致1977〜1986年临泽县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耕地大量扩张 B.农牧民薪柴短缺C.放牧规模扩大D.不合理灌溉解析: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地区,1977〜1986年该县的主要经济部门应为农业,而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之该县自然条件较好,吸引了人口迁入,导致大量耕地被开垦出来,从而使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扩大,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选项A正确。

答案:A(2018 •惠州高三调研)针对西藏南部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于该地区进行了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下图示意风速为11米/秒时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 .在水平距离50〜80厘米段,风速( )A.最大B.平稳C.下降解析:读图可知,在水平距离 50〜80厘米段,受石方格沙障阻挡,风速下降。

答案:C10.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A. 高空输沙量B. 近地面输沙量C. 地表粗糙度D. 风沙活动高度解析: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输沙量。

答案:B11 .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 ( )A 利于稳固沙土 B. 利于削减风力 C. 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D. 适应恶劣环境解析:石方格沙障分布区不适宜林木生长,说明石方格沙障更适应恶劣环境。

答案:D二、综合题(46分)12. (2018 •北京海淀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风蚀荒漠化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

风可将表层肥沃的土壤带走,进而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减产。

进入大气的尘土还会形成大气污染,影响生产生活。

图甲为美国农D.提高距离(cm )S.田风蚀危害严重区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甲区域各月风蚀危害强度变化图。

图屮图乙(1)说出图中甲区域风蚀危害集中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6分)(2)从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的角度,说明乙区域风力强盛的原因。

(6分)(3)建设防护林是防治风蚀荒漠化的一种有效措施,试分析其防治风蚀危害的机理。

(8分)解析:第(1)题,图中甲区域风蚀危害集中的季节是春季,主要原因可以从地形、空气、植被等方面回答。

第(2)题,乙区域风力强盛的原因,可以从临海位置和温差、气压的变化特点等方面回答。

第(3)题,主要从防风林能够降低地表风速、树木根系固结土壤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1)集中在春季;甲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利于空气运动,风力强劲;春季植被尚未恢复,地表土壤缺少保护,易被侵蚀。

(或春季气温回升快,大气不稳定,多风;土壤解冻变得疏松,容易被侵蚀)(2)乙地区临海,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大,温度变化(升温、降温)速度不同,导致海陆间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强盛。

(3)防风林能够降低地表风速,从而减弱风的侵蚀、搬运能力;树木根系能够固结土壤,提高地表物质抗侵蚀能力。

13.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6分)年降水量与林木覆盖率、草地覆盖率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根据年降水量与林木覆盖率、(1)简述图B 所示区域天然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成因。

(12分)(2) 分析甲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8分)(3)简述甲区域防治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

(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植被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等知识。

第(1)问,图B 所示区域年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

结合图 A 可推断植被类型从西北部的荒漠草原向东南部的森林递变。

第(2)问,由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

分析其水土流失的原因,应考虑降水、地形、植被等因素。

第(3)问,从甲区域的位置特征看,降水量为400〜530 mm 适宜栽培耐旱的草本植物及灌丛;位于河流支流的发源地,沟谷发 育,注意立体开发和治理等。

答案:(1)年降水量小于400 mnt 勺西北部为荒漠草原地区, 水分条件不适宜林木的生长, 地带性植被为草原,故草地覆盖率较大。

年降水量大于 530 mm 的东南部半湿润地区,适宜木本植被生长,故林木覆盖率较高。

年降水量为400〜530 mm 的地区是林草过渡区。

(2) 甲区域年降水量为 400〜530 mm,降水量较大且季节变化大,多暴雨;开垦历史悠 久(垦殖率大),植被破坏严重;黄土裸露,坡陡,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水土流失严重。

(3)栽培耐旱植被;小流域垂直空间注重林、灌、草的合理配置;进行退耕还林 (草)的生物工程建设等。

草地覆盖率的对应关系, 可以确定林草界线。

图及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

F 面两图分别为年降水量与草木覆盖率的关系取地戋盖串(%)林木覆盖率(涨)2&0 400530 660图A年林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