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通论-导论
聞 2006。
道 • 《剑桥中国史》11卷,中国社科出版社
求
實 • 马勇:《世界文明通论·中华文明·中国文明通论》,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博
雅 • 左玉河:《 世界文明通论·中华文明·中国近代文明
文 通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明 • 姜义华:《中华文明的根柢》,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 2012。
博
– 文字与计数系统
雅 文
– 税收
明
– 历法
心 儀 君 子
向
學
識 真
克拉克洪
聞
道 • 文明出现的标志(2/3)
求
– 高墙围绕的城市,城市居民不少于5000
實
– 文字
博
– 复杂的礼仪中心
雅
文
明
心 儀 君 子
向
學
識 真
西方文明观发展
聞
道 • 第一阶段:线性阶段性文明论
求
實
博 雅 文 明
心 儀 君 子
求
– 有灵魂的通识教育
實
博
雅
传统教育:
文
精英教育
明
通才教育
心
儀
君
子
向
學
識 真
中国传统教育
聞
道 • 成人教育
求
– “天命靡常”、“惟德是辅”
礼
實
– “明人伦”
乐
博
(家-国-天下,宗法制)
雅
文 • 周代国学:德、行、艺、仪
射
明
御
心
书
儀
君
数
子
向
學
識 真
儒家
聞
道 • 《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 求 信。”
博 要有这样的要求了。这个分歧,用一种比较尖 雅 锐的提法,就是说,大学教育应该是培养 文 ‘人’,还是制造‘机器’。这两种主张,屡
明
次会议都未能解决。后来,折中为大学一、二 心 年级,以‘通才’为主,三、四年级以专业为儀君 来自。”子向學
識 真
“五精”与“五荒”
聞
道 • 其一为精于科学,荒于人学
求 • 其二为精于电脑,荒于人脑
儀
君
• 如何看待中华文明?如何面向中华文明的未来?
子
向
學 識
中华文明通论
真
聞
道 • 导论
求 實
• 第一部分:国土生生篇(经济)
博 • 第二部分:经邦治世篇(典章制度)
雅 • 第三部分:社会生活篇
文
明 • 第四部分:文化信仰篇
心 • 第五部分:革故鼎新篇
儀 君 子
向 學
主要参考书目
識
真 •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向 學 識 真
聞
道
中国政法大学通识核心课程
求 實
博 雅
中华文明通论
文
明
心 儀 君 子
向
學 識
中华文明通论·导论
真
聞
人文学院哲学系 俞学明
道
求
實 • 课程定位和教学安排
博 • 文明-文明观-文明的历史和未来
雅 –三个概念
文
• 文明、中华文明、通论
明
–两个问题
心
• “文明”(文明观)文明的历史、未来
儀
君 • 刘东:《中华文明读本》,译林出版社,2009。
子
向
學 一、课程安排
識
真
聞
道 (一)课程安排
求
實 (二)教学团队
法大BBS专栏
博 (三)考核安排
雅
中华文明在线
文 (四)资料与信息
明
电话:58909433
心 儀
公邮:
君
子
zhhwm@
向
學 二、课程定位
識
真
聞
道 • 通识核心课程
• 文明生长四个条件
明
心 儀 君 子
向
學
識 真
雅斯贝尔斯
聞
道 •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求 實
• 间歇期——轴心期——间歇期————
博 史前阶段 轴心期 科学技术阶段
雅 古代文明
文
明
心 儀 君 子
向
學 问题二:中华文明
識
真
“中华”系从“中国”和“华夏”两个名称中
聞
道 各取一字复合而成 。“中” 寓意为天下之中;
求 實
工程师之类,而尤在乎
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
博 雅
大任,主持风会,转移
文 国运的领导人才。”
明
心
——竺可桢
儀
君
子
向
學
識 真
“通识为本,专识为末”
聞
道 •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
求 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實 • “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 博 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 雅 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 文 新民,而为扰民。此通专并 明 重未为恰当之说也。”
儀 体’、打造‘中华文明熔炉’的效果。
君
子
向
學 二、课程定位
識 真
聞
道 • 有灵魂的通识教育 求 • 向学识真、闻道求实、博雅文明、心仪君子
實
博 雅 文 明
心 儀 君 子
向
學 識
中华文明通论·导论
真
聞
道 • 文明-文明观-文明的历史和未来
求
實 –三个概念
博
• 文明、中华文明、通论
雅 –两个问题
文
向
學
識 真
文明Civilization
聞
道 • 文明-野蛮(barbarism )
求
-蒙昧(savagery )
實
-原始(primitiveness )
博
雅
文
人类社会是进化的;
明
进化的路径:蒙昧野蛮文明
心
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工业文明
儀
文明是一种历史过程;
君
子
文明意味着社会进步、意味着发展
向
學
實 去”即 属 于 同 一 历文史 文专化 共 同 体, 因
博 此 他 们也就无法 分明享 “共业同 的 现 在”并 期
雅 文
望 “共 同 的 未 来”。熔只 有壁让 所 有 受 教 育
明 者 都 接 受 共 同 的炉“历 史垒文 化 传 统”的 人
心 文 教 育, 才 能 达 成 以 教 育 塑 造 ‘共 同
博 雅 文 明
心 儀 君 子
逻辑 语法 修辞 数学 几何 天文 音乐
向
學 二、课程定位
識
真
聞
道 • 通识核心课程
求
– 有灵魂的通识教育
實
博
雅
传统教育:
文
精英教育
明
通才教育
心
儀
君
子
现代教育: 普及教育? 专才教育?
向
學
識 大学之最大目标是求真理
真
聞 • “大学教育的目标,决
道 不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
求
“华” 寓意为华夏族群。
實
“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
博 雅
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
文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明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
心 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
儀
君
华。”
—— 《唐律疏义·名例》
子
向 學 識
山面不成
實
中目同峰
博 雅 文 明
心 儀 君 子
向 學 識 真
聞 道 求 實
博 雅 文 明
心
鸭兔图
儀
君
贾斯特罗(Jastraw)
子
向 學 識 真
聞 道 求 實
博 雅 文 明
心 儀
君 • 埃舍尔
子
向 學 識 真
聞 道 求 實
博 雅 文 明
心 儀 君 子
向 學 識 真
聞
道
求
實
博 维特根斯坦
雅
文
希克
文
明 扩展,理智时期和石建的、石化的世界城市 跟随着大地和多立斯时期、哥特时期的精神
心
儀 上的童年。它们是一种终结,不可挽回,但 君 因内在的需要,一再被达到。”
子
向
學
識 真
汤因比
聞
道 • 文明
求
實
– 其一,文明是一个整体,既不是民族国家,
也不是整个人类,而是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
博
雅
联系的某一群人,可以同时包括几个同样类
博 • 科南特(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
雅 文
问题,是使自由和人道的传统持续不断。
明
心 儀 君 子
向
學
杜鲁门高等教育委员会
識
真
11项通识教育目标
聞
道 • 能展现具有民主理念和伦理原则的行为 求 • 能积极参与所属团体或社区的活动,以其知识和能力有所贡献 實 • 能表达人际相互尊重的认识和行为,以促进了解与和平
實 • 其三为精于网情,荒荒于于人情人学
博 雅
• 其四为精于商品,荒荒于于人品人文
文 • 其五为精于权力,荒于道力
明
心 儀
——华中理工大学前校长杨叔子
君
子
向
學
識
通识教育
真
聞
道 • 博、专结合
求 • 分层修课制度
實
给学生确定一 个知识广度的 最低标准
博
雅
文
核心 课 程
明
分类选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