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08-05-12作者简介:唐巧天(1979-),女,吉林长春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历史学博士。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CZS031);首届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2007CG77)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4期双月刊2008年7月出版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目前全国经济和贸易发展最为强劲的地区之一,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的各港口组成了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长江三角洲港口群。
其中上海港和宁波港占了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吞吐量的90%左右,是长三角地区最为重要的两大港口。
自上世纪90年代提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之后,宁波港和上海港就展开了对集装箱枢纽港的争夺。
事实上,回顾过去,同样位于优越的长江三角洲地带,一水相隔、一湾相连的上海和宁波,在近代以来就一直存在着港口资源的竞争,在相互的博弈中发展成长。
近代宁波区位优势不如上海,一直作为上海的支线港存在。
而随着现代港口船舶大型化和集装箱化的发展,宁波港的港口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成为上海港在长三角地区的强劲对手。
一、近代上海港与宁波港的外贸转运(一)同时开埠,主次立显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宁波及广州、厦门、福州等五个口岸作为中国首批通商口岸,正式对外开埠。
开埠后的上海港很快超过同开的其他四个港口,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而开埠后的宁波港,却并未如外商所热切期待的成为一个良好的市场入口,很快外商就发现宁波的对外贸易完全依存于上海,甚至有人建议用宁波港去换其他港口。
宁波最终得以被保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认为它可以作一个所有贸易都操在中国人手里的“外港”的典型例子,对主要市场———上海,起辅助的作用。
[1]可见宁波港在对外贸易上对上海港的依附,自开埠之初便已形成了。
(二)进口上部分依赖上海转运1、1895年前,宁波港对上海港进口转运依赖严重宁波港在开埠后直接对外贸易一直发展缓慢,以依赖上海港的外贸转运为主,即上海将从国外进口的洋货转运至宁波,同时将宁波运至上海的土货转运至国外,上海港成为宁波港对外贸易回眸与展望:上海港与宁波港的发展历程唐巧天(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200020)摘要:上海港与宁波港是长三角地区最为瞩目的两大港口。
近年来两港发展突飞猛进,竞争也越来越明显。
近代宁波区位优势不如上海,是上海的支线港。
近几十年来,随着集装箱化和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宁波深水港的优势日益显现,已成为上海港强劲的竞争对手。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外贸转运;竞争;合作中图分类号:F55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359(2008)04-0030-05的中转点。
在1880-1895年间,宁波港直接进口比重年平均值只有2.4%,而经上海转运宁波的洋货,占宁波港进口总值比重年平均达到90%,个别年份甚至达到100%。
[1]可见宁波港直接进口能力之弱,宁波海关年报中也明确地提到宁波几乎可说没有直接从国外进口之贸易,所有进口货主要是经由上海而来的洋货。
宁波港经上海转运的都是大宗重要洋货,如棉制品、毛制品、五金等。
这样重要进口货不能直接进口,造成了宁波港的很大损失。
因为这些洋货都是已在上海缴纳了进口税的,运来宁波都有“免重征执照”,因此,那些从上海转口来宁波的洋货,宁波港就收不到税。
[2]宁波海关所收的洋货进口税,只有靠少量从香港和南洋运来的货物。
2、1895年后,进口商品结构的改变及自身区位优势的利用,使宁波港独立进口能力显著增强但是1895年后,宁波港兴起了新的进口商品,逐渐改变了与上海港间的外贸转运关系。
首先是糖的进口,精白糖的进口在宁波当地大受欢迎,而精白糖是在香港加工后直接运来宁波的。
同时宁波还可以由南洋的菲律宾直接进口青糖,从台湾直接运来食糖。
宁波海关贸易报告中记载道,原有的直接与香港及其他南方港口的轮船交通,曾因商业集中到上海而消失,而最近几年由于精白糖贸易的兴起,这些轮船交通又恢复了。
[2]48民国初年,日本糖也加入到竞争行列,1914年宁波已有两家日本糖行,年内多次由日本直接运糖来宁波,并且进口量很大。
除此之外,宁波直接进口的其他各种洋货如煤、锡、颜料、纸烟及杭甬铁路所需铁路物料,都有增无已。
1922年后,宁波进口米也逐渐增多,多由香港及外国各埠直接进口,其中由香港进口居多。
[2]369-379糖和米的直接进口,使宁波港在1895年后直接进口比重出现了增长,1895年宁波港直接进口在进口总值中所占比重仅为1.9%,1907年已增长到42%,增长可谓迅速。
20世纪初以后,宁波港进口商品结构发生了进一步改变,使其与上海港间进口转运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
自20世纪初鸦片禁止进口后,长期居于宁波港进口洋货的第一位的本是棉布。
由于浙江省米粮产额减少,未能与人口的增长保持同步,因而对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1923年宁波港进口洋米只有100万担,已是之前的最高之数,而到1930年剧增至237担。
1927-1930年间,粮食已取代棉布成为了宁波港进口值最大的商品,其中主要是直接由香港和南洋进口的米,[3]268-269香港和南洋各国因而一同成为宁波直接进口的重要来源。
随着直接进口的粮食成为宁波进口商品的首位,由上海转运的进口商品在宁波进口中相应退居次要。
1912年后宁波港直接进口比重除了个别年份出现下降外,到20世纪30年代基本维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1927年,宁波港直接进口比重首次在进口总值中超过50%,1930年再创新高,达到65.7%。
此时,上海港进口转运对宁波港的影响已大大降低。
可见,虽然宁波港进口对上海港依赖严重,但是并非没有自己的资源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看,宁波港位于上海港外贸转运辐射最强的长江三角洲,但同时宁波港在南方沿海的位置也使之方便直接对香港和南洋开展贸易。
1895年之前,宁波港主要依赖上海港的进口转运。
1896年之后,随着进口商品结构的改变,宁波港由香港、南洋的直接进口增多。
20世纪20年代后期,由香港和南洋的直接进口已成为宁波港进口贸易的主导,上海港的洋货转运影响则退居次要,宁波港逐渐获取了进口的独立性。
(三)出口上始终依赖上海港转运与宁波港直接进口逐渐发展,同时对上海港转运依赖性逐渐减弱不同,宁波港的土货出口始终主要依赖上海港转运,1867-1930年间宁波港直接出口几乎从未超过1%。
宁波最重要的出口商品茶叶,其出口几乎全部赖上海港转运。
最初经宁波运往上海的主要是浙东的平水茶,后来徽州茶也加入,原希望可从宁波港直接出口到国外。
遗憾的是,这一目标并未实现。
徽州茶运来“仅在宁波存储到听命到沪方处理为止”,[2]122最终仍需运往上海港,与平水茶一起转运美国和英国。
甲午战争后日本大规模的进口宁波棉花,20世纪初棉花取代了茶叶成为宁波土货出口最大宗,仍多经上海港转运。
宁波港的直接出口早期只有少量对日本和香港的贸易。
后来出口数目略有增长,但直接出口比回眸与展望:上海港与宁波港的发展历程重始终不见任何起色,需依赖上海港中转出口的状况始终无法改变。
浙海关对此分析道,“缘夫莅临本埠之直接远洋船只缺乏,多数土货往往运由沪埠出口”[2]82。
回顾上海港与宁波港近代开埠以来的发展,发现宁波港虽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但是总的说来,其直接开展外贸的整体能力仍然欠缺,直到1930年仍无法完全摆脱对上海港外贸转运的依附性,成长为一个真正具备独立性的外贸港口。
在上海作为全国贸易中心和枢纽港迅速崛起之后,宁波港实际便发展成为了上海港的支线港。
二、现代港口发展中的上海港与宁波港最近数十年来,上海与宁波的港口区位条件和港口地位与近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现代港口船舶大型化和集装箱化的发展,对港口的航运条件要求有所改变,宁波港的深水港优势日益突出,具备了与上海竞争的能力;上海则港口条件相对不利,因此投入大量资金与资源兴建洋山深水港,力保其港口地位。
在腹地条件上,宁波腹地有限的不利,自近代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成为其港口发展的一大障碍。
而上海港的腹地虽然出现了缩小的迹象,与宁波相比仍具强大优势。
回顾过去,对比现在,会发现今天上海、宁波两港发展中的航运、腹地等要素,在近代港口发展中同样存在,两者的优劣对比有些延续至今,有些则是发生了逆转。
(一)港口航运条件1、近代宁波港几乎没有发展远洋航线,航运资源集中在上海港具备良好的航运条件,是港口发展的首要基础。
造成近代宁波港对上海港外贸转运依赖严重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宁波港远洋航线的缺乏。
宁波港对欧美的远洋航线一贯不发达,1864年来宁波港装运货物的商船中只有三艘开往国外,浙海关对这一现状十分不满,认为宁波简直像上海的郊区,上海从宁波接收进口货物,又向宁波发送它的出口产品,即使这样要增加不少费用。
因此浙海关对宁波港与欧洲的直接通航充满期待,希望有朝一日直航实现,彻底砸烂这个桎梏。
[2]99遗憾的是,这一美好愿望并未实现。
直到1930年前宁波港与欧美等国家的远洋航运仍几乎没有进展,1927-1930年间,在宁波港进口中来自欧美各国的直接进口仅占1.5%-3.3%。
[4]4-19宁波港直接对外航运始终集中在与香港、南洋与日本之间,多属于不定期航线。
因此,宁波港与欧美间的远洋航运始终不发达,相应的,与上海港间的沪甬航线承担着宁波港大部分的进口转运,和几乎全部的出口转运。
直到1921年,除少数英美商轮从他口而来外,表内所列之吨位,几乎全为往来沪甬船只所占。
[2]365,383沪甬航线在宁波港航运中的重要性,是宁波港对上海港外贸转运依赖性的体现。
2、集装箱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宁波深水港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最近数十年,随着集装箱贸易的迅速发展,船舶大型化的趋势日益加快,对港口及其水深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
宁波港与上海港的航运条件与近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按照国际航运中心的划分指标,航道水深-14米以上,才是具备成为国际化港口的条件。
而上海港平均水深只有-9米左右,严重影响了大型集装箱船的进出,限制了港口的进一步发展。
洋山深水港的兴建,很大程度上会改善上海的港口条件,但作为大陆沿海四大深水良港之一,目前宁波的航道条件更加优越。
宁波一年四季不淤不冻,港口泊位水深从-4米到-33米不等,自然水深完全符合大型集装箱船舶的靠泊要求。
与舟山港的整合发展,又为宁波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5]上海洋山港只能接纳第五、第六代集装箱船,而拥有深水航道的宁波-舟山港能接纳第六代以上集装箱和30万吨级散货船舶的靠泊和接卸。
[6]随着宁波港深水优势的发挥和近20年来浙江的经济发展,宁波直接进出口的物资数量已大大增加。
2001-2004年间有85%左右的国际集装箱通过国际航线直接进出宁波港,仅有3%左右的集装箱通过内支线到上海港转运,且呈下降趋势。
[7]这与宁波港和上海港在近代的关系相比,实已今非昔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