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途径

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途径


不相关 , “ 学不致用” 。 正如杨振 宁所说 , 我国传统 的教育观念重 视钻研书本理论 知识 , 提倡稳 扎稳 打 , 积 累丰 富的知识 , 在这种 教育方式下 , 学生 的基 本功扎实 , 善于考试 , 但难 以 自主创新 。
这主要 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 ,
重要任务 。
参考 , 借鉴先进 的教学理念和经验。 另一方 面, 要善于利用全球
教育资源 , 开展合作办学 , 将不 同国家 的人文科技 融合 于一体 , 共 同 培 养具 有 国 际化 视 野 的创 新 型 人 才 。 4 . 注重育人环境 的建设 。创新能力 的发展 和良好 的育人环 境密切相关 。 具体有 以下两个方面 : ( 1 ) 宽松 的学习环境 。 有 了宽 松 的环境 , 才会有 自主学 习, 才会有创新能力 。( 2 ) 良好 的文化氛 围。 学生身在 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中, 随时随地会感觉到浓郁的 文化气息和学术气息 , 启发学生 的灵感 , 引导学生去创新。
参考文献 :
2 . 创新 能力的培 养是推进 科教 兴 国、人 才强国的必然选 择。 众 多专家学者认为 , 富国的雄厚 国力来 自国民丰富的创新 、 创造 能力 , 穷国的国民创新 、 创造能力的不足 , 造成 了世 界贫富
国家之 间的差距 。如今 , 知识正在取代土地 、 原材料和资本 , 成 为推 动经济发展 、 聚集社会财 富的主导力量 , 世界各 国都纷纷
言, 我 国一直沿袭 的是技术引进和 引资合 资的发展道路 , 这种
缺乏核心技术 和 自主品牌 的模式使 得我 国只 能处在产业 分工 的低端 , 依靠消耗资源和廉价 的体力劳动赚取很少 的利润 。要
增强 国力 , 我们就必须坚持 自主创新 , 改变原有的资源优势 , 转
向创新优势 。因此 , 必须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建设创新 型国 家 的战略方针 , 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高等学校 的一项

1 . 转 变教 育观念 , 改革教 育模式 。未来社会 对人才 的需求 是具有科技 创新能力 的人 才 ,目前我 国教育的特点 是承袭传 统、 按部就班 、 因循守 旧 , 这种特 点抹煞 了学生创新 、 创造 的本 性, 形成 了学生 的思维定 势。 要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 , 必须改变 传统 的教 育观念 , 培养学 生的创造性思 维。教师要尽 可能地为 学生 提供一个独立思 考 、 自由发挥的空 间 , 引导 和启发学生 发
三、 培 养 大 学 生创 新 能 力 的途 径
哈佛大学前任校长 陆登庭 在北京大学 演讲 时 曾说过 , “ 在迈 向
新世 纪的过 程中 ,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 性, 使 人们变得更善 于思考 , 更有理想和洞察力 , 成 为更 完善 、 更成功 的人”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 能力的人才是当前高校教育 的重要任务。
2 0 1 3年4月
总 第2 7 6 期
高职教育
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途径
李彩雁
( 平 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甘肃 平凉 7 4 4 0 0 0 )

要: 大学生创 新能力是 大学人 才培养 的重要 方面。本
学精神 ,从而严重束缚了 自身的创新 思维和创新 能力的发展 。 大学教育阶段正是提高创新 能力 的时期 。党 中央早在 2 0 0 6年
评价标准多元化 ; 改革课程设置 , 拓宽学生的选择空间。 教师要 及 时 地更 新 和 补充 最 新 研 究 成 果 及 内容 , 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前 沿 学术 问题 和最 新 动 态 ,在 探 讨 问 题 中寻 找 自己 的兴 趣 点 , 积 极思考 , 不断探索。 2 . 重视 实践教 学。实践是认 知事物之本 , 也是获得切 实体 验 的重要 途径 , 同时也是创新 之根 , 是提 高大学生 创新能力 的
二是缺乏创新 的兴趣 , 三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
二、 培 养 大 学 生创 新 能力 的意 义
1 . 创新能 力的培养是增 强国家 自主创新、 增强 国际竞 争力 的途径 。 当今世界 , 各国竞 争的重点是 以经济 、 科技为 中心 的综 合 国力 的较 量 , 提高综合 国力 , 创新是取胜 的法宝 。就 目前而
文在 分析 了目前我 国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现状后 。 结 合 实际, 提 出了培 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途径 。 关键词 : 创新 能力; 大学生; 高校 创新是一个 民族进步 的灵魂 , 是 国家兴 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就提出 了高等教 育的战略方 向 : 切实把教育 的重点放在提高质 量上。 提高质量 的重点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 因此 , 培养大学生 的创新 能力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

我 国 大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现状 分 析
目前我 国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 有着很好的声誉 , 但在创新 意识 、 创新精神和能力方 面还不足 。 大多数人思维标准化严重 , 知识无活力 , 缺乏综合联想能力 , 所 吸收的知识都 是独立 的 。 互
现 问题 , 并创 造性地分析 和解 决问题 , 充 分发挥 自身的创造潜 能。 在教育模式 上 , 要改变以死记硬背为基础 的考试制度 ; 实行
必 由之路 。在教学中要把教学与实践 紧密结合起来 , 鼓励学 生 自由参与社会 实践 ,在社会实践 中结合和渗透创新 教育内容 ,
使学校教育在社会大课堂 中进一步拓宽和深化。 具体包括 以下 几点 : ( 1 ) 强化 实验和实 习环节 , 改革 实验实习评价体系 ; ( 2 ) 加 强创新基地建设 课堂 , 如开展科技 、 艺术竞赛 , 激发学生的创新 热情 和创造个性 。 3 . 开放型教 学。扩大对外开放 , 加 大与外界 的信息交换 , 为 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动力 与活力 。一方 面 , 以国际高等教育 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