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大学法律硕士复试真题2015年至2020年持续更新中 重大法硕复试真题 重大法硕复试经验

重庆大学法律硕士复试真题2015年至2020年持续更新中 重大法硕复试真题 重大法硕复试经验

重庆大学法律硕士复试专业课口试真题(15年-20年)1.“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有一个温柔的母亲,每个人眼眸里都是国家”。

请用民法来理解这句话。

你如何看待假一罚十?(这个问题涉及到惩罚性赔偿的相关内容,如果记不起这个点很容易被问蒙)(2016)2.“徒法不得足以自行”如何理解?(2017)1) 法调整的对象是人的行为,法调整的范围不是无限的。

法只是众多社会调整手段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的一种。

除法律外,还有经济、政治、行政、思想道德、政策、纪律、习俗、舆论等多种手段。

2) 法的特性,如概括性、稳定性、滞后性、普遍性等,与社会生活的具体性、复杂性等存在着矛盾。

3) 法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的影响。

高素质的立法者、人们自觉和正确地执行法律、具有良好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专业队伍、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支持等,都是重要的因素。

4) 法的实施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其中主要的因素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执法机关的工作状况、各级领导干部及普通公民的法律观、传统法律文化等等。

3.不安抗辩权(2015)不安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当事人一方根据合同约定应先向对方为履行义务,在合同成立之后,发现后履行义务方的财产显著恶化或履行债务的能力明显减弱,以致可能难以履行其对待给付义务时,可以暂时中止自己的履行,并有权要求后履行方提供必要的担保,否则,该当事人可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

4.不作为的构成要件及其义务的来源?(2016)a.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的义务。

这种义务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法律上的明文规定;行为人职务上、业务上的要求;行为人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行为人自己先前行为具有发生一定危害结果的危险的,负有防止其发生的义务。

如使他人跌落水中有溺死的危险的,即负有救护义务。

b.行为人能够履行义务。

如果行为人虽有防止结果发生的义务,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能力或其他原因而不可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也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c.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

(1)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

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是不作为之作为义务的主要来源,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

在纯正不作为中,作为义务都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

这里的法律规定,是指由其他法律规定而经刑法予以认可,如果只有其他法律规定而未经刑法认可,则不能成为不作为之作为义务。

(2)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

职务或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是指一定的主体由于担任某项职务或者从事某种业务而依法要求履行的一定作为义务。

在不纯正不作为中,作为义务通常是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

它们一般都被规定在有关的规章制度中,这些规章制度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因此可以成为不作为的义务来源。

(3)法律行为产生的作为义务。

法律行为是指在法律上能够设立一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人的法律行为是多种多样的。

广义而言,不仅行为人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实施的行为,而且凡是自愿承担了某种实施一定行为或者防止损害结果发生的义务,都会产生一定的法律义务,因而也属于法律行为。

(4)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

由于行为人先前实施的行为即先行行为使某种合法权益处于遭受严重损害的危险状态,该行为人有了积极行动阻止损害结果发生的义务,就是由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

由于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具有不同于其他情形的特殊性,在认定由此构成的不作为时,应当充分关注先行行为与由此引起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关联性。

至于先行行为的性质,在所不问。

5.不作为义务的来源(2016)(1)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

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是不作为之作为义务的主要来源,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

在纯正不作为中,作为义务都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

这里的法律规定,是指由其他法律规定而经刑法予以认可,如果只有其他法律规定而未经刑法认可,则不能成为不作为之作为义务。

(2)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

职务或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是指一定的主体由于担任某项职务或者从事某种业务而依法要求履行的一定作为义务。

在不纯正不作为中,作为义务通常是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

它们一般都被规定在有关的规章制度中,这些规章制度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因此可以成为不作为的义务来源。

(3)法律行为产生的作为义务。

法律行为是指在法律上能够设立一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人的法律行为是多种多样的。

广义而言,不仅行为人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实施的行为,而且凡是自愿承担了某种实施一定行为或者防止损害结果发生的义务,都会产生一定的法律义务,因而也属于法律行为。

(4)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

由于行为人先前实施的行为即先行行为使某种合法权益处于遭受严重损害的危险状态,该行为人有了积极行动阻止损害结果发生的义务,就是由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

由于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具有不同于其他情形的特殊性,在认定由此构成的不作为时,应当充分关注先行行为与由此引起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关联性。

至于先行行为的性质,在所不问。

6.财产代管制度(2017)7.产品侵权能否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举例说明(2017)8.撤销权有哪些种类?(2017)9.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几点区别?(2017)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都是资本主义类型的法律,在经济基础、阶级本质、法律基本原则方面是一致的,但由于不同的历史传统的影响,在法律形式和法律运行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从宏观方面来看,两大法系的主要区别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渊源的不同。

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以制定法首先是法典的方式存在,正式的法律渊源是指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行政法规,只有它们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法院的判例不是法律渊源。

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法律渊源,而且,判例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判例法与制定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判例法是具体诉讼案件的结果,而制定法是立法机关或其他有权制定法律、法规的机关对一般情况所作的规定;制定法是以比较精确的条文化的形式出现的,而判例法是一个判决中所含有的法律原则和规则,这些原则和规则,有的可能表达得相当清楚,但一般来说并非如此。

判例法的基础是"遵从先例"原则,这个原则的要求是,上级法院的判决,甚至本法院以前审理类似案件的判决中所包含的法律原则和规则,具有约束力。

例如,在英国,上议院的判决对其他一切法院均有约束力;上诉法院的判决,对除上议院以外的所有法院,包括上诉法院本身,均有约束力;高等法院一个法官的判决,下级法院必须遵从。

在实践中,美国没有英国严格。

就制定法而言,大陆法系沿袭罗马法的传统,习惯于用法典的形式对某一法律部门所包含的规范做统·---的系统的规定,法典成为法律的主要形式。

英美法系很少制定法典,制定法往往是以单行法的形式对某--类问题做专门的规定。

第二,法律结构的不同。

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结构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公法和私法是法律的基本分类。

公法和私法划分的理论依据是私人自治,其主要含义是:个人享有财产和缔结合同的绝对权利,国家的活动仅限于保障这些权利并充任私人之间纠纷的裁决人,而不应干预个人的自由。

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主体国家和个人。

构成私法关系的是彼此平等的法律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民法和商法属于典型的私法。

公法关系是国家机关之间或国家机关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力服从关系而不是平等关系。

宪法、行政法、刑法等属于公法,程序法一般也被认为是公法。

英美法系国家在传统上并没有公法和私法之分,它的法律基本分类是普通法和平衡法,这两种法律包含的法律部门比较分散,很不明确"在英美法系国家,属于私法性质的法律规范是在普通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普通法又是与民事诉讼的形式不可分的,因此英美法系没有像大陆法系那样称为民法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茌调整私人财产关系等方面的法律,有合同法、财产法、侵权行为法、继承法和婚姻家庭法等。

但是,在大陆法系,民法是整个法律制度中最重要的法律部分。

第三,法官的权限不同。

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官审理案件,除了案件事实外,首先必须考虑制定法的规定,根据制定法的规定来判决案件,法官对制定法的解释也必须受制定法本身的严格限制,故法官只能适用法律而不能创造法律。

《法国民法典》规定,法官对于其审理的案件,不得用确立一般规则的方式进行判决。

英美法系的法官既可以援用制定法也可以援用已有的判例来审理案件。

在审理案件时,法官首先考虑以前类似案件的判例,将本案的事实与以前案件的事实加以比较,然后从以前判例中概括出可以适用于本案的法律规则。

而且,法官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技术创造新的判例,从而,法官不仅在适用法律,也在一定的范围内创造法律。

10.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2017)1)对单位犯罪一般实行“两罚”原则: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2)刑法分则有特别规定只实行“单罚”的,依照规定,一般只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11.动产交付(2018)12.动物侵权一定是按照无过错责任追责吗?无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有什么区别?(2017)13.法律的局限性?(2017)①法调整的范围是有限的。

(众多社会调整手段的一种而不是唯一一种,还有经济、政治、行政、思想、习俗等;对有些领域如思想、信仰、私生活方面不宜采用法律调控)②法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现实之间存在着矛盾(抽象性、稳定性、保守型、立法者认识能力局限)③法的制定和实施受到人的因素的制约(高素质立法者、良好的法律职业队伍、社会成员守法、法律意识)法律漏洞是指,根据立法目的,需对某一行为加以规定,但由于立法缺陷对其规定不当或者没有规定,影响到法律对其调整,从而导致了法律在适用上的困难。

首先,法律漏洞是一种不完全性,现行法律对于当下发生的案件欠缺规定或是有规定但是无法适用。

其次,法律漏洞发生在现存的法秩序内。

最后,法律漏洞违反立法者意愿。

14.共同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2017)①行为人为二人以上。

②行为具有关联性。

③行为人具有共同的过错。

④造成单一的结果。

15.国家工作人员具体包括那些?(2017)①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指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②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③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④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主要指依法履行职责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依法选出的在人民法院履行职务的人民陪审员以及履行特定手续被聘为特邀检察员的人员等。

重庆大学法律硕士复试英语口试资料第一篇:英语翻译真题来源第一编:联合国宪章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介绍性说明Introductory Note联合国宪章是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结束时在旧金山签字的,于1945年10月24日生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