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南十二五发展规划(包含各片区划分)

济南十二五发展规划(包含各片区划分)

作为全国区域中心城市和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城市,济南近几年步入房地产市场的空前活跃期,伴随着国内品牌地产企业的纷纷进驻,东部新区以良好的区位优势、优越的投资环境成为地产开发的热点区域,客观上促进了东部新区的建设发展。
(5)新东站、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
新济南客运东站落户东部新区,将成为济南三大铁路客运主枢纽之一,有利于吸引城市中心区客源,提高铁路客运附加效益;轨道交通的建设也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极大改善东部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带动东部城区的建设发展。
规划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地指导了东部新区的建设发展,对各类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控制引导作用。但随着各类市场投资需求的变化,东部地区所特有的产业调整变化产生了新的规划需求。
(三)建设现状
“十一五”期间,东部新区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济南市城市“东拓”发展战略的部署,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现状城市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比例较高,约占31%,居住用地约占25%;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约占20%;道路广场用地约占12%;市政设施用地约占2%;仓储用地约占2%;公共绿地约占6%;对外交通用地约占2%。“十一五”期间,东部新区建设重点集中于以下三方面:
一是第十一届全运会各类体育场馆及相关项目规划建设全面实施。以“东荷西柳”为代表的奥体中心等一批全运场馆工程及其周边配套服务的全运村、酒店宾馆和历城综合体育中心、济南国际赛马场、山东体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院等体育设施建设完毕。
二是重点发展区域带动东部新区发展,主要包括奥体文博片区、贤文片区、孙村片区等。重点片区建设多点展开,奥体文博片区以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为契机,相继建设完成了奥体中心、龙奥大厦行政中心、省博物馆,带动周边开发,配套完善服务设施,初步形成以行政办公、文化、体育为主导的城市功能区;贤文片区建设完成了中铁汇展国际、银荷大厦、丁豪广场等一批高新产业基地;孙村、唐冶等重点片区发展框架初步拉开,ICT研发总部基地、将军烟草、浪潮产业园、新华传媒、青年汽车工业园、中车工业园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彩石高教集中区建设逐步完善。整个东部新区呈现功能集聚化、“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的趋势。
(2)产业结构升级蕴藏的巨大需求潜力
济南市将充分发挥省会优势,在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把促进服务业发展作为扩大消费的重要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东部新区作为未来济南着重发展的三大新区之一,将抓住产业结构升级所蕴藏的潜力需求,拓宽领域、增强功能,增创发展新优势,打造集金融保险、信息软件、现代物流、旅游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14、《济南市长岭山片区控制性规划》
15、《济南市雪山片区控制性规划》
16、《济南市莲花山片区控制性规划》
17、《济南市章锦片区控制性规划》
18、《济南市唐冶片区控制性规划》
19、《济南市孙村片区控制性规划》
20、《济南市彩石片区控制性规划》
21、《济南市庄科片区控制性规划》
22、《济南市两河片区控制性规划》
在产业分布方面,奥体文博片区结合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召开,逐步形成了以体育休闲、文化博览、商务办公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区;贤文片区积极发展电子信息、商务会展、科研办公等产业,现已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孙村片区以发展电子信息设备、交通装备、发电及输电产业为主,现已建设吉利集团、重汽集团、法因数控、浪潮产业园等;唐冶片区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为主导;章锦片区以发展加工制造业、外贸服务业为主,已逐步建设进出口物流园区;彩石片区依托省科院中试基地、力诺工业园、山东商职学院、山东城建学院等,以发展教育科研、新能源环保产业等为主。
1、发展机遇
(1)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域
规划建设东部新城,是贯彻落实济南市委、市政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要求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拓展未来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设施,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市委、市政府新政务中心的启用也为东部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3、《济南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1年)》
24、《2009年度济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5、《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济政字[2009]70号)
26、其它相关规划、技术规范等。
一、规划建设发展现状与分析
(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东部新区的产业发展坚持与城市化发展相结合,积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一、二类产业持续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群逐步形成规模,服务业比重逐步增加。现已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及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体育休闲、文化博览、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5、《济南市城乡规划条例》
6、《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7、《济南市科技城片区控制性规划》
8、《济南市茂岭山片区控制性规划》
9、《济南市双井片区控制性规划》
10、《济南市龙洞片区控制性规划》
11、《济南市汉峪片区控制性规划》
12、《济南市贤文片区控制性规划》
13、《济南市盛福庄片区控制性规划》
(三)规划期限
2011年至2015年。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3、《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
4、《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规[2002]218号);
在吸引外来投资及国内外企业入驻等方面,东部新区面临着省内外其他城市的竞争,应以高新区为龙头,大力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满足打造总部经济的客观需求,发挥东部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潜力,从而为提升济南的城市竞争力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4)全运会后时期的热点转移
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召开为济南城市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后全运会时期应避免城市建设发展速度的减缓与关注度的降低,东部新区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保持城市建设的强劲势头。
在产业门类方面,东部新区正在逐步摆脱传统产业门类,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等,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园区发展,积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基地建设,逐步进行零散工业用地清理整合,提高工业用地的开发强度,促进工业用地集约利用。
但是,东部新区产业发展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国内先进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不大,龙头型高新技术企业不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产品数量不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有待提高;二是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相对缺乏;三是未能充分利用驻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发挥科技资源的整体优势不够,产学研结合不足;四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依靠科技进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还不够快,技术储备和发展后劲不足;五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新机制的发育任务还很重,科技管理工作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
(二)规划概况
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关系全局的规划编制研究工作,完成了城市空间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东部新区16个片区控制性规划,覆盖东部新区全域;相继开展了重点片区、地段的城市设计、详细规划编制等工作,如经十路沿线城市设计、奥体政务中心规划设计、燕山新区规划、孙村产业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规划、二环东路两侧城市设计、奥体文博中心区城市设计、齐鲁服务外包城城市设计、ICT总部基地详细规划设计等近百个重要规划设计。
三是“四沿”带动战略显现成效。在东部新区主要体现为沿经十路两侧建设全面展开,沿经十路建设了省博物馆、省高级人民法院、省立医院东院区、省军区、黄金大厦、保利花园等城市重点项目。以线带点推动东部新区建设,形成连接东西、辐射南北、体现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和都市景观特色的城市发展带、社会发展带和生态景观带。
此外,城市综合体建设成为东部新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总部基地和金融商贸中心、齐鲁外包城、会展中心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项目已全面拉开建设框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成了奥体中路、奥体西路、解放东路、贤文路、旅游路东段等多条城市主次交通干道,使东部新区初步形成纵横交错的路网结构,有力缓解了东部新区的交通压力。
济南市东部新区发展规划
2011-03-20 10:47:26|
附图:
1、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图
2、远期用地规划图
3、空间布局结构图
4、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图
5、重点建设片区规划图
前言
(一)规划背景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时期。济南市人民政府于2009年底组织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并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保持全运会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不断开拓省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3)全运会后续带动效应的释放
东部新区作为第十一届全运会诸多重要比赛场馆所在地,借助全运会的成功举办加快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城市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十二五”期间,东部新区将充分利用全运会后续带动效应,加快发展步伐,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繁荣服务业。
(4)济南房地产市场的空前活跃
4、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配套服务业发展欠缺,全方位、深层次的中介服务业体系尚未形成,造成高新成果转化缓慢,办公效率不够高,人口聚集密度不大,城市化服务水平不够高的局面。
5、城市发展空间不够均衡
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发展空间、发展潜力挖掘不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服务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和环境治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6)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