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口美兰国际机场鸟害防治情况的报告内容提要☆我场环境现状与鸟类习性我场属海南亚区的滨海荒丘灌丛区,植被主要是刺灌丛及滨海红树林,周围为传统的农村生态特点和自然村庄。
鸟类按其活动规律可分为:夜出鸟、昼出鸟和留鸟、候鸟四种类型。
进出飞行区活动的时间为06:30-09:30,16:30-19:00;食物以昆虫、地下微生物、植物果实为主。
☆近年鸟害防治开展情况这几年我场鸟害防治,主要以防范大型鸟类、群鸟鸟击航空器为主,防范手段有飞行区环境治理和除虫灭鼠等消除鸟类生存条件以及鸟害观测预报,人工驱赶。
☆今后的防治方向与措施人机结合、综合治理、科学防范,抓重点、攻热点、突破难点,做到低成本高效益、专人专职,保持灵活机动的防范措施。
公司领导:鸟击航空器做为航空运输三大灾害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航空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美兰机场特殊的地理位置更使其鸟害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几年来在公司领导的亲自部署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中心在“湖南省长沙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专家的协助下,完成了美兰机场及其周边环境和鸟类活动的调查,近两年我们借机场公司[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的契机,从完善规章制度、流程入手,以综合治理为目的,建立了从观测、预报、防治一套系统的鸟害防治机制。
经过这几年的探索,我们比较系统的了解了本场鸟类活动习性,在防治上有了一定的经验,收到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下面将几年来的防治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一、我场环境现状与鸟类习性1.水文环境状况(1)河流水库美兰国际机场位于海口市东南面,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潮湿、雨季长、雨量大、季节变换不明显。
机场东偏北距东寨港12公里,周边有国家红树林保护区;西面2.5公里处为海南第一大河—南渡江;玉屋溪和芙蓉河在南围界边缘汇合,经围界边缘流入南渡江;晋文水库距机场西南角围界约300M,库容1200万M3;龙窝水库位于机场东北角3.5公里处,龙云水库在机场南界以南7公里处;机场北面航管楼后有多福鱼塘,距候机楼约800米,集水面宽约1万㎡。
(2)植被美兰国际机场及附近地区属地势平坦的台地、平原低丘或海滨沙滩,植被比较单纯。
场区内有大面积草坪,还有散尾葵、仙人掌、龙骨、椰树、油棕、古榕树、乌巢蕨、黑挱罗、高山榕、南杉等植物。
机场周围的森林,主要是以木麻黄为主的混交林,包括大叶桉、细叶桉、榕树、台湾相思、洋蹄甲等,也有成片的橡胶林间作于混交林带中;农作物有成片的水稻田、蔗田及其他经济作物,如香蕉、菠箩、荔枝树、木薯等。
(3)自然环境现状还是保持了传统的农村生态特点和自然风光。
机场周围基本上无大中型工矿企业,大体上为乡镇自然村落,以传统耕作为主,机场周围农田所占比例不大,距西北方向5公里处有海南养鹿场。
机场南界边缘有一较大规模的养鳖场;淡水养殖业主要为鱼类,有魭鱼、罗非鱼、福寿螺等,但仅作为农村副业,均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养殖场。
综合分析1.外部环境不利因素有:晋文水库、云龙水库、南渡江,还有边缘成片的灌木林,因为:一、为白鹭提供了迁徙所需的食物和休整源;二、为留鸟特别是夜间活动的猴面鹰、猫头鹰、夜鹰提供了栖息地。
2.外部环境有利因素:随着高效农作物的种植,原东进近灯光北面的灌木林和水圹、东南面的木麻黄混交林以及南界边缘的水田都已种植了香蕉。
灌木丛和水圹的消失,迫使以此为栖息地的秧鸡、红隼、鹧鸪、白胸苦恶鸟、鸦鹃等迁移,减轻了留鸟防范的压力。
机场边缘植被变化简图图一:2.鸟种类及分布、习性美兰国际机场位于海口市东南面,在动物区系上属海南亚区的滨海荒丘灌丛区,这里植被主要是刺灌丛及滨海红树林、木麻黄为特点。
经调查:在机场净空区域的已知鸟类有28科、90多种,主要是湿地鸟类,留鸟所占比例较大,如秧鸡、红隼、鹧鸪、白胸苦恶鸟、斑鸠、鹌鹑、鸦鹃、夜鹰、翠鸟、云鹊、家燕、伯劳、黑卷尾、八哥和鹭科等,其他动物较少。
(1)机场留鸟习性A.飞行高度:综合机场留鸟的习惯为飞行高度低(5-30米),速度慢、距离短,除隼外无盘旋;B.食物:以昆虫、蚂蚁、鱼、虾、植物果实为主;C.巢区:多在低矮的灌刺丛中;D.进出机场活动时间:春夏季06:00-09:30;17:00-19:00;秋冬季07:00-10:00;16:30-18:00;E.活动习惯:大多数为单独或2-5只活动、觅食,成群觅食的有家燕、麻雀、田鹨、东方鸻、燕鸻(冬候鸟)。
(2)夜间活动的鸟类主要有:夜鹰、猴面鹰、猫头鹰、蝙蝠。
(3)在飞行区内栖息的鸟类主要有:鹌鹑、鹧鸪、白胸苦恶鸟、秧鸡(雨季)、田鹨(冬季)。
(4)鸟类进入飞行区的路线:机场围界东面、南面和西北面。
(5)在机场边缘栖息的鸟类:以鸦鹃、鹧鸪、黑卷尾、棕背伯劳、夜鹰、夜鹭、八哥等20种为主要代表。
机场留鸟特点:对环境熟悉、适应性强,觅食地点离巢区不远,对各种防治方法(如捕鸟网、煤气炮、稻草人)很快就能识别,喜以靠近水源、茂密的灌木林为栖息地,活动有规律性。
3.吸引鸟类的因素现象一:1999-2000年,在春夏两季大旱时,不管晴天或雨后,每日早晨07:30至10:00、下午16:30至19:00,都有100-500只成群的东方鸻、燕鸻飞来机场觅食,且燕鸻集中于飞行区西端约35万㎡草地中活动。
为此我们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环境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了跑道西端吸引东方鸻、燕鸻的原因主要是蝗虫太多、繁殖快而引起的,但同属一个机场飞行区东端却一只蝗虫也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发现是温差作怪,原来跑道西端的南面、西面、西北面的围界以外是一道环形的山丘,由于外高内低风吹不进,形成了局部温度过高,呈恒温状,为蝗虫的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上所种的草种适合蝗虫食,为蝗虫的快速繁殖生长提供了生存条件,这一客观因素造成了东方鸻、燕鸻大批飞来机场觅食。
现象二:2000-2002年,每当雨后就有大量燕子聚集飞行区草地。
由于燕子多以机场周边村民房屋为栖息地,清除其巢穴不符合当地居民风俗,经过观察,决定从其食源调查入手;为此,我们进行了草地虫害普查。
在普查中,我们发现由于本场土地贫瘠蛾虫类、蚯蚓等昆虫并不多,不足以吸引燕子大量飞来觅食,且所种种草不结籽,到底是什么原因吸引燕子飞来呢?最后决定射杀燕子解剖,以了解其在飞行区的食源;3次解剖发现其嗉里全部是蚂蚁,这一发现解开了大家的疑问,紧接着进行了山雀、田鹨的解剖,事实证明是蚂蚁在作怪。
在这次普查中,我们还观测到,下雨时因草地的阻拦排水缓慢,在雨水的浸泡下,求生的本能使蚂蚁爬到草叶梢上,暴露了其隐身之所,吸引成群燕子飞来捕食。
这两项成果,为我们指明了鸟害防治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为预防群鸟聚集飞行区觅食奠定了基础。
这两年经有计划的除虫、灭蚁,刹住了燕子、特别是东方鸻、燕鸻大批进入飞行区觅食的源头。
(1)因素一--地理环境:机场东偏北12公里的东寨港,周边有国家红树林保护区,该保护区是白鹭鸟的天堂。
由于我场邻近江河、水库,每年入秋时节白鹭鸟从东寨港、桂林洋南迁时,必以晋文水库、云龙水库、南渡江等为能量补充和休息的“驿站”,以保持体力南迁。
所以我场上空长久以来就是白鹭鸟冬迁的线路,这一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是我场鸟害防治的心腹之患。
(2)因素二—平坦的地形:由于某些鸟类觅食的特性,飞行区开阔平坦的地形、低矮的植被,各种昆虫、鼠类更容易暴露藏身之所,为燕子、麻雀、田鹨、隼、鹰等鸟类觅食提供了良好的视线。
(3)因素三—充足的水源:我场飞行区是按4E机场标准规划建设,场内留有很多规划用地,虽经平整,但还有为数不少的低洼积水地段,特别是两航基地规划用地,由于未按水平平整,低洼积水地比较多,加上场区内纵横交错的排水沟、渠,为鸟类觅食后饮水、嬉戏创造了有利条件;(4)因素四—外部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场可以说处于森林的包围之中,机场边缘的丛林为鸟类栖息提供天然的庇护所,飞行区平坦的地形利于觅食,如果场区的绿化种植、各种垃圾处理稍有不妥,就会人为的为鸟类生存、栖息提供场所。
综合所有调查结果:我场吸引鸟类的因素,除环境之外,重点是蚂蚁、昆虫、水源、鼠类、垃圾,治理了蚂蚁、垃圾、积水地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鸟类进入飞行区的概率。
4.候鸟对本场的危害三年观测的情况表明,美兰国际机场处于候鸟迁徙的飞行路线内,在迁徙季节时,有多批次、数量不等的白鹭鸟飞越机场上空。
【1】候鸟迁徙习性(1)迁徙季节:A.白鹭 4-5、9-10月份、时间上午07:00-10:30,下午17:00-19:30(冬季16:30-18:30)。
B.麻雀、田鹨:冬候鸟、10 -11月来本场,以机场为栖息地、易受惊,数量2-5群,每群几十至上百只不等;出现数量与当年飞行区草地虫害有密切关系,草地虫害严重,麻雀、田鹨飞来的批数、数量会随之增长,并且在机场捕食、活动周期会比虫害少时延长一倍。
C.燕子迁居:3-4月、以机场周边村民房屋为栖息地、嗅觉灵敏、不怕人,在此停留至11月后再次迁移;繁殖期为每年4-6月、6-7月,年产卵2次,13日出雏、20日出巢。
D.海鸥科光临本场的规律:秋季9-10月份和台风来临时(大批),台风过后自动飞离,夏季雨后偶有来临,数量为5-10只,以东方鸻、燕鸻为主。
(2)迁徙线路:A.消防队→人工河出水口上空(此通道上午使用次数较多);B.海航基地→东近台上空(此通道下午、黄昏使用次数较多)。
(3)飞行高度: 30m-70m,这一高度、时间对机场的进港航班构成了重大的威胁(主要是鹭科)。
(4)迁徙目的地:候鸟每年迁徙的目的地是固定不变的,除非水源和食源的改变(环境改变),同时到了目的地后的觅食地也是相对固定的。
【2】危害本场的候鸟(1)白鹭:飞行时无明显队形,但有领队、一切行动听从领队指挥,如在某一地失散1-2只同伴(被猎杀或受惊受伤),群鸟会当地上空盘旋寻找;飞行中只要领队已飞过去,同一群体的白鹭不管是否有危险、会勇往直前的跟随。
(2)燕子:这种个子小、体重不足50克群体活动的小东西,对我场航班正常起降影响极大,1999年、2000年两年都因其大量聚集飞行区而延误航班正常起降,从环境调查中我们得知这主要是蚂蚁—这美味大餐吸引其。
要消灭我场飞行区4000亩土质区的蚂蚁绝非易事,海南的雨季从5月—10月底,燕子迁来海南栖息繁殖的月份也是3-4月,迁走的季节为冬季10月底、11月初,这一巧合是大自然的生态规律,人类无法改造。
在这段雨水充足、燕子繁殖期的时间内,每当雨后的晴天,早晨太阳初升、视线良好,这时天空中会出现2-3只一群的燕子,但总数不会超过20只,千万不要小看这几只燕子,它可是“先遣队、侦察兵”,随着它们返回时的一路鸣叫,大批的燕子会象“日本零式战斗机扑向珍珠港”一样飞来机场;觅食后喜欢停留在跑道上,如果我们不早做准备,必定对航班正常放行造成影响。
(3)麻雀、田鹨:体重不足50克、群体活动,灵敏、受惊时群飞,飞行密度高、高度仅有2-5米,活动范围仅限于草地,在航班飞机降落、起飞时,如不受惊吓、出现“鸟撞”的机率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