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红外物理基础
造成“红外线白内障”
光电效应等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
1.2 电磁波谱
A
16
1.电磁波的分类
• Gamma 射线:
• X射线:
• 紫外线:
• 可见光: 0.38~0.75微米
• 红外线: 0.75~1000微米
• 微波:
• 射频:
A
17
2. 红外辐射的光谱划分
• 根据红外辐射在地球大气层中的传输特性划分:
名称
SPIE “INFRARE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国际会议
A
10
主要内容
➢ 第一章 红外物理基础
➢ 第二章 红外探测器
➢ 第三章 红外探测器的参数测试
➢ 第四章 微光探测技术
➢ 第五章 制冷技术
➢ 第六章 红外与微光技术应用
A
11
第一章 红外物理基础
1.1 红外线的发现与本质
A
22
1.3 红外辐射源
1.3.1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1. 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
热平衡时,必有:
T
ME
EM
(1-1)
A
其中,M是物体A的辐出度;
α是物体A的吸收率;
E是物体A上的辐照度
表述:
在热平衡条件下,物体的辐射出射度与其吸收率的比值等
于空腔中的辐射照度,这与物体的性质无关。
➢ 热成像
侦察和监视,热测绘,潜艇探测,导弹的地下发射阱、人员、车辆、武器野 营吹火以及战地营房的探测等
➢ 反射通量测量
夜间驾驶,冲锋枪的射击,入侵检测,伪装探测,基地保卫,停泊和着陆等
➢ 合作光源
地面通讯,红外系统对抗,无人驾驶飞机的指令联络
A
3
民用领域
➢工业
森林火灾探测,铁路车辆过热轴颈箱的探测,工 艺控制,探测晴空大气湍流,空气污染分析,环 境检测,非破坏性实验,车速探测等
•发射率是有方向性的。
A
35
1.3.2 红外辐射源的分类
black body
A
36
1.3.3自然(红外)源
太阳、地球表面、天空、外层空间和星体等都是自然辐射源 1.太阳
T≈ 5600K
P
2897 T
0.5m
太阳辐射的光谱分布可以用5600 K的黑体的辐射来近似表示
A
37
• 曲线1: 温度为6000K的黑体; • 曲线2:太阳在大气层外的辐出度光谱分布 • 曲线3:太阳在海平面上的辐出度光谱分布
A
5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拓宽知识面 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融会贯通,提高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了解红外与微光技术实际应用水平和最新发展动
态 为以后的工作和科研提供参考
A
6
➢主要参考书目
吴宗凡等,《红外与微光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8年
张建奇等,《红外物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年
• 辐射特性:
Lower surface ≈ 0ºC Black Body
太阳辐射很接近于黑体辐射
A
38
2.月亮
Reflected Sunlight(太阳反射)
P1 0.5m
Thermal Emission(自身辐射) T400K P7m
A
39
3.云层
•与对太阳和地球的反射和散射有关
3m(Day, sun light)
P1 0.5m
4m(Night, terrain radiation) P2 9.6m
➢ 一个理想化的概念 ➢ 是一个比较标准
黑体模型
在一个密闭的空腔上开一个小孔, 腔孔的辐射就相当于 一个面积等于腔孔面积的黑体辐射
A
25
2.普朗克公式—黑体辐射理论最基本的公式
描述了黑体辐射的光谱分布:
M
2h5
c2 1 ech/kT1
又可表示为:
M
c15
1 ec2/T
1
(1-2)
A
26
•意义:
黑体辐射的特征:
A
23
• 结论:
1. 好的吸收体必是好的发射体 ( E M );
2. 对于不透明物体(透过率 0),好的发射体必 是弱的反射体( 1);
3. 3. 如果反射率和透射率均为零,则吸收率等 于1
黑体
A
24
黑体(black body) :
➢ 任何温度下能够全部吸收任何波长入射辐射的物体
bb bb 1
A
8
• Elements of infrared technology, generation,transmission, and detection, Paul W. Kruse, et al. John Wiley & Sons, 1962
• Infrared optoelectronics, device and applications, William Nunley, et al., Marcel Dekker, 1987
• Comman sense approach to thermal imaging, Gerald C.
Holst, JCD, SPIE, 2000. A
9
• Maldague, Xavier P. V.,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frared technology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John Wliley & Sons, 2001
1)光谱辐射出射度随波长连续变化, 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极大值。 2)曲线随黑体温度的升高而整体提高。 在任意指定波长处,与较高温度对应 的光谱辐射出射度也较大。 3)每条曲线彼此不相交,故温度越高, 所有波长的光谱辐射出射度也越大。 4)温度升高,峰值波长减小,黑体辐 射中包含的短波成分所占比例增加。 5)黑体的辐射只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有 关。
式中 σ: 斯蒂芬-波耳兹曼常数, 5.6697×10-12 ( Wcm 2K4)
A
30
➢意义:红外辐射测温的理论基础
Mb T4
•辐出度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Mb 4T3T
•相当小的温度变化, 就会引起辐射功率很大的变化。
容易探测
A
31
5.发射率(比辐射率)
• 发射率ε:
辐射源的辐出度与具有同一温度的黑体的辐出度之比
• 人眼对红外辐射不敏感,需用红外探测器才能探 测到;
• 红外辐射的热效应比可见光要强很多; • 红外辐射更容易被物质吸收,但对薄雾来说,长
波红外辐射更容易通过。
A
21
红外技术:研究红外辐射的产生、传播、转化、测量及其应 用的技术科学
主要内容:
• 红外辐射的性质,其中有受热物体所发射的辐射在光谱、 强度和方向的分布;辐射在媒质中的传播特性--反射、折 射、衍射和散射;热电效应和光电效应等。
• Irving J. Spiro, Monroe Schlessinger, Infrared technology fundamentals, MARCEL DEKKER,INC., 1989
• A. R. JHA, Infrared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to Electrooptics, Photonic Devices, and Sensors, 2000
3)选择性辐射体,
随波长而变。
A
33
*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波段的比辐射率的差异很大
A
34
•金属材料的发射率均较低,但随温度而增加,并且当表面形成 氧化层后,发射率成十倍或更大倍数增加。
•非金属的发射率要高些,一般大于0.8,并随温度的增高而减 小。
•金属或其他非透明材料的辐射发生在表面几微米内,因此,发 射率与材料尺寸无关,主要与表面状态有关。表面涂复或刷漆 对发射率有影响,表面的油膜、污垢、灰尘、擦伤都能引起发 射率测量值的变化。
• 红外元件、部件的研制,包括辐射源、红外探测器、微型 制冷器、红外窗口材料和滤光片等。
• 把各种红外元、部件构成系统的光学、电子学和精密机械。 • 红外技术在军事上和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红外技术的研究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既有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背景特性,
又有红外元、部件及系统;既有材料问题,又有应用问题。
不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出射度随波长的变化
A
27
3.维恩位移定律(Wien displacement formula)
黑体光谱辐射出射度的峰值波长m与绝对温度T的关系:
mT b
(1-3)
(可由普朗克公式(1-2)对波长求导,然后再令导数等于零求得)
式中,λm是光谱辐射出射度的峰值波长 ; b是维恩位移常数 ,b=(2897.8±0.4)(μm·K); T是绝对温度(K)。
• Semiconductor quantum wells and superlattices for longwavelength infrared detectors, M. O. Marasreh, Artech house, 1993.
• Intrsubband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V. Ryzhii, World Scientific, 2003
1.2 电磁波谱
1.3 红外辐射源
1.3.1 基本定律
1.3.2 红外辐射源的分类
1.3.3 自然源
1.3.4 标准源
1.3.5 人造源
1.4红外系统
A
12
1.1红外线的发现与本质
1. 1800年,英国天文学 家 Herschel 用棱镜将太 阳光色散,并利用灵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