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绍兴县“十一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的报告

关于绍兴县“十一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的报告

关于绍兴县“十一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的报告绍兴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邢玉清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我受县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绍兴县“十一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情况及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参加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绍兴县“十一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情况《绍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于2006年2月由绍兴县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

规划实施两年半以来,绍兴县按照“坚持经济中心,推进率先发展”总体要求,围绕“保强创优、走在前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评估1、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各项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良好,除第三产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指标有一定难度外,其它指标至2008年6月完成情况均达到或超过计划进度。

2007年全县GDP总量达到541.49亿元,增长16.2%,今年一季度GDP为122.93亿元,增长12.2%。

“十一五”前两年年均增长15.1%,高于规划提出的年增长13%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5.6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354.13亿元,分别完成“十一五”投资目标的63%和59%,进度明显快于预期。

“十一五”时期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注:1、加粗数据为2007年数据,其它为2008年6月数据。

2、负责部门预测可以完成,但无法预计“十一五”末具体数据的指标标注为“可完成”。

2、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绝大多数约束性指标增长较快,其中财政收入、人口规模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性指标进度超前较为明显。

2007年,我县实现财政总收入67.0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79亿元,“十一五”期间分别年均增长25.8%和27.6%,明显超过“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15%和16%的增长要求。

“十一五”时期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注:1、加粗数据为2007年数据,其它为2008年6月数据。

2、部门预测可完成但无法预计“十一五”末具体数据的指标标注为“可完成”。

(二)规划主要任务完成情况评估1、县域空间发展布局不断优化完善城市发展格局更加成熟。

完善“北工中城南闲”格局,切实加强北部新型工业区建设,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落户滨海工业区二期,滨海现代化工业新城框架已初步形成;促进中部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通过“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市场改造升级,积极推进柯北新城规划建设,加快实施“611”建设计划和“两湖”区域开发,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柯桥主城的城市面貌得到快速提升,07年底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大力推进南部环大城市旅游休闲长廊建设,柯南新区规划建设正式启动,鉴湖-柯岩旅游度假区和大香林风景区建设初具规模和知名度,其中柯岩风景区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稽山鉴水金柯桥”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

主体开发功能更加明确。

编制完成《绍兴县县域总体规划》,县域资源、生态和空间得到较全面整合,空间管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强化,“三区四线”控制范围和保护措施进一步明确。

对重点开发区域和优化开发区域的用地和空间布局作了具体的分析和安排;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确定了具体的控制范围和控制要求。

在规划的指引下,绍兴县域的主体功能区划基本得到确立,为不同区域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县域人口分布更加合理。

截止2008年6月,全县户籍人口为71.2万人,暂住人口52.7万人,合计123.9万人,已转移农业人口2.4万人。

预计到2008年底,总人口将达到126.1万人,到2010年底,总人口将达到133.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可以控制在规划要求的72万人,暂住人口数量将达到61.5万人,总常住人口总数将突破控制目标;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迁移,到2010年,全县可转移农业人口5万人,完成转移人口总数的83%,农业人口数将下降至40.3万人。

2、结构转型升级战略不断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成。

按照“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要素集聚、合理错位发展”的方针,着重发展两大省级开发区、四个特色集聚区和镇(街道)工业集聚点的三级工业平台,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标准进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认真做好平台的规划和扩容工作,纺织主业优势继续保持,在财政、土地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产业提升与品牌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形成了从原料到服装成品以及纺织机械和软件的较完整协作产业体系,纺织业销售收入与出口额继续位居全国县(市)首位;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落地实施,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汽车汽配、新型建材等产业规模明显扩大,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纺织与新兴产业比重已调整到67.8:32.2。

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建立。

按照建设“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商贸之城”的城市定位,确立了市场带动、产业联动、接轨推动、创新驱动、全民发动五大发展举措,现代服务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2007年全县实现三产增加值170.6亿元,占GDP比重31.58%,比2006年提高0.3个百分点;轻纺城“二次创业”开局良好,目前已形成“南北中西”四大交易区与纺机、坯布、家纺等新兴业态市场,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成功发布,中国轻纺城的影响力与话语权与日俱增。

“611”建设计划扎实推进,在规划、土地、招商政策推动下,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加快发展。

到2008年6月,“611”建设计划已建成高层商务大楼28幢,在建39幢,待建28幢,总落实项目已达95幢;金融中介服务业稳健发展,中信银行、浙商银行、招商银行先后入驻我县,华夏、浦发等银行也计划在近期设立分支机构。

生态高效农业优势加快显现。

2007年全县一产增加值达到20.12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9.5%,完成规划目标的91.45%;按照“稳粮油、扩经作、强优势、补短腿”的思路,“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块状农业经济已初步形成,农业现代化、生态化、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442家,2007年农业龙头企业完成产值72.12亿元,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42.86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85.72%,预计到2008年底可以提前两年完成规划目标。

3、城乡一体化步伐不断统筹协调新县城建设高强度推进。

以实施“611”建设计划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城市商贸、休闲、人居功能,切实提高了柯桥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充分利用“两湖”(瓜渚湖、大小坂湖)区域独特的资源优势,确立“水乡旅游区、都市休闲区、科教文体区、生态居住区”目标定位,扎实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提升和“城中村”改造等工程,城市人居功能显著增强;城市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数字城管效率稳步提高,围绕“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县城”目标,大力实施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序化、净化等“五化”工程。

新型镇街建设大力度开展。

实施“强镇扩权,城镇带动”战略,先后确立钱清、平水等五个镇和柯岩街道等两个街道为新型镇街,授予开发区管理权限,建立“充分授权,权责统一”的管理体制。

今年以来,强镇扩权工作向扩权强镇进一步深化,出台《关于深化完善强镇扩权工作,推进新型镇(街道)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意见》,完成建设分局和房管分局的授权授牌。

马鞍、福全、兰亭三镇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重点培育中心镇,平水、杨汛桥两镇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第二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

农村新社区建设高标准实施。

以“五新一化”为目标,突出镇村联动,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培育农村新社区。

2006、2007两年全县各级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9.4亿元,共创建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20个。

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努力培育新型农民,到2008年5月底共培训农民79675人。

农村公共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到2008年6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1%,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98%,农村饮用安全自来水普及率达97.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每千城乡居民拥有社区医生数为1.09人。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交通建设不断完善,已启动高速公路项目3只、主干公路项目6只;县内主次公路体系进一步完善,钱陶公路、柯袍线二期等改建工程均将在2010年前建成通车;截止2008年6月底,镇村公路建设已完成投资8000万元,提前实现全县乡道以上公路硬化率100%的目标;杭甬运河绍兴段改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2亿元;供水安全性明显提高,区域内的汤浦水库、会稽湖等主要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应用;能源供应保障稳定可靠,电力电网建设不断优化,太阳能、天然气应用逐步推广。

千里“清水河道”工程进展顺利,已整治河道336.5公里,砌坎365.7公里,清淤298万方,已建立河道养护长效机制,对防止水土流失、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绍兴县防洪排涝河道整治一期工程正在加紧实施。

4、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深化转变致力于节约集约发展。

大力倡导和激励节地节能降耗,全社会节地节能降耗意识普遍提高。

2006年和2007年万元GDP综合能耗分别下降3.28%和4.62%,2008年以来继续保持稳步下降的良好势头。

切实严格保护耕地,多渠道多途径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我县在全国率先倡导并实践“亩产论英雄”理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07年,全县新增会审工业项目的平均投资强度达到206.4万元/亩,比上年提高了21.2%,全年盘活存量土地7290.5亩,是上年的2.6倍。

亩产效益前30位企业的亩均税收和亩均销售平均达到20.47万元和639.89万元。

变频节电、中水回用等节能技术在全县快速推广,太阳能路灯、沼气燃具成为农村新社区亮点。

大力推进循环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对接、经济循环式发展。

滨海工业区等主要工业集聚区生态化建设成效明显。

完成所有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污染排放得到有效监管;重点整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污染物处理水平大幅提高。

2008年全县平均日处理水量为51万吨/日,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正加快实施中(其中20万吨/日续建工程6月底已投入使用),20万吨/日钱塘江工程正在抓紧进行施工。

从06年到08年上半年,柯桥城区每年环境空气质量符合二级标准的天数分别为68.1%、83.4%和83.6%,基本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良好水平,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声环境质量良好,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稳定在优级。

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

科技投入成效显著,2006年、2007年县本级科技三项经费决算增长分别达36.2%和23.2%,企业投入主体地位不断增强,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达19.4亿元,增长29.2%;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建设和运作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六大研发中心和九大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展开;绍兴县科技创新大厦自2007年10月开工以来进展顺利;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县已拥有1家国家级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30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