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银花比较通用结论

金银花比较通用结论

第一章文献综述金银花研究进展金银花,别名双花、二花、忍冬花、二宝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 Thunb )、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igLauca Miq )、华南忍冬(Loniceraconfusa DC.)和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的花蕾或初放的花。

金银花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在《名医别录》中被列为上品2005年以前颁布的药典将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和毛花柱忍冬统一作为金银花的药源收录,而2005版药典将原收录的金银花分为金银花(Flos Lonicerae japonicae )和山银花(Flos Lonicerae) 2个品种进行收录,金银花只收录了“忍冬”一个种,而把“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 )”、“红腺忍冬”、“华南忍冬(Loniceraconfusa DC.)”作为山银花的来源。

金银花外形呈棒状,上粗下细,长2-3.5cm外表淡黄色,久贮色深。

密生短柔毛及腺毛,下部有细小的花尊,黄绿色,先端5裂。

开放者,花冠筒状,顶端开裂成唇形;上唇4裂,下唇不裂。

筒内有雄蕊5枚,附于筒壁;雌蕊1枚,长于雄蕊,子房无色,气香,味淡,微苦。

花期5一7月,果期7一10月。

除金银花植物的花外,其叶、藤均可入药。

金银花植物种类繁多,全世界忍冬科植物约200种,我国有98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而以西南、华南种类最多,其中可供药用的达47种,所有这些种类可分为2类:道地药材和地方习用药材。

近30多年来,随着金银花需求越来越大,金银花在我国己进行广泛的人工栽培,栽培的主要地区有山东、河南、湖南、广西、贵州、重庆等省市区。

湖南是8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产区,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银花产区之一。

各地栽培的品种主要有山东的忍冬(生产上俗称济银花)、河南的密银花、湖南的灰毡毛忍冬(俗称大叶山银花)。

近年来,各地药农和中药育种工作者,利用各地品种的优良性状进行杂交育种或充分利用自然变异材料,根据不同的需求,培育出许多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并进行无性快速繁殖扩大种植规模。

如湖南的“湘蕾”系列、山东的“亚特”系列、河南的树形金银花、广东和广西的盆栽金银花等都是非常有名的人工培育的新品种,并已进行大规模种植。

由于新品种具有许多明显的优良性状,在生产上得到迅速推广,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原有通过野生资源驯化的栽培品种将慢慢被新品种取代。

近年来,金银花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开发的产品越来越多,社会对它的需求总量越来越大。

我省是全国最大的金银花产区之一,主要栽培的品种有湘蕾金银花和灰毡毛忍冬,种植面积超过25万亩,年产量达3万吨,金银花产业己成为我省山区特色农业经济。

但是,随着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原来的金银花分为金银花和山银花两种品种后,只有忍冬的花蕾可作为药用金银花来源,而我省大规模种植的金银花只能作为山银花使用。

此外,目前国内作为药用金银花原料标准的都是金银花而非山银花。

因此,我省山银花的销售市场和药用的合法性将受到巨大的挑战,山银花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迫在眉睫。

因此,湘蕾金银花的药理性质,比较湘蕾金银花和金银花的药理作用,为山银花作为药用金银花及其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根据文献资料报道,我国有20余种忍冬科忍冬属植物的花蕾当金银花入药。

早期,以山东、河南生产的济银花、密银花产量最大。

近20多年来,灰毡毛忍冬由于大量的人工栽培,已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主导品种,种植规模和产量最大,由于其绿原酸含量比济银花、密银花高,在中成药投料中已成为最主要的原料。

地处雪峰山的湖南省隆回县小沙江地区与毗邻的淑浦县龙庄湾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银花产地之一,并形成专业的金银花产品交易市场。

自1997年发现并选育出灰毡毛忍冬自然变异株—湘蕾金银花至今,湘蕾金银花栽培在湘、黔、鲁等省得到推广,年产干金银花达8000吨以上,为当地农民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1金银花化学成分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金银花含人体必须的30多种元素,其活性成分主要为有机酸类、黄酮类、三菇皂营类、挥发油及微量元素等。

1.1.1有机酸类有机酸类包括绿原酸、咖啡酸、肉豆范酸及棕搁酸等,其中绿原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绿原酸C,sH,909 (Chlorogenic acid)、异绿原酸(Isochlomgenic acid)和咖啡酸(Caffeic acid) 17,111,其中咖啡酸是绿原酸的水解产物。

异绿原酸为一混合物,有7种异构体,分别为4, 5一二咖啡酸酞奎尼酸、3,4一二咖啡酸酞奎尼酸、3, 5一二咖啡酸酞奎尼酸、1, 3一二咖啡酸酞奎尼酸、3一阿魏酞奎尼酸、4一阿魏酞奎尼酸、5一阿魏酞奎尼酸,而3, 5一二咖啡酸奎尼酸为其主要成分。

从金银花水溶性部分中经乙酞化得到绿原酸四乙酞化合物;从金银花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肉豆范酸与棕搁酸;从吊子银花乙酸乙醋萃取物中分离得到绿原酸。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忍冬不同部分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忍冬各部位中都有一定的绿原酸,但含量高低不同,依次为花>叶>茎>根,叶中绿原酸的含量是花的69.6396。

金银花越冬老叶中绿原酸含量约为药用金银花的1.41倍、忍冬藤的9.08倍,表明金银花不仅是花可以作为药用,而且金银花的叶茎都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来。

1.1.2黄酮类化合物从金银花中分离出4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0- a -D-葡萄糖营,木犀草素一7-0- 0 -D一半乳糖营,棚皮素一3-0- 0 -D-葡萄糖昔及金丝桃营。

黄丽英等〔12,从金银花氯仿萃取物中又分离得到5-经基一3',4',7一三甲氧基黄酮。

对细毡毛忍冬花蕾进行研究,分离得到了木犀素.早期,以山东、河南生产的济银花、密银花产量最大。

近20多年来,灰毡毛忍冬由于大量的人工栽培,已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主导品种,种植规模和产量最大,由于其绿原酸含量比济银花、密银花高,在中成药投料中已成为最主要的原料。

地处雪峰山的湖南省隆回县小沙江地区与毗邻的淑浦县龙庄湾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银花产地之一,并形成专业的金银花产品交易市场。

自1997年发现并选育出灰毡毛忍冬自然变异株—湘蕾金银花至今,湘蕾金银花栽培在湘、黔、鲁等省得到推广,年产干金银花达8000吨以上,为当地农民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1.5微量元素金银花含微量元素共15种:Fe, Mn, Cu, Zn, Ti, Sr, Mo, Ba, Cr, Pb,V, Co, Li, Ca 等.1.2金银花的药理作用金银花为常见中药,其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其主要作用有抗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作用、抗炎解热作用、保肝利胆、止血作用、抗生育作用、抗氧化作用、免疫调节作用、降血脂作用、中枢兴奋等作用。

1.2.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金银花对多种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些病原菌包括引起中医热毒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肠道急性热性感染的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志贺氏菌、福氏痢疾杆菌以及霍乱弧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等。

用金银花提取液对不同血清型变形链球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最低抑菌浓度在25g-L-’以下者占所试菌株的87.5%,在50g-L''以下占95.8%,而且最低杀菌浓度一般明显高于最小抑菌浓度,因此该研究表明金银花提取液主要是抑菌作用,利用金银花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金银花对这几种细菌均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

用金银花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抑菌作用,研究表明金银花叶提取物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金银花有抗病毒作用,水煎剂(1:20)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上,对流感病毒、孤儿病毒、疙疹病毒增多有抑制作用〔3010金银花水煎剂(含生药量1摊·L-1)在细胞外对柯萨奇病毒及埃柯病毒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用金银花对豚鼠巨细胞病毒进行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金银花具有一定的抗巨细胞病毒的作用。

复方金银花提取液在体外抑制HSV1的作用亦较好,效果优于无环鸟营和盐酸吗琳肌对金银花绿原酸进行体外抗病毒实验,研究表明绿原酸对常见呼吸道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金银花对皮肤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金银花对革兰阴性细菌内毒素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关于金银花抑菌、抗病毒有效成分一般认为是绿原酸类化合物,金银花的抗菌活性水浸剂比煎剂作用强,煎剂经高压灭菌处理后抗菌活性降低。

显示,除绿原酸外还有其它抑菌成分存在。

此外,优化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来增强抗菌活性可能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而作为不可久煎的金银花其所含挥发性成分的作用也值得研究,如双花醇即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而芳樟醇、香叶醇、a一松油醇等也具有明显抗菌抗病毒作用。

1.2.2抗炎及解热作用金银花具有明显抗炎作用。

注射给药时可明显抑制新鲜鸡蛋清、鹿角菜胶等所致大鼠脚踌水肿,明显抑制巴豆油性肉牙囊大鼠的炎性渗出和炎性增生,于体外还能抑制人的x 一球蛋白的热变性。

金银花注射液能使细菌内毒素致热的家兔降温。

金银花抗炎作用的有效成分尚不清楚,但从黄褐毛忍冬花中提取到的黄褐毛忍冬总皂贰Ful具有显著抗炎活性发现Lonicerosidea和Lonicerin两种单体的抗炎止痛作用。

对金银花解热、抗炎、免疫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其水煎剂、口服液和注射液对角叉菜胶、三联菌苗致热有不同程度的退热作用,对蛋清、角叉菜胶、二甲苯所致水肿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另外还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巨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并显著提高血清凝集毒物的抗体积数水平,从而证明其临床做为清热解毒剂治疗感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调节肌体的免疫功能而实现的。

动物实验表明,金银花水提液能显著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受损伤淋巴细胞接受抗原信息功能提高到正常水平,使受损伤淋巴细胞母细胞化反应恢复正常,还能显著增强IL2的产生,使受损淋巴细胞抗体产生能力显著增强1.2.3保肝利胆作用金银花所含多种绿原酸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利胆作用,可增进大鼠胆汁分泌。

动物实验表明,金银花中的三菇皂昔对CC从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黄褐毛忍冬总皂普能显著抑制CC 14、对乙酞氨基酚及D一半乳糖胺所致肝中毒小鼠血清ALT的升高,同时降低肝脏甘油三醋含量,并明显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的严重程度,使肝脏点状坏死数总和及坏死改变出现率明显降低。

而且金银花还能显著降低多种模型小鼠血清胆固醇(Tc)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G)含量,保护胰腺p细胞及降糖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