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老年人抑郁症相关知识

中老年人抑郁症相关知识

一、中老年抑郁症产生原因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专家们发现,老年抑郁症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因素
老年人的各种身体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癌症等,都可能继发抑郁症。

还有许多患慢性病的老人,由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易引起抑郁症。

此外,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患病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其子女的发病率也高,说明此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

2、社会与心理因素
抑郁症的出现与老年期的各种丧失有较大的关系,这些丧失包括工作的丧失、收入的减少、亲友的离世、人际交往的缺乏等等。

例如,老年人退休后对于角色转变在心理上常常出现不适应,巨大的落差会产生失落感,导致情绪低落。

另外,交往圈子变窄,人际互动减少,以及亲友,尤其是配偶的去世,使老年人缺乏情感支持,也是导致老年抑郁症的常见病因。

3、个人因素
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与个人的人格因素也很有关系。

老年人在身体出现不适、或慢性病久治不愈时会变得心情沉闷,或害怕绝症、或恐惧死亡,或担心成为家人累赘,从而形成一种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压力,引起抑郁。

二、中老年人抑郁症的征兆
1、头痛头昏
头痛为胀痛、钝痛、刺痛或跳痛,但一般能忍受。

头昏的特点是晨轻午重,但晨起感觉头沉发胀或头重脚轻,有50%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可出现上述症状。

2、心慌气短
患者焦躁不安、情绪紧张、心悸心慌、胸闷气短,有呼吸不畅,常疑为冠心病。

平时周身倦怠无力,语声亦低微无力。

3、食欲减退
胃部饱闷、打嗝、食而无味,饭后胃脘胀痛、受情绪影响,自觉腹部中有气上冲,嘴里发腻,出现恶心、呕吐之状。

4、失眠多汗
约有48%的抑郁症患者以失眠为首见症状。

遇情绪激动或稍活动,易出汗,以头部、躯干、手足多汗最具特征性,甚至在热闹的场合说话时也易出汗。

5、眼花耳鸣
阅读时总感视物模糊,自觉两行字相互移位或颤动,眼科检查一般正常。

在休息或临睡觉时,或在一阵紧张或嘈杂之后,耳内出现各种声音。

6、周身疼痛
患者常出现四肢、肩、膝关节、背部、腰部疼痛酸楚,检查有无异样,但总觉得浑身不适,双足及小腿发凉,如置冰窖之中,用保暖措施和药物处理均不见效。

三、中老年人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心理症状
1、健忘
老年抑郁症患者虽然也可能出现与老年痴呆症相似的健忘问题,但它们最大的分别在于痴呆症患者是真的忘记一切,而抑郁症患者只是坚信自己已忘记。

举个例子,如果问老人痴呆症患者他吃的是什么早餐,他一定说错,或根本答非所问。

但如果问老年抑郁症患者,他会对医生说“不知道”或“我记不起来了”,如果医生强调他一定记得,最终他说出来的答案会是完全正确的。

2、无力感
抑郁症是指一种不寻常、持续的严重抑郁情绪,这种极度悲伤的感觉同时会产生一连串生理上的不适,包括失眠、没有胃口、体重减轻、长期感到疲倦及失去体验快乐的能力。

患者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并经常有头疼、背痛及腹痛的症状,专注力也大幅度下降。

老年人患上抑郁症的几率较高,是因为老人在退休后会寂寞及产生无力感(觉得自己没有用了),加上收入骤减(或完全没收入)、体力渐渐不支、健康出现问题及老友一个个去世。

3、自责感
在抑郁情绪支配下,病人往往自我贬低、自我谴责。

他们认为自己什么都没做好,谁都对不起。

他们会把一丁点儿大的小事,夸大成不可饶恕的错误,内心不断责备自己,甚
至有的人认为只有一死方足以谢天下。

4、自卑感
认为别人看不起他、讨厌他、鄙视他,偶尔也表现疑心重重。

但这种疑心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疑心不同,它是原发于情绪障碍的,是由于情绪低落而产生。

5、情绪不稳易激动
有的病人可表现焦虑烦躁、激动不安,因而会长吁短叹或顿足捶胸。

有的病人很容易
受外界刺激而常常发脾气。

6、思维活动受到抑制
时常感到脑子迟钝,自己觉得“变笨了”,甚至连很简单的问题都难以解决,因而学习、工作效率明显降低。

由此,病人往往认为自己不中用了,更增加了自卑和自责。

7、精神方面
性格孤僻,意志消沉,沉默寡言,动作迟缓,不愿活动,步履变小。

8、思维方面
思维内容贫乏、迟缓;忧郁悲观,焦虑不安;紧张、绝望,觉得活着没意思,因厌世而产生自杀的念头。

9、情绪方面
终日愁眉苦脸,情绪低落,悲痛、哀伤、有空虚感,觉得做什么都没兴趣,坐卧不安;人际关系冷淡,失去原来的爱好,脑力和体力下降,能力减低。

躯体症状
据统计,在55岁以上老年中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可高达10%-15%,其中有的病人症状十分严重,甚至走向轻生,因而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死亡率竟可高至30%。

与年轻抑郁症患者一样,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时即出现原因不明且持续二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和沮丧,自感心情一落千丈,直至坠入谷底。

其中最典型的症状是是万念俱灰,并对生活、工作和以前的业余爱好均不感兴趣。

渐渐地,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比年轻患者更多也更严重的躯体症状,其中包括:
1.严重失眠。

原本睡眠良好的老人会突然变得难以入眠,可虽入睡但醒得过早,或入睡了却又自感未入睡(即所谓的“睡眠感丧失”),此时服用抗神经衰弱症的药物往往毫无效果。

2.便秘。

原本排便正常的老人会变得难以排便,严重可闭结一周,同时还会伴以种种消化障碍,如食欲大减甚至完全不思饮食,有的还出现腹胀、口臭等症状。

3.心血管异常。

老年抑郁症患者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或某些冠心病症状。

4.无名疼痛。

部分老年抑郁症患者在出现失眠、便秘、心悸等躯体症状的同时,还会出现诸如头痛、心痛、腰背痛、关节痛等以疼痛为主的症状,而且患者也说不准。

患者服止痛药无济于事,但服用抗抑郁药疼痛又会缓解、消失。

5、其它症状:
除上述症状之外,还可能有周身乏力,没精打采,耳鸣目眩,肢体麻木,食欲减退,消化不良;阳痿、性欲减退;胸闷、喉紧、胃痛,自疑患有多种疾病,常呻吟叹气或大喊大叫等(注:以上症状,不一定都完全具备,就是只出现上述某些迹象时,在能排除了其他症病时,就要考虑患本病的可能)。

四、中老年人抑郁症治疗
●治疗原则
老年抑郁症如不进行治疗,会越来越严重。

有多种类型的抗抑郁药物可治疗老年忧郁症。

抗抑郁药物服药两周后才会有效果,康复后,还需要继续服用6个月至1年,以防复发。

不要在医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改变抗抑郁药物的用量。

但所有的抗抑郁药物都会有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也会随时间消失。

患者情绪最不佳的时段通常会在早上,所以要避免在这一时段外出活动。

亲友可轮流陪伴患者外出走走,如逛街、运动或参与其它休闲活动。

抑郁症患者有时会被误解为懒惰、散漫,其实这只是生病时的症状。

恢复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正常活动非常重要。

抑郁症患者不能只靠服药来治疗,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恢复正常的活动。

在这方面,家人的鼓励与督促非常重要,通常医生会和家人一起为患者安排每日的活动表,如上午打太极拳、下午打麻将、傍晚和朋友喝茶聊天等,让他们感到很忙。

●药物治疗
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是抗抑郁药物治疗和辅助心理治疗。

调查显示仅仅有10%~40%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接受了正规的药物治疗。

目前的抗抑郁药起效较慢,一般要服用2周后症状才有所改善,有的要8周才能取得临床功效,在症状完全缓解后仍需维持治疗至少6~12个月,其目的是预防复发。

患者及家属常抱侥幸心理不坚持服药巩固治疗,大约12%~24%的病人会复发。

●心理治疗
心理辅导一般应由专门的医务人员或心理医生进行,同时家属应积极配合,主要是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给病人安慰、劝解、疏导和鼓励,帮助其解除精神压力负担,提高他们的理解程度和适应能力。

更多详情,可查看孝心网xiaoxin100_c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