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2011年度鸟击防范工作评估报告新疆机场集团机场保障部二一一年〇目 录一、评估概括 (4)1.1 机场概括 (4)1.2 评估目的 (4)1.3 评估内容 (4)二、机场及周边生态环境 (5)2.0 生态环境调查 (5)2.1 生态环境调查范围 (5)2.2 机场及周边生态环境具体情况 (6)三、乌鲁木齐机场及周边活动的鸟类 (7)3.1 本机场鸟类种类 (7)3.2 本机场常见鸟类 (8)四、机场危险鸟类评估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9)4.1 家鸽 (9)4.2 家燕 (10)4.3 红隼、燕隼、猎隼、苍鹰 (12)4.4 戴胜 (15)4.5 麻雀 (17)4.6 短耳鸮 (18)4.7 大雁 (19)4.8 乌鸦 (20)4.9 其他鸟类活动情况:紫翅椋鸟、夜莺、百灵、鹌鹑、凤头麦鸡等 (21)五、乌鲁木齐机场鸟害防范措施 (23)5.1 生态环境管理 (23)5.2 鸟害防范工作人员 (24)5.3 鸟击防范驱赶措施 (24)5.4 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等管理工作 (26)5.5 鸟击报告 (27)六、评估发现的问题和建议 (28)6.1 鸟害防范工作人员 (28)6.2 生态环境管理 (28)七、下一阶段鸟害防范工作计划 (30)附录(机场危险鸟类的评估) (32)前言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快速实施,新疆民航运输事业迅猛发展,航线与航班架次大幅增长,航空器巡航速度提高,载客量也快速增加,鸟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中国民航自1999年以来,鸟击导致的事故征候次数一直居高不下,2005-2010年每年鸟击事故征候占飞行事故征候的比例均超过30%,是第一大航空器事故征候类型。
在鸟类对民航飞行安全的威胁不断增加的形势下,航空界和社会加紧了对鸟害防范工作的关注和研究。
因此,在对机场鸟类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研究鸟类活动规律和鸟害评估的工作,是一项紧迫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本次评估报告的依据为《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CCAR-140)、《新疆机场(集团)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手册》及《新疆机场(集团)公司机场责任区鸟击防范及野生动物防治工作指南》、《民用机场常见鸟类防范指南》、《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鸟害防范及野生动物防范手册》并结合乌鲁木齐机场鸟害防范及野生动物防范工作实际对乌鲁木齐国际机场鸟害评估。
一、评估概括1.1 机场概括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位于乌市中心东北16.8公里处,飞行区等级达到4E。
目前有一条跑道、三座航站楼。
东北方向4km处是“天鹰屠宰场”;紧接机场东头的是大约2000m2的露天垃圾场,其后是居民区;南边为城市居民区;东北方向大约10 km处是“乌鲁木齐市广汇屠宰场”;头屯河、乌鲁木齐河穿过乌鲁木齐地区,在下游形成青格达湖(机场北面),机场东南方向是柴窝堡湖、盐湖等湖泊,机场周围还有大片的鱼池。
机场周边生态环境状况良好,机场周边地区散布农庄、农田、果园、苗圃等。
1.2 评估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机场鸟害防范工作的评估,查找出机场鸟害防治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并通过评估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机场鸟害防治工作的加强,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机场鸟害防范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3评估内容评估内容包括:生态环境调查、机场及周边活动的鸟类调查、机场危险鸟类评估及相应的防范措施、生态环境管理、鸟害防范措施、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
二、机场及周边生态环境2.0生态环境调查新疆北部地区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纬度在43-48ºN之间,是鸟类迁徙的要冲区域(介于西伯利亚繁殖地和南亚越冬地之间)。
每当春、秋两季,有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迁飞或停留在此地,还有相当数量的繁殖鸟和留鸟。
据统计,新疆共分布有野生鸟类430多种,其中的三分之一出现在乌鲁木齐机场及其附近。
“鸟流”多出现在山口(旅鸟的迁徙通道)、湿地(候鸟的驿站)和绿洲居民区(留鸟)。
乌鲁木齐机场及附近的草原、绿洲、森林与湿地,是各种鸟类的集中栖息地与停留的驿站。
2.1生态环境调查范围:2.1.1 包括机场范围以内;2.1.2 跑道两端3km范围内(以升降带底边宽度作为底边,两条侧边散开率为15%)。
2.1.3 以跑道中心为基准点,以6km为半径,设立机场鸟害防治生态治理范围;2.1.4 以跑道中心为基准点,以10km为半径,设立机场鸟击防治生态防范范围。
2.2 机场及周边生态环境具体情况2.2.1 机场范围内生态调查内容:土壤类型、平整度、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水源情况、沟渠情况、生活区情况、昆虫类型及分布、小型动物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
2.2.2 土壤类型:主要有风沙石。
2.2.3 平整度:飞行区土质区内平整,高差不大于5厘米,围界北侧主要为农业区,地势相对平坦;2.2.4 植被类型:主要为荒漠型植被为主,控制区域内的天然植被以及人工干扰地的各种野生植物计93种(含变种),隶属23科77属。
植物生活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其中一年生草本植物和短寿命植物比重较大。
2.2.5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在89%以上,草本植物占83.4%,木本植物主要为榆树所占比重较小。
2.2.6 水源情况:机场周边水源主要以农业灌溉水渠为主,机场周边有自然形成的较小的水池。
2.2.7 沟渠情况:机场周边有条围绕飞行区的污水渠,滋生大量的昆虫,常吸引鸟类前来觅食。
2.2.8 机场周边垃圾堆放情况:机场周边有垃圾堆放点。
2.2.9 小型动物类型:鼠类、雪狐、家犬、兔子、刺猬等。
三、乌鲁木齐机场及周边活动的鸟类根据以往的调查及记录,乌鲁木齐机场及周边活动的鸟类共有140余种,乌鲁木齐机场共发现鸟类140余种,分属16目35科,其中:䴙䴘目䴙䴘科4种;鹈形目鸬鹚科1种;鹳形目鹭科4种,鹮科1种,红鹳科1种(马鸣,2000);雁形目鸭科18种;隼形目鹰科10种,隼科5种;鸡形目雉科3种;鹤形目鹤科1种,秧鸡科3种,鸨科1种;鸻形目鸻科4种,鹬科11种,反嘴鹬科2种,石鸻科1种;鸥形目鸥科7种;鸽形目鸠鸽科4种;鹃形目杜鹃科1种;鸮形目鸱鸮科4种;夜鹰目夜鹰科1种;雨燕目雨燕科1种;佛法僧目翠鸟科1种,戴胜科1种;雀形目百灵科5种,燕科3种,鹡鸰科9种,伯劳科3种,椋鸟科1种,鹪鹩科1种,岩鹨科1种,鶲科13种,山雀科2种,文鸟科2种,雀科10种。
其中留鸟25种、夏候鸟37种、冬候鸟20种旅鸟58种。
3.1 本机场鸟类种类:3.1.1、本机场主要留鸟类种类:猎隼、红隼、雕鸮、宗纹腹小鸮、山斑鸠、灰斑鸠、鸥斑鸠、百灵、麻雀、家鸽、戴胜、黄嘴朱顶雀、雉鸡等。
3.1.2、迁徙鸟类种类:家燕、大雁、乌鸦、蓝胸佛法僧、夜莺、短耳鸮、长耳鸮、乌鸦、燕隼、鹌鹑、灰背隼等3.1.3、夏候鸟种类:大杜鹃、殴夜鹰、鹌鹑、紫翅椋鸟、戴胜、翠鸟、长脚秧鸡、横斑林莺等;3.2 本机场常见鸟类根据以往统计,较常见的有19种,戴胜、紫翅椋鸟、家燕、楼燕、棕尾伯劳、家鸽、信鸽、杜鹃、百灵、麻雀、黑耳鸢、欧夜鹰、白鹡鸰、平原鹨、灰斑鸠、鵟、乌鸫、赤颈鸫和红隼。
它们的调查数量占到调查记录到的鸟类数量的99%,而种数仅占总种数的13.6%。
70%的鸟活动在5~30m的范围,主要是雀形目鸟类,如:麻雀、百灵、家燕、鹡鸰、鹨、伯劳、椋鸟、乌鸫等,其它种类也有活动,如斑鸠、夜鹰、家鸽、信鸽等。
30m以上活动的鸟类数量占14%,主要是猛禽类,如:红隼、鸢、鵟等,也有家鸽、信鸽等其它鸟类活动。
四、机场危险鸟类评估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本次危险鸟类评估要依据《新疆机场(集团)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手册》中风险评估(具体内容见附录),参考国际民航组织推荐的风险评价矩阵建立威胁程度和风险可接受性的评价矩阵;通过对鸟类体重、群体性活动的日常观测,并收集鸟击信息、鸟类活动频次对机场主要危险鸟类进行风险评估。
乌鲁木齐机场主要的危险鸟类有:家鸽、家燕、红隼、燕隼、猎隼、苍鹰、戴胜、麻雀、短耳、大雁、乌鸦、紫翅椋鸟、夜莺、百灵、鹌鸮鹑、凤头麦鸡等。
4.1 家鸽4.1.1 体型:体长295-355毫米体重194-357g4.1.2 鉴别特征:家鸽一般头、颈、胸、上背等均暗石板灰色,下颈及上胸有金属绿色和紫色闪光,背面余部淡灰色。
但家鸽经过长期人工驯化,已演化出多种不同形态的品种,外形羽色特征变化较大。
4.1.3食性; 家鸽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要有玉米、麦子、豆类、谷物等。
4.1.4 飞行高度:10m-70m4.1.5习性:乌鲁木齐机场家鸽主要为信鸽,主要源自信鸽协会组织的竞翔活动,3月底至5月初竞翔活动及信鸽饲养者放飞训练频繁,其飞行路线在机场净空保护区范围内,大部分信鸽由跑道北侧穿越跑道;活动高峰期分为两个阶段:3月底—5月初、9月—10月;每天会有成百只信鸽在10:00—12:00期间出现。
4.1.6 威胁程度:家鸽风险指数20,威胁程度为不可接受高风险鸟类。
4.1.7 防范措施:与机场周边地方政府协调沟通,与信鸽协会及赛鸽工棚进行协商,发布净空管理通告,确定禁养、禁放区域,依照法规劝导和取缔养鸽户;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安全意识。
宣传家鸽危害 采用猎枪驱赶 驱赶家鸽活动的措施主要是覆盖中、低空的惊吓类措施为主,可使用天敌声、礼花弹、烟花爆竹、声学驱鸟系统、等声光手段驱赶,不定期使用猎枪缓解家鸽对惊吓手段的适应性。
威胁严重的情况下采用猎枪击杀。
4.2 家燕4.2.1 体型:体长163-190毫米体重25-41g4.2.2 鉴别特征:家燕为体型较小的辉蓝色及白色燕。
上体呈金属蓝黑色;颏、喉及上胸栗色,腹部白、淡棕或淡赭色,无斑。
4.2.3 食性:主要以各类昆虫为食4.2.4 飞行高度:0—100m4.3.5: 活动习惯:为季节性候鸟,通常在3-9月间在机场出现,迁徙经过或繁殖,常成群聚集于飞行区草地底飞盘旋觅食,或横穿跑道、滑行道;春、夏季昆虫羽化期,大量成虫频繁活动在草丛中间,特别是在气压偏低的情况下,许多羽化的昆虫飞翔在草丛上空,其高度由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吸引大量的家燕到飞行区草地内觅食。
4.2.6 威胁程度:风险指数为15;威胁程度为不可接受的高风险鸟类。
4.2.7 防范措施:对机场地区的草地、农田、水面、垃圾堆放地等易滋生飞虫的环境进行管理,在围界内区域定期割草、灭虫、清淤,在围界外区域密切监测各类区域的虫害情况,关注虫害的爆发。
以免割草惊飞昆虫而吸引燕类;并应及时清理割下部分。
在夏季,在大雨来临前加强灭虫和采取驱鸟措施,避免大量昆虫低飞吸引燕类聚集。
及时清理跑道,避免燕类取食道面沙砾。
架设假人并放风筝驱赶鸟类 喷洒农药消灭昆虫和老鼠驱赶燕类活动的措施应覆盖中低空及地面,可使用烟花爆竹、煤气炮、声学驱鸟系统、拉彩旗等声光手段,也可施用氨水,撒硫磺粉带,威胁严重的情况下可采用猎枪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