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完美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完美版

小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语言的艺术
机智巧妙的语言艺术 精练得当的语言艺术 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
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 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
巧妙、精练得当、幽默风 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
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 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 看看吧!
• 小林:本组课文,我最喜欢《晏子使楚》,因 为我很佩服晏子的机智应答。你呢? • 小东:我更喜欢剧本《半截蜡烛》,那个小女 孩很机智,说话也很巧妙。这组课文给我启发
日积月累: 对联
什么叫“对联”?
对联,雅称“楹yíng联”,俗称“对 子”。它言简意赅gāi,对仗工整,平仄[zè] 协调,是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艺 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大致 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 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 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 形式多样,有正对、 反对、流水对、联球对、 集句对等。
最大的还是相声《 打电话》,那个人因为说话
太啰唆而耽误了事情,我们平时可不能学他。
我们说话要机智巧妙、精练得当
• 小林:是啊。我还听过一个【请客】的笑
话,讲有个人说话不得体把客人气跑了。


旧时年关,有人在家设宴招待帮助过他的人, 一共请了四位客人。时近中午,还有一人未到。 于是自言自语:“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听到这 话,其中一位客人想:“该来的还不来,那么我 是不该来了?”于是起身告辞而去。其人很后悔 自己说错了话,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 位客人心想:“不该走的走了,看来我是该走 的。”也告辞而去。主人见因自己言语不慎,把 客人气走了,十分懊悔。妻子也埋怨他不会说话, 于是辩解道:“我说的不是他们。”最后一位客 人心想:“不是他们!那只有是我了!”于是叹 了口气,也走了。
(顶针联)
总结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 由后往前读都可以 数字联:中有数字, 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 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 为后一句的首字。
下列对联分别属于哪一类?
地楼之上起楼,楼间无地
天天井之中开井,井底有天
顶针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数字联
济南大明湖有一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
(回文联)
由前往后读,由后往 前读都是一样的。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数字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提示语
• 你有你的家,书有书的家,别把图 书放错家。(书柜)
• 不要让水龙头伤心地流泪(水槽)
对联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 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 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 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 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 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 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 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中间用括号的形 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相声: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
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让人在笑声中受到启 迪。
在生活中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 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 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
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 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 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 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 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 小林:是啊。我还听过一个【请客】的笑
话,讲有个人说话不得体把客人气跑了。
• 小东:看来,我们平时说话还真得注意点
儿,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的简练, 得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别人进行沟通。
• 小林:剧本和相声这两种形式,我在课本 里还是第一次见到。通过学习,我对他们 的特点有了一些了解……
剧本: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数字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回文联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 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
顶针联
• 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
• 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顶针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叠字联
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展示方 式可以: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 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 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 6. 朗诵、讲故事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