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崩塌地质灾害治理设计

崩塌地质灾害治理设计

• 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 后壁会不断的发生崩塌。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 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3. 崩塌灾害
2008年11月22日,广西风山危岩发生崩塌
2008年11月22日,广西风山危岩发生崩塌
湖北省远安县盐池河磷矿崩塌灾害
• 1980年6月3日、湖北省远安县盐池河磷矿突然发 生了一场巨大的岩石崩塌。山崩时,标高830米 的鹰嘴崖部分山体从700米标高处俯冲到500米标 高的谷地,在山谷中形成南北长560米、东西宽 400米、石块加泥土厚度20米的堆积体,崩塌堆 积的体积共100万立方米。最大的岩块有2700吨 重。顷刻之间盐池河上筑起一座高达38米的堤坝。 构成一座天然湖泊。乱石块把磷矿区的五层大楼 掀倒、掩埋,死亡284人,还毁坏了该矿的设备 和财产,损失十分惨重。
崩塌地质灾害防治设计
王亚军
一、概述
1.什么是崩塌?
定义
• 崩塌:陡崖或陡峭斜坡上的岩土体 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 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 崩塌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 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为崩积物, 也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 崩塌形成的岩堆、倒石堆。
总体上保持岩层原始结构、构造特征。也可出现叠 瓦状构造
12. 堆积体名称
倒石堆
滑坡体
滑坡与崩塌的关系
• 滑坡和崩塌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 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 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
• 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其积累的大 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 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
宜万铁路隧道口崩塌
• 2007年11月20日8时40分,宜万铁路 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木龙河段高阳 寨隧道进口处,发生岩崩,崩塌体堆 积 物 方 量 约 3000 立 方 米 , 巨 石 将 318 国道掩埋约50米长的路段,造成隧道 进口处铁架上施工的4名民工死亡,更 为严重的是一辆从上海返回利川途经 此处满载乘客的客车也被崩塌体砸毁 并掩埋。此次灾害共造成31人死亡,1 人失踪,1人受伤。
解决。 小型崩塌和落石,可采用一定方法防治处理。 危岩一般可采用一定方法防治。
2. 崩塌与滑坡的区别
• 崩塌:陡崖或陡峭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 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 的现象或者过程。
• 滑坡:在重力作用下,斜坡岩土体沿着一 定的软弱面(带)整体向下滑移的坡面变 形现象。
滑坡与崩塌的主要差别
• 落石
•崩塌是危岩失稳崩落瞬间的动力行为; •落石是危岩失稳后的体态。
崩塌地质断面示意图
崩塌--高陡斜坡的岩体,突然而急剧的向下产生 倾倒、滚动、跳跃等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落石--个别危岩脱离母岩,向坡下坠落的现象。 危岩--高陡斜坡产生了拉裂、松动变形并随时可
能发生破坏,向坡下运动的岩体。 大型崩塌发生突然,灾害大,问题复杂,一般很难
• 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 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因此地质科学工作者 称此为滑坡式崩塌,或崩塌型滑坡。
• 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 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 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 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
但垂直移动距离往往大于水平移动距离。

③流动型崩塌:松散岩屑、砂、粘土,
受水浸湿后产生流动崩塌。这种类型的崩塌
和泥石流很相似。称为崩塌型泥石流。
(3)按分离面的特性、形状及其崩塌发生的原因分类 ① 顺断层或风化层的崩塌
② 沿裂隙面的崩塌
③ 探头崩塌
(4)按崩塌的破坏模式
① 倾倒式崩塌
在河流峡谷区、黄土冲沟地段或岩溶区等陡坡上,岩体以垂直节理或 裂隙与稳定的母岩分开。通常坡脚遭受掏蚀,在重力作用下或有较大水平 力作用时,岩体因重心外移倾倒产生突然崩塌。
底面摩阻小 各滑动的底面有时为统一的滑动面
06. 运动本质
弯裂
剪切
07. 运动速度
极快
极快至极慢
08. 运动状态 09. 运动规模
多为滚动、跳跃
相对整体滑移
很小~较大,块体一般不超过数千立方 米
较小~极大
10. 典型标志 11. 典型内部结构
坡面上出现反向错台 松动开裂,局部架空,叠瓦状构造
地表裂缝,滑坡平台
②滑移式崩塌
临近斜坡的岩体内存在软 弱面倾向与坡向相同,则软弱 面上覆的不稳定岩体在重力作 用下具有向临空面滑移的趋势, 当岩体的重心滑出陡坡,产生 突然的崩塌。降水渗入岩体裂 缝中产生的静、动水压力以及 地下水对软弱面的润湿作用都 是岩体发生滑移崩塌的主要诱 因。
③鼓胀式崩塌
陡坡上不稳定岩体之下存在较厚的软弱岩层,上部岩体重力产生的压 应力超过软岩天然状态的抗压强度后软岩即被挤出,发生向外鼓胀。随着 鼓胀的不断发展,不稳定岩体不断下沉和外移,同时发生倾斜,一旦重心 移出坡外即产生崩塌。
崩塌
滑坡
01. 斜坡坡度
一般>50°
一般<50°
02. 发生的斜坡部位 只发生在坡脚以上的坡面上
发生在坡面上,或在坡脚处、甚至在坡前剪出
03. 边界面特征
侧面和底面各自独立存在,不能构成统 一平面
侧面和底面有时可连成统一的曲面(平面或曲面)
04. 底面摩阻特征
05. 群体的底面几何 特征
底面摩阻大 各崩塌块体底面往往各自独立存在
• ④基岩崩塌: 在基岩山坡面 上,常沿节理 面、地层面或 断层面等发生 崩塌。
• (2)根据崩塌体的移动形式和速度划分

①散落型崩塌:在节理或断层发育的陡
坡,或是软硬岩层相间的陡坡,或是由松散
沉积物组成的陡坡,常形成散落型崩塌。

②滑动型崩塌:沿某一滑动面发生崩塌,
有时崩塌体保持了整体形态,和滑坡很相似,
二、崩塌的类型
• (1)根据坡地物 质组成划分
• ①崩积物崩塌: 山坡上已有的崩塌 岩屑和沙土等物质, 由于它们的质地很 松散,当有雨水浸 湿或受地震震动时, 可再一次形成崩塌。
• ②表层风化物崩塌:在地下水沿风化层下 部的基岩面流动时,引起风化层沿基岩面 崩塌。
• ③沉积物崩塌:有些由厚层的冰积物、冲 击物或火山碎屑物组成的陡坡,由于结构 舒散,形成崩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