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理学》抗病毒药 ppt课件

《药理学》抗病毒药 ppt课件

第 47 章 抗病毒药
Antiviral Agents


病毒感染:人类传染病约75%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者有流 感、艾滋病、病毒性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肝炎、麻疹、非典型肺炎、 天花、狂犬病等。 治疗方法:

化疗药物:毒性较大,且临床疗效有待提高。 免疫疗法:疫苗接种预防如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狂犬病等)。 生物制剂:
病毒的分类
1. 病毒体微小,体积20~300 nm,可通过滤
病毒简介
菌器。人类目前发现的病毒有4000多种, 各种病毒有很大差异,分类有多种。
2. 可按病毒大小、形态结构特点、核酸类型
、所致疾病、宿主细胞类型等进行分类。
3. 1995 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把病毒分为
DNA病毒、 RNA病毒、 DNA 或 RNA逆转 录病毒。
H2N
O
HO
利巴韦林药理作用 为广谱抗病毒药,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抑制作用。
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甲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腺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和各种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 用。 抗病毒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各种给药途径:po
m
v
气雾 含片
临床应用
①口服:甲型肝炎、单纯疱疹、麻疹、呼吸道病 毒感染; ②气雾剂喷雾:呼吸道病毒引起的鼻炎、咽炎等 ;
3. 病毒体(virion):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
是其独立存在的形式,具有典型的形态结 构和感染性。
4. 病毒蛋白质: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病毒简介 病毒的物质构成
4. 5. 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包膜蛋白和基质蛋白,它们一般具有良好 的抗原性。它们参与病毒体结构构成。 非结构蛋白:由病毒基因组编码,但不参与病毒体的结构构成的 蛋白或多肽。它们可存在于病毒体,也可以仅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蛋白水解酶、 DNA 多聚酶、核苷激酶和逆转录酶等属于非结 构蛋白。
干扰素:蛋白质,为一类强有力的细胞因子。 药理作用:IFNs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增生作用。
干扰素
IFNs与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影响相关基因,导致抗病毒蛋白的合 成。
临床用于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
慢性肝炎
疱疹性角膜炎
带状疱疹
广泛用于抗肿瘤。
第三节 抗RNA病毒药
一、 抗艾滋病病毒药 二、 抗流感病毒药
一、 抗艾滋病病毒药
1. 2. 3. 4.
为嘧啶或嘌呤类似物。 齐多夫定(zidovudine, ZDV) 地丹诺辛(didanosine,DDI,双脱氧肌苷) 拉米夫定(lamivudine)
5.
6. 7.
斯塔夫定(stavudine)
扎西他宾(zalcitabine,双脱氧胞苷) abacavir。
第一节 抗病毒药概述
一、 病毒简介 二、 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病毒简介 病毒的物质构成
1.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完整细胞结构。 2. 仅由单链或双链核酸 (RNA 或 DNA) 的核心
和外面的蛋白外壳(衣壳,capsid)组成, 有些病毒具有脂蛋白包膜(envelope)。病 毒核酸携带有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
第二节 广谱抗病毒药
一、 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
利巴韦林Ribavirin
二、 生物制剂
干扰素 Interferon
胸腺肽α1 Thymosinα1
转移因子 Transfer factor
利巴韦林Ribavirin
又名病毒唑(virazole),是人工合成的鸟嘌呤类似物。
OH
HO N O N N
二、 抗流感病毒药
1. 金 刚 烷 胺 和 金 刚 乙 胺
Amantadine and Rimantadine 2. 扎那米韦 Zanamivir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Amantadine and Rimantadine
HIV & AIDS
1.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人 免疫缺陷病毒)可引起人类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获得性 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
2.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
3.
目前发现的HIV有HIV-1和HIV-2两种。
利巴韦林Ribavirin
③感染早期静脉滴注:流感、副流感病毒肺炎、 小儿腺病毒肺炎、拉萨热和病毒性出血热等;
④滴鼻:甲、乙型流感;
⑤乳膏剂:带状疱疹和生殖器疱疹;
⑥滴眼剂:流行性结膜炎、单疱病毒角膜炎等。
利巴韦林不良反应
1. 腹泻、乏力、白细胞减少、可逆性贫
血等。 忌用。
2. 动物实验表明本药有致畸作用,孕妇
齐多夫定
抗病毒作用机制Βιβλιοθήκη 首先必须在宿主细胞浆内的某些激酶的作用下发生磷酸化,最终形 成活性药物—三磷酸核苷类似物。 作用: ①竞争性抑制病毒逆转录酶。 ②掺入病毒DNA链中,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
临床应用与疗效
齐多夫定为治疗HIV感染的首选药,可减轻或缓解AIDS相关症状 ,减缓疾病进展,延长AIDS病人生存期。 为增强疗效、防止或延缓耐药性产生,临床上须与其他抗 HIV药合用。
3.
生活周期:
①吸附并穿透侵入易感细胞。 ②脱壳。 ③合成核酸多聚酶。 ④合成核酸。
⑤合成蛋白质及翻译后修饰。
⑥各部分组装成病毒颗粒。 ⑦从宿主细胞释放出更多的病毒体。
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1. 按病毒种类分类:广谱抗病毒药、抗 RNA 病毒
药和抗DNA病毒药。
2. 按病毒所致疾病分类:抗疱疹病毒药、抗艾滋
病病毒药、抗流感病毒药、抗肝炎病毒药等。
药物、生物制剂。
3. 按药物来源和化学结构与性质分类:化学合成
4. 按作用机制或靶点分类:阻止吸附穿透药(抗
体)、干扰脱壳药(金刚烷胺)、抑制核酸合 成药(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逆转录酶抑制 药)、抑制蛋白质合成药(干扰素)、干扰蛋 白质合成后修饰药(蛋白酶抑制药)、干扰组 装药(干扰素、金刚烷胺)、抑制病毒释放药 (神经酰胺酶抑制药)等。
病毒简介 病毒的复制
1. 2.
病毒生活代谢特征: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只能寄生于其他细胞 内,利用宿主细胞的酶进行代谢、复制。 增殖方式:不是二分裂,而是以其DNA或RNA为模板,通过转录 和(或)逆转录、翻译等复杂的生化过程,复制DNA或RNA,合成 蛋白质,通过组装产生更多的病毒颗粒。
病毒简介 病毒的复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