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历届领导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历届领导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历届领导
1962年4月13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会议批准将交通部所属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
国务院直属局,并改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民航总局的业务工作、党政工作、干部人事工作等均直归空军负责管理。

有关民航工作的重大问题,由空军报请军委解决;或由空军报请军委转报中共中央或国务院解决。

民航系统党的组织,实行以民航总局党委领导为主与地方党委双重领导;原各省、市、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或交通厅所属民航局(处),均划归民航总局统一领导。

6月,空军批准民航总局内设政治部、办公室、科技办公室、一局至六局。

六十九、中国民用航空总局(1966. 5一1969. 11) “文化大革命”中,保留民航总局。

1969年11月2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并转发了民航总局党委《关于进一步改革民航体制和制度的请示报告》,决定把民航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成为空军的组成部分,各项制度按军队执行,对外名称不变。

民航总局机构设指挥部、政治部、后勤部,3大部下设26个部、局、处室。

局长邝任农(1962. 4-1969. 11) 政治委员刘锦平(1962. 6--1969. 11) 局长刘存信(1976. 10-1977.
12) 沈图(1977. 12-1985. 3) 政治委员
李世安(1976.10-1977.12)余立金(1976. 10-1977. 12) 王静敏
(1977. 12-1980-4) 1993年国务院再次机构改革,根据同年4月发布的《关于国务院机构设置的通知》的规定,“中国民用航空局”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简称“民航总局,’)”。

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调整国家税务急局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机构规格的通知》,民航总局的规格由副部级调整为正部级根据1994年6月国务院批准的民航总局的“三定”方案,此次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精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原则和加强民航工作的指示,坚持政企职责分开,转变职能,加强行业管理,完善民航管理体制,促进我国民航事业发展。

在对原有机构进行调整后,民航总局机关设办公厅、航空安全办公室、体改法规司、计划司、财务司、人事劳动司、科技教育司、国际合作司、运输管理司、飞行标准司、航空器适航司、基本建设机场管理司、公安局13个职能司局和政治部、机关党委、民航总局纪委。

民航总局机关行政编制为450人。

此外,设有行政单列机构离退休干部局和派驻机构监察局、审计局。

1996年3月,体改法规司更名为体改法规企管司1998
年国务院又一次机构改革,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作为国务院主管全国民航事务的直属机构继续设置在这次机构改革中,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根据行政权力和飞行安全管理相对高度集
中的行业特点,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
一步实行政企分开,切实转变职能以“安全第一,正常飞行,优质服务”为中心,加强飞行安全管理、空中交通管理、航空运输市场管理和机场安全运行管理以及民航发展规划、宏观调控、行业政策、依法监督等行业管理职能,将民用航空保险的管理职责、组织进行民航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职责、民航运输服务标准及质量的监督检查职责和受理用户投诉
的职责交给民航企业、科研单位或社会中介机构承担。

在对原有机构进行调整后,民航总局机关设办公厅、航空安全办公室、规划发展科技司、财务司、人事教育司、国际合作司、运输司、飞行标准司、航空器适航司、机场司、公安局n个职能司局和政治部(机关党委)、民航总局纪委。

民航总局机关行政编制为252人.此外,设有行政单列机构离退休干部局和派驻机构监察局。

局长蒋祝平(1991. 1-1993. 12)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

1958年2月27日,国务院通知:中国民用航空局自本日起划归交通部领导。

1958年3月19日,国务院通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将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交通部的部属局。

1960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编制委员会讨论原则通过,决定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交通部民用航空总局”。

为部属一级管理全国民用航空事业的综合性总局,负责经营管理运
输航空和专业航空,直接领导地区民用航空管理局的工作。

1962年4月13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会议决定民航局名称改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1962年4月15日,中央决定将民用航空总局由交通部属改为国务院直属局,其业务工作、党政工作、干部人事工作等均直归空军负责管理。

1978年10月9日,邓小平同志指示民航要用经济观点管理。

1980年2月14日,邓小平同志指出:“民航一定要企业化”。

同年3月5日,中国政府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民航局从隶属于空军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

1993年4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属国务院直属机构。

12月20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机构规格由副部级调整为正部级。

2002年3月,中国政府决定对中国民航业再次进行重组。

主要内容有:
1、航空公司与服务保障企业的联合重组民航总局直属航空公司及服务保障企业合并后于2002年10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组成为六大集团公司,分别是: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

成立后的集团公司与民航总局脱钩,交由中央管理。

2、民航政府监管机构改革民航总局下属7个地区管理局(华北地区管理局、东北地区管理局、华东地区管理局、中南地
区管理局、西南地区管理局、西北地区管理局、新疆管理局)和26个省级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大连、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青岛、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广西、深圳、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对民航事务实施监管。

钟赤兵1949年11月至1952年10月任军委民航局局长朱辉照1952年10月至1955年6月任军委民航局局长邝任农1955年6月至1973年6月任民航总局局长马仁辉1973年6月至1975年6月任民航总局局长刘存信1975年6月至1977年12月任民航总局局长沈图1977年12月至1985年3月任民航总局局长胡逸洲1985年3月至1991年2月任民航总局局长蒋祝平1991年2月至1993年12月任民航总局局长陈光毅1993年12月至1998年6月任民航总局局长刘剑锋1998年6月至2002年5月任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2002年5月至今任民航总局局长历任局长:
钟赤兵1949-1952
朱辉照1952-1955
邝任农1955-1973
马仁辉1973-1975
刘存信1975-1977
沈图(1977—1985年4月)
胡逸洲(1985年4月—1991年3月)
蒋祝平(1991年3月—1993年12月)
陈光毅(1993年12月—1998年8月)
刘剑锋(1998年8月—2002年6月)
杨元元(2002年6月—)党委书记(2002.05.16--)历任副局长:蒋祝平(1993年12月—1995年3月)
阎志祥(1993年12月—1995年9月)
李钊(1993年12月—1996年6月)
沈元康(1993年12月—2000年5月)
鲍培德(1993年12月—2002年11月)
王开元(1995年9月—2001年7月)
边少斌(1995年9月—)
王立安(1997年11月—1999年8月)
杨元元(1999年8月—2002年6月)
高宏峰(2000年5月—)
杨国庆(2001年7月—)
李军(2001年7月—)
刘绍勇(2002年11月—2004年9月)
王昌顺(2004年9月—)1998-2002国家民航总局局长:刘剑锋(98.6-2002.05.21) 党委书记(1—2002.05.16)
副局长:鲍培德(1—2002.09.30)杨元元(99.3-2002.05.21)高宏
峰(00.4-)杨国庆(01.5-)李军(01.5-)纪委书记:李建玉(1—2002.09.18)政治部主任:高宏峰(1—2000.04?) 2002—
2004.08党委书记·局长:杨元元(2002.05.21--)党委委员·副局长:高宏峰、杨国庆、李军、刘绍勇(2002.09.30—2004.08)、王昌顺(2004.08--)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严智泽(2002.09.18--) 2004.08--党委书记·局长杨元元党委委员·副局长:高宏峰、杨国庆、李军、王昌顺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严智泽刘剑锋生于1936年6月,现年66岁。

自1961年起,刘剑锋先后供职于国防科委、四机部1425所,1984至1988年,出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兼纪检组组长。

1988至1993年出任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1989至1993年任海南省省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