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难点
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
2.质量的单位换算、科学计数法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比较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的概念.
实验法: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天平、砝码、橡皮泥
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此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二、自主学习,认识质量的单位
请学生自学书本有关质量单位的内容.
思考:质量有哪些单位呢?符号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是怎样换算关系?
师生互动,交流反馈,总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三、合作探究,质量的测量
1.介绍测量质量的工具
2.了解托盘天平的构造,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3.如何用天平正确地测出物体的质量?
4.引导学生总结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和分度值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实验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衡量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
四、知识拓展,理解质量
1、问题:
物体位置、冰化成水,质量变不变?
微视频解决问题
2、实验探究
形态发生变化,质量变不变?
用橡皮泥完成实验
结论: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质量及单位
2.天平的使用方法
3.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六:补充拓展
如何测量烧杯中的液体的质量
小组讨论解决
七:完成本课检测。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
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效果分析
通过实验,使学生对实验器材能熟练的操作,并且使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随时纠正错误操作,夯实了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重要的一个技能要求,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
同时它也是学习力学知识的开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课本从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入手,并配以形象的图片带领学生走进多彩的物质世界。
在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的环节,教材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中测质量的工具入手,进一步引导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天平。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是基础性的一节,也是阶段性的关键点,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
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ppt和flash动画,及微视频的观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2、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
提前设计微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先学后教,实现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节课我还将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分组实验,实际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将橡皮泥的位置、形状改变后的质量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教师只巡回指导,个别点拨。
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动手操作和与人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3、教与学方式的创新:
借助微视频等资源实现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此教学模式把传统课堂中紧张的45分钟拉长到课下,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地方还可反复观看微视频,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课堂上,学生针对自己课下预习的疑惑进行分组交流,互帮互助,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上善若水”,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教材分析
《质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并且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技能要求,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质量》导学案
课前讨论:
课桌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由此启发你能说说物体与物质有什么区别?
学案指导自学(一)
1. 定义: _____所含_____的多少叫质量
2. 物理量符号:_______
3. 国际基本单位:_______,常用单位为________
1t= ______kg 1kg=_______g 1g=_____mg
反馈练习一:
1、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
2、5t=______kg=_______g
3、一位同学的体重约为6 0_______。
三、知识点集锦
1. 看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2.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平衡
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这时天平横梁平衡。
②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当放上最小的砝码还多
时,取下最小的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3. 读数时,读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刻度。
4. 记录数据时,要记录数值和单位。
注意:
1. 取放砝码时要用镊子。
2. 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
反馈练习二
1、天平的调平: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________处,调节___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______。
如果指针向左偏,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调,直到天平横梁平衡。
2、天平的称量:___盘放物体,___盘放砝码。
用______按照___________(填“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顺序加减砝码。
放上最小的砝码还多时,取下最小的砝码并移动_______,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活动6:用天平称身边橡皮泥的质量,并将数据记录入表格。
课堂检测:
1.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B. 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
C. 天平横梁平衡后,称量时托盘可以互换
D. 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
2.一个人在地球上的质量是45kg,则他在月球上的质量应是:( )
A.小于45kg
B.大于45kg
C.等于45kg
D.不能确
定
3.小雨用天平测量某物体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
的情况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m=_______。
作业:1. 本节新课堂。
2. 开放作业:百度“天平”了解天平发展历史。
课标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并且通过学习质量的概念和天平的使用,为深入探究密度的概念以及开展密度知识交流会的活动作了重要的铺垫,所以教材安排在第一节学习,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知识与技能目标也有3点: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和单位。
(2)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天平的使用。
(3)学会测量固体质量,并了解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3点:
(1)通过阅读天平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在天平的操作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3)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领悟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节课重点是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用天平测量质量。
难点是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