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城市形象识别系统(CIS)与舆论导向

北京市城市形象识别系统(CIS)与舆论导向

北京市城市形象识别系统(CIS)与舆论导向网络调查报告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李兴国网络调查这种形式本身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互联网涉及人群的广泛性与良好的互动协作性都使得各种大型市场调查工作以其作为首选平台,目前虽然上网的人数在我国已经超过五千万,然而从互联网及其用户本身的情况来考虑,仍然存在许多不利调查的因素,互联网虽然正在普及进入各类城市居民的生活,然而活跃在生活、科普、传媒等交流性论坛前沿的却是以20-35岁为主的中青年,这本身就排除了对一部分特定人群进行调查的可能,同时局限了广泛调查的结果。

应此。

互联网调查之反映了一部分人的心态,但是这部分人是比较年轻、经历充沛,高学历的阶层。

现将本项研究网络调查情况客观反映如下:第一题:提到北京,您首先想到的是(单选)主要调查了北京在公众心中的第一印象,隐含“北京最具特色/代表性的事物”之问题。

首先、“天安门”、“故宫”同属文化政治代表性建筑,不仅以富丽堂皇、气势宏大的实体建筑群在公众心中树立具像化的形象,同时也能承载人们由此联想到的首都文化与政治权力,是以在调查中表现出了很好的群众反映。

至于“烤鸭”本应是海外游客对北京的主要印象之一,国内参调人员对此项的选择不免带有一定程度上的标新立异之嫌。

排除中央政府、沙尘暴等政治因素过强或着眼点过于低调的选项干扰可见:“胡同”及“四合院”蕴含了北京悠久的住宅文化,同时也代表了街坊邻里之间互助互爱、一团和气的生活情趣,然而街道改造工程的推进与现代化住宅区的兴建使得他们只能在老北京住户心中勾起点点滴滴的回忆。

“华表”、“天坛”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能工巧匠创意独具的代表性建筑,虽然很多北京的一些代表性窗口单位以天坛为北京的形象代表,例如:北京旅游局、首都国际机场、北京饭店、北京电视台等等,但是,调查表明人们没有在提到北京的第一时间将思维定位在此处。

(华表更是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出现了不知所谓何物的情况)。

总之,天安门以当今首都的代名词及呵护良好的建筑主体赢得了绝对优势的民意票数也可以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应该看出,现在北京现代城市规划的方向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侵蚀了北京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引起注意。

使天安门更能以唯一残留的主体古建筑而做出更出色的努力吧。

总结:天安门是北京形象代表的首选,我们应保护城市特色文化,树立北京对外形象。

第二题:在您印象中,北京人的性格是(多选):主要调查了北京市民给予公众留下的散点印象,隐含了“市民素质/风尚培养/发展方向”之问题。

按调查结果印象值多少的先后排序为:热情大方:尤其是对外来游客接待热情并主动提供帮助等方面反响极为热烈,可见北京人再此方面真正认识到了自己身在首都而应该具有的主人翁精神,并做出了表率。

文明礼貌:集中提到了北京人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谈吐举止比较得体的认识,但也点出了北京人容易冲动、个别时候情绪难以控制的问题。

能侃健谈:北京人辅以流利的北京方言而发表的言论给各地人士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侃大山也是北京著名传统习俗之一,但调查中反映出部分北京人在日常问题上高谈阔论,担当涉及理论研究的深层讨论时就有些理论并不见得都正确,可见要注意素常厚积薄发的积累过程。

乐于助人:虽然遇事袖手旁观的不在少数,但仍不乏见义勇为的人士,而究其根源,除了源于个人内心的正义与责任感之外,亦与北京长年作为首都,北京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和燕赵豪侠的气概,以及容易冲动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慵懒随意:众所周知是北京人普遍都多带了三分惰性,但这也使得他们的生活过得轻松而随意,调查中提到的享受生活型似乎是对现在的北京人最好的写照。

关注时事:如果说有什么人能将家国天下之事搬上饭桌侃侃而谈,那他十有八九是个北京人。

时事已经成为了北京人日常交流的一部分,虽然这种习惯在流行风潮日盛的今日略有消磨。

但这里不得不同时提到相关选项“参与意识强”,据日常事实表明,北京人在时事面前往往只是参与讨论,很少能够赴诸行动,一方面来说是经过理智的分析,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是内在的惰性在作怪,所以在此问题上,北京人仅得到了222票中的11票而已。

优越感强:天子脚下,历代朝臣,北京人素有的主人翁意识之负面影响正在于此,虽然相声中嘲笑南腔北调的场面已经十分少见,但仍有不少周口店后裔对外地来京人员的衣着言谈、餐饮露宿等别具风格的行为指指点点。

无形中将自己的位置放在了更高级的台阶上。

豪爽义气:乍看起来与“热情大方”、“乐于助人”无甚多分别,但明显这里更多地点出了“钱财聚散”的问题,事实证明,在日常的团队活动中,精打细算的北京人确实少了些“大秤分金、大碗吃肉”的气魄。

因此,此项内容排在倒数第二位。

总之,在处理多选题时,尤其像此题的完全无暗示性提问方式,应该考虑到公众在选择过程中集中注意印象深刻的首选项而出现漏选的情况,评述时不应单纯以单位选项50%参选率为衡定标准,个人认为如果有三成以上的公众将之作为备选答案就可以说明问题了。

第三题:您认为北京人的整体素质(单选):主要调查了北京市民素质给与外界的整体印象,通过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第一选择高峰出现在中项,但应认识到,被调查者在对程度类问题持模糊态度时有取中的心理习惯,但仍有绝大多数公众,对北京人在高学历及长期传统文化影响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的整体市民素质,持肯定态度(前三项累积选择比率90.3%)。

所以,更应该予以保持并发扬,作为首都居民代表中国公民的整体素质对外来人员做出展示。

第四题:您对北京的整体印象是(多选):作为第一题的直接补充,调查了北京在公众心中的印象,按调查结果印象值多少的先后排序为:政治文化中心:这是历史于现实的独特地位决定的。

也是是日常宣传中给北京的定位在公众心中形成的。

科技发达教育程度高:得票数第二高。

据事后问卷调查中反映,也有人认为大部分公众是受到现行高校录取原则的影响,有为数不少的公众指出,作为科教人才相对集中的北京,近年来自身取得的科研成果并不较外省市及地区为多。

历史悠久:是不少外地来京旅游者的主要原动力之一,不过大家也都反映,北京现在的城市规划进程正在逐渐将这一特色从在京人员的记忆中抹去。

物价高:其实通过北京日常消费品的消费指数与各地同类商品之间的比较,北京人的月工资还是足以应付接近小康标准的恩格尔指数所限定的基本生活消费比率的。

关键在于北京目前尚未十分稳定的车行及方兴未艾的房地产行业。

北京2002年的个人年平均收入约为20000元,而一套标准商品房的价格至少在50万元左右,相当于平均年收入的25倍,房价居全国之最,无怪乎公众对此怨声载道了。

经济发达:选择者相当的少,而其原因仍然在于第一高峰产生的反面作用:经济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一直用来称呼江南二东(浦东、广东),虽然北京并没有地方代表性或支柱性轻重工业,但长期以来借助首都名号发展起来的旅游、服务类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值地位也足以在国内各省市中名列前茅,真要借此指摘北京的经济建设一无是处也是不公正的。

现代时尚:同样无人问津的选项,凸显出当前城市建设方面的弊病,其实弘扬传统文化与发展现代化时尚本来就是相互矛盾的主题,关键是要肯定北京的特色究竟在那里,才能决定将来建设方向的指向标。

环境优美居住舒适:这个也十分显见,北京的生活环境离这个标准真的还有好长一段路,不到1%的选择率再次给城市设计规划敲响了警钟。

从总体上来看,之所以此题会出现如此巨大差距的选择滑坡,也正是由于了北京长久以来在公众心中已经形成了极具特点的城市印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正面印象的背后,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经济及政策性问题,需要认真予以调查背后的研究分析,解决根本问题。

第五题:作为市徽、市旗的创作元素,您认为哪一种形象代表北京最恰当(单选):“建筑”以其严谨的构成与明确的指代意义排在第一位,“抽象标徽”占据了第二高峰,但应看到公众亦对简明而富有内涵的抽象符号怀有好感,“花卉”引申为植物元素,可以用来表现实体化的精神因素,“动物”也可与植物元素配合使用,但被调查者明显地受到了过于具像化的自我暗示,致使在选择结果上出现了不平衡。

“综合徽记”代表了将上述元素进行简单整合,同样得到了被调查者认识和肯定,“神话人物”则因为缺乏在国际范围内的知名度及影响力而被公众从调查表中除名。

至于“其它”虽然占有了一定的选择票数,但考虑到题目中选项的涵盖方面,加之无人提出具体意见或建议,可以略过。

总之,徽标作为识别系统的首要因素,应该是具像图案与抽象含义结合的产物,同时要注意构图上的安排,不宜过于繁杂,以至干扰公众对北京形象的识别与记忆。

第六题:作为市徽、市旗的创作元素,您认为哪一座建筑物最能代表北京形象(单选):作为上一题的深入发掘,将调查对象直接定位在特色建筑,但更加突出了能够代表北京的特点,“天安门”再次以北京独有的第一印象建筑先拔头筹。

“故宫”作为北京代表建筑的身后根基,以丰厚的文化内涵博得了大家的认可。

“天坛”虽然在北京第一印象的选举中名落孙山,但其独特而不失科学的造型,绝妙如浑然天成的配色,仍然众望所归地名列三甲。

“华表”与“长城”分别因为知名度过低和过高的影响,无法代表北京的“特色”建筑,“世纪坛”作为北京现代化建筑的代言人也得到了一部分被调查者的支持,但很明显古都的整体文化气氛令其最终无法入围。

总之。

代表建筑物在知名度、非泛用性、造型与颜色、底蕴和内涵方面均有一定要求,“天安门”作为首选当之无愧。

第七题:作为城市的识别标志物,以下内容您认为哪些是应该设立的(多选):全面调查了北京形象的标志性事物,首先应看到公众全票认为设立标志性事物确有必要,之后为了具体分析,可将其分为“徽标、植物、动物、歌曲”四方面:徽标:含括“市徽、市旗”两方面,而之所以市徽能以超过半数的绝对优势高居旗上,主要是由于其工整与便携性,虽然市旗也可以在适当硬化的情况下做成徽章,但大部分被调查者默认的胸针内容还是本身就可直接影印其中的市徽。

(说明:刚开始作课题时考虑到世界许多国家有市徽、市旗,中国香港、澳门回归都事先设计市徽、市旗,为什么作为首都的北京反而没有市徽、市旗呢?在网络上也没有找到原因。

后来,找到设计市旗、市徽的全国人大代表肖红,才知道国家有规定,中国大陆个城市不设立市徽、市旗。

但是我们认为标志性形象还是需要的,例如美国的自由女神、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悉尼的歌剧院等等。

只不过目前北京许多地方用的市个性并不强的天坛。

我们的调查认为天安门作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作为北京的形象代表比天坛更合适一些。

)植物:“市花、市树”的源来之处,艳丽芳香的花朵比苍翠挺拔的树木赢得了更高的人气,但不管如何,两者均以近三成的点选率双双上榜。

动物:“市鸟、市兽”本应与植物中的两类相映成趣,但由于其它城市中对这两项进行设立的并不多见,同时它们之上仍存在着一个更大的集合“吉祥物”因此,得票不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