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03模板支撑体系方案3.14

703模板支撑体系方案3.14

陕化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气化装置土建工程模板支撑体系方案编制人:审核人:编制单位:陕煤化建设集团韩城分公司陕化项目部编制时间:2011年3月12日审批栏生产技术部:安全监管部:总工程师:一、编制依据1、陕西陕化节能减排技改项目气化装置703单元±0.000—13.470米层施工图纸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二、工程概况陕西陕化节能减排技改项目气化装置703单元为框架结构,主体框架长度63.5m,宽度20.6m。

7.67米、13.47米为框架有梁板结构;一层支撑体系高度9.1m,现浇砼板厚度为120mm,框架主梁有如下截面尺寸400×700、350×1100、450×700,400×1100,450×1100,350×800,350×1000,450×950,350×900,二层支撑体系高度5.8m,现浇砼板厚度为120mm,局部130mm,框架主梁有如下截面尺寸350×900、350×800、450×1100、400×1100、350×1100。

因现浇板较厚且梁截面尺寸较大,为保证该模板支撑体系安全可靠,特编制此方案。

三、施工方案1、技术准备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操作班组学习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查缺补漏,解决设计与施工技术之间的矛盾,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方案及交底要求进行施工。

2、施工准备编制模板施工材料、设备供应计划。

依据施工区段的划分,按工程部位编制模板配设料单,计算模板施工用脚手架、方木、对拉螺栓、工器具及设备需用数量,由材料员负责租赁。

钢管及扣件使用前安排专人进行挑拣,并经项目部自检合格后报监理、总包、业主单位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木工圆锯机2台,其他施工机具:锤子、斧子、活动扳手、力矩扳手、手锯、水平尺、线坠、撬棍、可调顶托等。

3、施工方案模板安拆工艺流程清理杂物→弹好位置线→支撑体系搭设→安装模板→安装斜撑及拉结→按验收批组织验收→混凝土强度达到拆除强度后拆除1)支撑脚手架底部应设混凝土底座,架体地基应满足承载力要求,立杆下方可使用木胶板块找平铺垫即可,严禁出现悬空状态;2)120mm厚现浇楼板满堂支撑脚手架基本模数采用1000mm×1000mm,步距1.8m。

450×1100、350×1100框架梁支撑体系采用沿梁长间距0.65m,垂直梁方向间距0.8m,步距1.8m,梁底增设一根支撑立杆,沿梁长间距0.65m;3)支撑脚手架安全计算时取钢管壁厚3.0mm计算,次龙骨采用40×60mm木方,次龙骨上面铺模板,模板四边用钉子固定在次龙骨上。

梁底的小横杆抄平扎设,梁侧采用竖向钢管固定后用通长水平杆、斜撑等固定于满堂脚手架。

框架梁模板安装时按梁净跨的3‰进行起拱。

4)满堂脚手架外侧及内侧每隔四跨设置剪刀撑拉接,上下通设。

5)柱模板支设时,在柱模板每侧让出450mm搭设单排脚手架,脚手架与满堂排架连接。

柱模板采用12mm厚木模板,板背面采用断面为40×60mm方木作龙骨楞,竖楞间距不大于150mm,模板外侧采用钢管进行固定,4m以下其间距为300mm,4米以上间距为400mm,各方向使用四道Φ14对拉螺栓拉结。

本工程柱上预埋铁件较多,其安装时使用4个Φ8螺丝与模板进行紧固固定,要求铁件安装前需钻4个孔并在相应模板位置钻孔。

6)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布局的1/3,因本工程层高限制及现场钢管长度实际情况,钢管立杆顶部使用较短钢管连接,短钢管使用水平杆进行拉接固定,其上设置顶托进行支撑。

7)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8)梁底部位采用@500间距小横杆支顶,板底部位立杆上设可调顶托,顶托上设钢管支撑一道,钢管上设方木支撑,方木间距不大于30cm。

9)支架立杆竖直设置每2m高度的允许偏差为15mm。

10)设在支架立杆顶部的顶托,伸出长度超过300mm时,应采取斜撑固定等可靠措施固定。

11)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防止架体整体失稳,水平剪刀撑设置在第二步水平杆,每隔四排立杆进行设置。

12)承受梁底及板底荷载横杆与立杆交接处设置两个抗滑扣件。

13)固定柱箍钢管的Φ14对拉螺栓两端必须备双帽。

14)为保证满堂脚手架整体稳定性,施工流程采用先施工框架柱,后施工梁板,梁板支撑体系与框架柱进行拉接,增加其稳定性;15)模板安装质量检验方法及允许偏差4、安全验算梁、板、墙、柱模板及支撑体系安全验算计算书附后(验算考虑壁厚为3.5)。

具体验算部位如下:1)120mm厚现浇楼板模板支撑体系2)450×1100现浇框架梁模板支撑体系。

四、施工部署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1、施工顺序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远后近”的顺序,科学安排施工顺序,合理进行穿插作业,组织流水施工。

2、资源部署劳动力计划表设备、器材计划表五、安全措施1)支撑体系搭设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对支撑体系全程进行监督检查;2)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对扣件紧固程度使用扭矩扳手进行检测,重点注意检查梁底传力扣件的紧固程度,拧紧力矩控制在40N×m以上,且不宜超过65N×m;3)不同规格的钢管、扣件不得混用。

钢管上不得打孔,应保持顺直状态。

4)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5)拆除作业时应分步按顺序拆除,作业范围应有警戒标志,拆除卸下的模板及各种构配件应分类堆放,修整检查后周转使用。

6)混凝土强度未达到方案要求时不得拆除。

7)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好个人防护用品,戴好安全帽,佩带安全带;8)柱子防护:在柱子支模、拆模过程中,在柱子四周的每步操作面均铺设一块架板。

9)梁防护:框架梁钢筋模板施工时沿梁在操作面两侧铺设两块架板。

10)每层施工面的承重架上,满挂平网,平网上不得堆积杂物,及时清理。

六、监测监控方案对各构件模板施工前,加强设计及施工方案交底工作,安排专人进行全过程监控,严格按照既定施工方案进行验收。

操作班组或相关专业人员对施工方案存在异议的,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必须在施工前24小时经技术分析、验算可行,方可进行变更施工方案。

砼在浇注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撑情况,应做好支撑体系稳定性监测,确保施工安全,掌握各杆件变形发展趋势,同时应避免集中堆载,水平构件砼采取由中间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浇筑应首先浇筑梁,后浇板,梁浇筑沿梁长分层顺序浇筑,每次浇筑高度不宜超过50cm。

若发现局部杆件变形发展无减缓趋势,应立即采取一些附加措施,加设支撑;若发现整个构件支撑体系存在失稳趋势,应立即指挥作业人员停止施工,撤出作业现场,查找原因,采取加强补救措施,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七、应急预案1、该专项施工方案涉及到的重大危害因素触电、物体打击、高空坠落、机械伤害、坍塌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组长:陆汀洲副组长:李宝林、郭道华联络员:王伟组员:杨恒志、王林川、李成武、王军、尚金刚、闫连胜、陈龙组长职责:准确掌握事故动态,正确指挥抢险队伍,控制事故蔓延发展。

及时向上级机关及有关领导汇报;事故抢救完毕参与上级部门对事故的原因分析、责任处理和防范措施的制定。

副组长职责:快速、及时了解事故情况向组长汇报,并协助指挥抢险。

联络员职责:快速将事故情况向组长汇报,及时联络求援人员、车辆和物资。

组员职责:及时、稳妥地疏散现场人员,正确快速地引导救护车辆。

以最快的速度安全地运送伤员和救援物资、及时投入救援抢险。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及时到达制定位置,严密保护事故现场。

八、技术措施项目部组织保证机构组长:陆汀洲副组长:郭道华、李宝林组员:许璐、陈龙、田琳、王伟监测:王龙1、安全技术措施1)模板安装(1)模板及支架不得选用脆性、严重扭曲的木材。

(2)木板条应将拼缝处刨平刨直,模板的木楞也应刨直。

(3)钉子长度应为木模板厚度的1.5~2.5倍。

(4)配置好的模板应反面编号并写明规格,分别堆放保管,以免错用。

(5)为了保证构件厚度正确,在两侧模板之间可用Ф14钢筋撑顶。

(6)为了保证各构件模板的稳定,模板之间要用水平撑、剪刀撑等互相拉结固定。

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防止架体整体失稳。

满堂脚手架要加设扫地杆。

2)模板拆除(1)拆模时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及其支撑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列要求:a 不承重的侧模板,包括梁、柱、墙侧模,在混凝上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b 承重模板,包括梁、板等水平结构的底模,应根据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表2-1-8-1的规定,方可拆除。

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c 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实际结构混凝土强度并未达到要求,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除。

待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拆除。

d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撑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的使用荷载。

当承受施工荷载的效应,比使用荷载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验算,加设临时支撑。

(2)拆除之前必须有拆模申请,并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测试结果达到规定时,技术负责人方可批准拆模。

(3)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除应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外,还应考虑降温措施,派专人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14天,拆模之后要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度差不超过20℃,以免发生温差裂缝。

(4)拆除的模板必须随拆随清理,以免钉子扎脚,或阻碍通行和发生事故。

(5)拆模时,拆模区应设警戒线,严防有人误入被砸伤。

(6)拆模不能采取猛橇、以致大片塌落的方法拆除顶模。

3)各类模板拆除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1)现浇楼板及框架结构拆模拆下的模板不准随意向下抛掷,要向下传递至地面。

已经松动的模板,必须一次拆除完,不可中途停歇,以免落下伤人。

模板立柱有多道水平拉杆,应先拆除上面的,按由上而下的顺序拆除,拆除最后一道拉杆,应与立柱模板同时拆除,以免立柱模板倾倒伤人。

多层楼板模板支撑拆除时,下面应保留几层楼板的支撑,可根据施工进度、混凝土度强度增长的情况、结构设计荷载与支模施工荷载的差值通过计算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