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目录 (1)1、概况 (1)1.1、工程概况: (1)1.2、控制点概况 (1)2、编制依据 (2)3、仪器设备配置 (2)4、施工测量组织机构 (2)5、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3)6、隧道掘进测量 (4)6.1、隧道掘进准备工作阶段 (5)6.1.1、复测隧道沿线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 (5)6.2、联系测量 (7)6.2.1、平面联系测量 (7)6.2.2、高程联系测量 (9)6.3、隧道施工控制测量 (10)6.3.1地下导线测量 (10)6.3.2、地下高程测量 (11)6.4、盾构机始发测量 (11)6.4.1、盾构机导轨定位测量。
(12)6.4.2、反力架定位测量。
(12)6.4.3、盾构机姿态初始测量 (12)6.4.4、 RMS-D导向系统初始测量 (14)6.5、导向系统维护 (15)6.6、盾构掘进测量 (15)7、贯通测量 (17)7.1、贯通测量 (17)7.2、竣工测量 (17)8、测量安全保证措施 (17)9、测量人员资质及仪器检测证书 (18)1、概况1.1、工程概况:梅江道站~左江道站区间设计起点位于五号堤路与梅江道交叉口的梅江道站站端,设计终点位于左江道与友谊南路交叉口的左江道站站端,呈“S”形走势。
区间始于五号堤路正下方,由北向南穿越瑞江花园竹苑、市鑫宇织染厂、天津市复印设备有限公司、佳能公司、天津市复印设备有限公司精密机械厂、天津市建筑节能中心及津典时代,终点位于友谊南路正下方。
梅江道站~左江道站区间右线起讫里程为DK34+952.305~DK36+103.581,右线区间长1151.276m;左线起讫里程DK34+952.305~DK36+103.858,长链0.374m,左线区间长1151.927m;区间平面上由直线、缓和曲线、曲线组成,曲线半径分别为R=400、R=310;线路最大纵坡28 ‰,最小纵坡4 ‰;覆土深度10.02~21.9m;采用1200mmC50P10钢筋混凝土管片,厚度350mm,内径5500mm,外径6200mm;区间设置一处联络通道兼泵房,位于DK35+545.555(左线);区间由左江道站向梅江道站推进,左右线均选用铁建重工ZTE6410土压平衡盾构机,左线选用DZ055,右线选用DZ059。
1.2、控制点概况本标段施工中总共利用4个GPS和2个二等水准点,其中相邻两控制点相互通视,水准点设在房角和GPS点上。
2、编制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3、仪器设备配置4、施工测量组织机构整个区间施工中,项目经理部设工程部部长一名,负责具体的施工测量工作管理及安排;专职测量员二名,负责现场施工测量放样及内业资料的整理。
整个测量工作实行“测量员对测量队长负责、测量队长对工程部部长负责、工程部部长对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的层层负责制。
测量组织机构人员名单如下:5、测量技术保证措施1、施工中认真做好地下导线和洞中水准线路的复测工作,至少一周复测一次,确保各导线点和水准点的安全。
2、独立复测由业主交给的导线点和地面主控制点,并在此基础上安排自已的控制或施工放样测量作业,按规范埋设测量桩点并定期复测。
3、为保证工程顺利进展,适当加密或改善地面控制点,务求有较多的“多余观测条件”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
4、放样工作特别关注保证车站两个端头井处隧道的空间位置,确保不修改线路设计,确保限界净空需要。
5、对每个工序的测量作业按照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提交测量报告,经驻地监理核准后,方允许后面工序的操作。
6、接受和配合驻地监理检查工作,以及对施工控制测量项目进行的阶段性复核和抽检工作。
7、按照《桩位保护协议》要求对测量监理交桩及施工场地内已复测桩点重点保护。
8、测量的原始记录,必须在现场同步作出,严禁事后补记补绘,测量资料不允许涂改,不合格时进行补测或重测。
9、测量过程必须有可追溯的详细文字记录,内容包括测量仪器编号及名称、人员分工、测量读数、计算公式、过程、结果,控制桩使用情况,气候、日期、主测人、复核人等。
10、利用已知点进行引测、加点和工程放样前,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即已知点检测无误或合格时,才能利用。
11、施工放样坚持复核制,以确保点位正确。
复核制包括两个方面,即内业复核和外业复核。
只有在内业和外业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12、测量的人员和仪器必须有绝对的保证和相对的稳定。
所有参加测量的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并且建立各测量人员的岗位负责制。
测量仪器必须定期校核和控制在使用有效期内,同时加强对测量仪器的管理。
13、隧道内平面控制点以支导线形式布置。
根据地铁集团业主的要求,隧道掘进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及接近贯通的时候需由业主测量队复测,合格后才能继续掘进施工。
6、盾构施工测量外业测量工作分为三个阶段:掘进前期的准备工作阶段;隧道施工阶段;贯通后测量阶段。
6.1、盾构掘进准备工作阶段测量工作主要有:复测业主提交的控制点,车站地上地下的联系测量,地下控制导线测量。
6.1.1、复测隧道沿线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6.1.2、平面控制点复测平面控制点复测按精密导线的技术要求进行。
精密导线沿线路方向布设,采用附合导线复测。
精密导线测量过程中主要技术要求:每边测距中误差:±4mm测距相对中误差:1/60000测角中误差:±2.5″Ⅱ级全站仪测回数:6测回方位角闭和差:±5n1/2全长相对闭和差:1/35000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8mm精密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按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度的较差应小于4″。
每条导线边应往返观测各两个测回。
每测回间应重新照准目标,每测回三次读数。
测距时,一测回三次读数的较差应小于3mm,测回间平均值的较差应小于3mm,往返平均值的较差应小于5mm。
6.1.3、高程控制点复测高程控制点复测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
沿线共2个控制水准点,复测线路为闭合线路。
6.1.4、精密水准测量观测方法:①往测奇数站上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上为:前—后—后—前②返测奇数站上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上为:后—前—前—后③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分别在上午、下午进行,也可在夜间观测。
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必须互换位置。
6.1.5、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偶然中误差:±2mm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权中误差:±4mm附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2~4km观测次数:往返测各一次平坦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和差:±4L1/2mm视距:≤50m前后视距差:≤1.0m前后视距累计差:≤3.0m6.2、联系测量联系测量是将地面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传递到地下,使地上地下能采用同一个坐标系进行的测量工作。
联系测量包括平面联系测量与高程联系测量,即定向和导入高程。
6.2.1、平面联系测量地铁施工规定,在任何贯通面上,地下测量控制网的贯通中误差,横向不超过±50㎜,竖向不超过±25㎜。
联系定向测量主要有一井定向(联系三角形定向)、两井定向、铅垂仪陀螺经纬仪联合定向、导线定向四种方式。
其中铅垂仪陀螺经纬仪联合定向和一井定向对场地要求较高,准备工作做起来也相当繁琐,故联系定向测量中很少使用此两种方法。
我们根据左江道车站的实际情况准备采用导线定向或两井定向,用导线定向精度最好且最方便,但是容易受到始发井的长度和深度制约,如达不到规范要求,则采用两井定向,两井定向受地面及洞内各种因素的制约要少,很方便,精度也很有保证。
6.2.1.1、两井定向联系测量两井定向联系测量时,两钢丝间距离应大于60m,特殊情况不得小于30m。
采用地面上的精密导线点,按同等精度来测量近井点坐标,进行两井定向的测量。
在车站两端头预留的盾构井口处各挂一根钢丝(在通视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两个预留井口各挂两根钢丝来加强传点精度),同时测定地下起始边的方位角。
近井点应与精密导线点构闭合图形。
两井定向测量示意按联系三角形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测量,使用全站仪角度观测6个测回,距离测量在钢丝上贴反射片测量4测回,每测回间较差不大于2mm。
每次定向应独立进行三次,推算出来的地下起始边方位角的较差应小于≤±12″,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8″。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车站底板上最好投四个点,保证始发井两端附近都各有两个平面控制点,且尽量保证每次联系测量投点时都投在这四个点上,以便取多次联系测量的加权平均值做为最终的始发控制点坐标。
6.2.1.2、导线传递测量1、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第3.3节精密导线测量有关技术要求进行(即表1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2、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独立测量两次,地下定向边方位角互差应小盾构区间测量方案于±12″,平均值中误差为±8″。
3、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A)宜采用具有双轴补偿的全站仪(徕卡TCR1201+R400即可满足要求);(B)垂直角应小于30°;(C)仪器和觇牌安置宜采用强制对中或三联脚架法;(D)测回间应检查仪器和觇牌气泡的偏离情况,必要时重新整平。
(E)导线边必须对向观测至少一个测回。
6.2.2、高程联系测量传递高程测量采用钢尺导入法示意图见图3。
用鉴定后的钢尺,挂重锤(重量与钢尺检定时的拉力相等),用精密水准仪观测,将高程传至地下新建水准点。
整个区间施工中,高程传递测量至少三次。
传递高程的地下水准点不少于3个,并对地下水准点之间的高程进行检核。
首先在盾构井上方附近稳固的地方设置水准点,应附合在地面邻进精密水准点上。
然后采用悬吊钢尺的方法进行高程传递时,地上和地下安置的两台水准仪应同时读数,每次独立观测三测回,每测回变动仪器高度,三测回得到地上、地下水准点的高差较差应小于 3 mm。
三测回测定的高差进行温度、尺长修正。
均处在运动状态,所以盾构施工测量中导线的延伸测量和水准点的复测显得尤为重要。
6.3.1地下导线测量地下平面控制测量主要是采用布设支导线的方法进行。
地下平面控制测量以定向测量结果为井下导线的起始边,尽量使导线布设成为等边直伸导线,随着隧道掘进,逐次布设地下隧道贯通导线点,同时在管片封顶块上布设吊篮,吊篮上设强制归心的平面控制点,由贯通导线点引测。
在测量定向过程中,布设了交叉导线,在每设置一个新的导线点时,均由2条交叉导线测得其坐标,当检验无误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新点的测量数据或单导线左右角观测法等有效测量手段来收敛地下导线重点自由度,确保盾构沿设计轴线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