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作者:刘田原
来源:《广东蚕业》 2017年第1期
韩非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不指望社会的进步能建立在人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和与当
代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上,主张将人的自利本性作为社会秩序建立的前提,并设计了一套平衡
人们情欲的方法——用法律去调节,用毁誉来制衡,用权势来驾驭,用术去操纵。

他认为用法律来维系道德人心、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更为可靠。

法治是现实社会的调节器,是通过国家
的强制力来确定人的不同社会地位的有力杠杆。

1
名实相符
韩非子主张“名实相符”,认为君主应根据臣民的言论与实绩是否相符来决定功过赏罚。

奖罚不因执法者的喜好而实施,而是有理有据。

韩非子力主推行法治、奉法赏罚。

他说:如果君主真能奉法赏罚的话,那么,法该赏即赏,则赏非出于所喜,法该罚即罚、则罚非出于恶。

这样,不仅免去了臣民之怨,而且事半功倍。

2
“体道”和权变
韩非子著作吸收了儒、法、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

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
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

法必须随时代变化,法必须人
人遵守。

韩非认为无为,落实在君王统治上,应该是无论特定喜好,或不喜好都不能被臣下推
测与掌握,此观点还包括施政习惯,统驭方式等,应该阴晴不定,难以掌握。

如此才不会反被
臣下驾驭,这也就是申不害的“术”。

韩非是“道本体论”者。

认为道是宇宙本体和万物本原。

对此,他宣称:“道者,万物之
所以成也。

”又进一步解释说,道是一种“无状,无象之象”的存在,之所以成为宇宙万殊的
总根源,是由于道虚静无为、能放任自然而无所不为。

人要了解自然,必须要效法道的虚静无为。

这便是“体道”。

引申到君主治理国家,“体道”的最好途径就是无为而治。

其具体方法是:摆脱喜恶之心,真正做到无喜无恶,任其自然。

这是韩非法家的“道本体论”。

3
“严刑峻法”
韩非子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思想,率先为秦国采纳,秦王接触韩非子的思想后积极开展
变法改革更改国家的内外政策,制定法度进而统一天下。

“严刑峻法”思想利于当时巩固封建
君主集权制。

主张用重刑严厉惩罚罪犯,震慑犯罪。

他认为对严重犯罪者处以死刑,恰恰是挽
救更多人的生命,使他们珍惜生命而放弃作恶念头。

此外他的许多政治主张都被秦王采纳,进
而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全国,只可惜秦嬴政之后继位的秦二世横征暴敛,激起民愤,仅仅存在了
16 年就被项羽所灭。

4
法不阿贵
韩非子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
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这在我国是首创,在春秋战国时代当时诸侯乱战的背景下,虽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这是对
中国法制思想的重大贡献,对后世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即由此生,
从此刑不上大夫就成了历史名词。

用现代法律术语解释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超
越法律。

不过其韩非子的“平等思想”并不彻底,那就是“法不阿贵”的对象不包括皇帝。


个弊端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到了建国后对广大群众仍然有一定影响,深信最高领袖不会
有错误,就是有错误也不应当受到惩罚。

5
以法治国
韩非子认为,要想建立一个全民守法,无为而治的社会,必须先推行“以法治国”。

法治是什么?英国思想家戴雪明确地提出了法治的概念,他认为法治应该包括排除专断,法律至上,各个阶级、阶层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基本原则。

韩非子法治思想理论的核心就是以法治国,这有利于社会稳定团结,促进法制社会的建设。

法为国之重器,是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手段,积极提倡守法的思想,有利于社会稳定,
保持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6. 结语
作为一个两千年前的古人,他的思想当然受限于当时的社会,当时的封建礼教,此外韩非
子也不可能去和其他文明社会去交流,缺乏中西方思想的碰撞。

虽然他的很多观点在现在看来
是过时的,或者是非常浅显的,但是评价他的研究成果必须结合当时的社会去看待。

作为一个
文明古国,韩非子作为一个大思想家,他的思想进步性丝毫不亚于同时代的西方思想家如亚里
士多德。

参考文献
[1]游华奎.韩非子法学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哈尔滨: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
报.2015(11)
[2]郝启秋.韩非子法思想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08)
[3]李芙蓉.韩非子政治思想体系初探——法、术、势关系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
报.2008(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