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册亨县

册亨县

一、历史上的册亨县境夏属鬼方,春秋属国,战国属大夜郎国,秦属大夜郎国地,汉属谈指县,梁属东乌蛮地;唐代先后属矢部东端地、罗甸国地;宋代先后属广南西路、茂龙羁糜州、泗城州,元代属那历州;明代属广西泗城州江外甲;清代先后属安隆洞长司、西隆州。

清清雍正五年(1727)设置册亨州同。

清道光十六年(1836),册亨州同改称理苗州,光绪二十二年(1896),又改称理民州。

民国3年(1914)废州制,设置册亨县,先后属贵州省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区(区专员公署分别驻安顺、兴仁)。

二、册亨的由来1951年5月16日成立册亨县人民政府,先后属兴仁专区、兴义地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

1957年8月,国务院批准县人民委员会由册阳迁往者楼建新县城。

1958年12月29日,撤销册亨县建置,并入安龙县。

1961年8月18日,恢复册亨县建置。

1965年11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册亨县,改设册亨布依族自治县,仍属兴义地区。

1981年9月21日,册亨布依族自治县划归新置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同时撤销自治县建置,改设册亨县。

1991年末建镇并乡撤区,将原7个区(镇)、38个乡(镇)改划为14个乡镇,辖10个居委会,185个行政村,2007年村级整合,共整合为123个村、2个社区、7个居委会、994个村民组,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2.8922万人,其中布依族16.1484万人,占75.6%;农业人口占93.9%。

册亨原名布依语叫"郎卧",意为山坡的斜处,为现在的册阳乡驻地;后又根据该坡对门的高山"卜四",又名西帽良(汉语叫南屏山,俗称帽壳山)和下汾河的最大绿阴塘"泓堰"(修巧马公路时已填平)用两地的最后字音合称为"西堰",用汉语记作"册亨"。

其名称源于地理环境。

环册皆山册亨是一个“山水册页、幸福亨通”的地方,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珠江上游两大支流南、北盘江交汇的夹角地带,东隔北盘江与望谟毗邻,南隔南盘江与广西田林、乐业、隆林三县相望,西北与安龙、贞丰两县相接,国土面积2598平方公里,辖9镇5乡,2个居委会,7个居委会,123个行政村,994个村民组,总人口23万人,其中布依族占76%,建州前是全国唯一的布依族自治县。

三、册亨目前概况自然资源丰富。

县境内最高海拔1634米,最低海拔375米,平均海拔830米,是贵州纬度最低的县份,年均日照1514小时,年均气温19.2℃,年均降雨量1340.7毫米,无霜期345天,素有“天然温室”之称,适宜各类作物生长。

册亨国土面积大,草山草坡多,生态良好,立体空间、立体气候形成生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达59%,是贵州十大林业县之一,全国无公害早熟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贵州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县。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锑、砷、汞、褐铁、水晶石、煤、水泥灰岩、粘土、炼镁白云岩、硝、石油、天然气和温泉等。

其中:已探明的黄金储量23吨,锑矿储量57万吨,镁储量163万吨。

境内流域面积在2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条,总长363公里,水资源总量为14亿立方米,总水能蕴藏量9.4万千瓦,可开发1.9万千瓦,现仅开发0.42万千瓦,还有1.48万千瓦的水能资源亟待开发。

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山水画特质,自然资源、人文地理、文化遗存丰富多彩。

布依文化浓郁。

是全国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县,也是布依语言的第一语音区,布依文化资源丰富、底蕴非常深厚,布依古歌、布依山歌、布依传说、布依民间故事等丰富多彩,布依戏、布依八音坐唱等闻名遐迩。

2006年,册亨的布依戏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服饰制作工艺和蓝靛制作工艺被列为省州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音坐唱、高台舞狮、布依转场舞、勒浪等26种布依曲艺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册亨的布依文化得到各级各界的认可,相继被国务院命名为“布依戏之乡”,被贵州省布依学会授予“中华布依第一县”和“布依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基地”。

社会和谐稳定。

近几年来,全县坚持以“夯实基础、保持稳定、构建和谐、促进发展”为重点,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努力创建“和谐库区”和“和谐工区”,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不断探索跨省区域党支部,平华尾沟、八渡旧州、板坝管肖联合党总支部挂牌成立,得到省州的肯定,“五五”普法和“平安册亨”、“无毒县”等创建活动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贵州省委组织部和省统计局年度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2008、2009年我县连续两年综合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十位,2010年综合满意度居全省第二,全州第一,维稳满意度居全省第四,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名列全省第十四名;有几项指标连续三年名列全省前二十名,民意调查考核13项指标均名列全州第一。

经济持续发展。

册亨县委、县政府在深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建生态文明县、打造册亨绿色品牌”发展战略和“突破发展瓶颈、做强农业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方向。

全县生产总值达14.38亿元,同比增长21.82%,其中:第一产业4.58亿元,同比增长8.99%;第二产业1.97亿元,同比增长26.33%;第三产业7.83亿元,同比增长29.57%。

人均生产总值达7454元,同比增长20.67%。

财政总收入达1.8186亿元,同比增长19.8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413万元,同比增长21.93%。

财政支出9.53亿元,同比增长29.61%。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同比增长45.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468元,同比增长15.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3317元,同比增长20.18%。

充满发展希望。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册亨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南昆铁路已建成投运,汕(头)昆(明)高速公路已竣工通车,距昆明370公里,距南宁390公里;随着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红水河水运中通道建成、望(谟)安(龙)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将进一步拉近与沿海发达城市和周边大中城市的空间距离。

册亨基本形成了集水路、铁路、高速公路为一体的交通枢纽网络,是中国沿海和腹地紧密相连的枢纽,是珠江上游的黄金水道,是黔西南州乃至贵州西部、攀西六盘水地区南下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

册亨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林、畜、菜、水产”四大产业基本形成。

有早熟蔬菜8万亩,油桐50余万亩,油茶10万余亩,杉木林45余万亩,桉树20余万亩,天然草场40万余亩,水面近6万亩。

册亨有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有勤劳、奋进的各族群众,有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

在加快推进“十二五”发展进程的今天,册亨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跑线上,册亨县委、县政府深化县情认识,将册亨科学定位为“山水册页、幸福亨通”的地方,坚持科学发展主题、“两加一推”主基调、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提出了“创建生态文明县、打造册亨绿色品牌”发展战略和“突破发展瓶颈、做强农业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方向,明确了“高于全省的平均发展速度、高于全州的平均发展速度、高于我县‘十一五’时期的平均发展速度”的发展目标,树立“贫困县有亮点、小县能办大事”的册亨理念,围绕“一库二路三区四基五业六型”工作重点,争取在“十二五”期末实现全县生产总值25.35亿元,工业总产值12.10亿元,财政总收入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93.5亿元,城镇化率达38 %以上,初步实现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目前,册亨正在按照省州的统一部署和“十二五”规划的既定目标有序推进,稳步向前。

四、山水如画汇成册在地面,我们可以想象册亨县由一幅山川、河流、公路和建筑物构成的画卷。

但从卫星地球三万英尺的高处俯瞰,我们谁也许不会想到,册亨的地形地貌竟然变成了抽象艺术:看那墨绿的山水画卷,是壮丽而辉煌的册页;看那奔腾的南北盘江,像遨游的巨蟒在交织;看那宏伟的南昆铁路,如腾飞的蛟龙在飞跃;看那密麻的公路干线,似张开的网络赛蜘蛛;看那勤劳的布依人民,已阔步迈向幸福亨通。

一南盘江、北盘江,在一路咆哮后,突然来到册亨双江口交汇,将两江文化精华汇集到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老天对册亨人民的恩赐,同时也赋予了册亨布依人民太多的灵性……。

于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演绎出一部部布依恋曲……册亨人将这些远古流传下的布依文化进行了挖掘整理,吹响了天地合一的《利悠热谐谐》现生态大型歌舞剧,与远古深情对话,和大地母亲倾诉心愿的布依文化旅游开发的号角。

册亨布依文化,是对造物主的大手笔、蓬勃之势的偷窥:册亨布依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亘古文化的集中展示:正是鉴于这点,册亨县推出了布依文化旅游,焕发出势不可挡的生命力……物华天宝,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勾起人们对册亨布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热情。

神奇迷人的人文资源,展现了册亨丰富的布依文化底蕴和人们对册亨无限的瑕思。

布依文化旅游的开发,使沉睡多年的“山水册页”画卷和布依人民再次焕发出新的光彩。

走进册亨,眺望远山层层林海和那依山傍水的布依族村寨,错落有致。

布依族每个村寨少的十几户几十户,多则可达数百户;同村寨的成员大都有一定的血缘亲属关系,因而一个村寨或一片地区往往都是出自同姓或同家。

布依族民居在住房南面或前后侧面用当地特产的凤尾竹铺建供凉晒作物或衣服的阳台,住房的正堂屋内普遍都设有“挂壁式”或“香案形”的神龛,供奉“天地君亲师”神位和祖家牌位。

房屋两厢分隔成灶房、寝室或客房,不论是平房或楼房均在室内设火塘,主要作烤火之用。

这里的布依族,是一个既能歌唱又善舞的民族,男女成群的山歌、民歌,管弦婉约,笙箫齐鸣的“八音”,热情奔放的情歌,柔美含蓄、缠绵绯恻的“浪哨”歌,声调古怪的布摩法曲,构成布依族人民在音乐上的独特神韵。

而“铜鼓舞”、“耙棒舞”、“响槁舞”、“铙钹舞”、“撒麻舞”、“赶嘎舞”、“靛染舞”、“织布舞”、“糠包舞”、“转场舞”、“狮子舞”、“扁担舞”、“刷把舞”、“筷子舞”等,起跳婆娑,场面恢宏。

其中的铜鼓舞起源较早,自有铜鼓以来就开始击鼓踏节作舞。

其祭祀性的意味尤为浓烈,加上浩如烟海的民间传说,丰富的口头说唱,都体现了布依族人民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富有。

她就是黔西南山水长卷的画轴,也是水墨金州的棱角,却又是中国布依文化的名片。

居住在南北盘江夹角地带的册亨县,是以布依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山区县,这个充满活力的山区县是布依族的发源地,布依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5.38%,布依文化底蕴深厚、绚丽多彩。

布依族是我国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布依族聚居区,人们生产生活及社会交往中都使用布依语言。

自古以来布依族村寨都依山傍水,秀色可人,特别是南北盘江畔的布依民居更有一番迷人景象:翠绿的芭蕉林,挺拔的黄桷树和榕树,直插天际的蛮竹,火红艳丽的木棉树,将村寨掩映在火红点点的绿荫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