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脉冲中子氧活化吸水剖面测井

脉冲中子氧活化吸水剖面测井


解释结论
水层 致密层 油层 油层 油水层 油水层
2.提高注入量,降低尾端流量
不同流量下地层吸水情况
注入压力:21.2MPa 层号 厚度 (m) 绝对吸入 量 (m3/d) 30.62 0.00 21.39 4.86 2.32 0.00 2.05 相对吸入 量(%) 注入压力:21.7MPa 绝对吸入量 (m3/d) 相对吸入量 (%) 注入压力:22.6MPa 绝对吸入 量 (m3/d) 58.23 0.00 29.86 8.29 13.42 0.00 6.66 相对吸入 量(%)
二、氧活化测井工艺技术简介
测量原理图: 笼统正注井:测量环空上水流; 笼统反注井:测量环空下水流。 优点: 不使用任何放射性示踪剂,因 此不存在沾污、沉降及污染等 问题; 测井结果不受岩性和孔渗参数 以及射孔孔道大小的影响; 测井结果只与套管和油管中流 体的流速有关,与地层的其它 参数无关。
g (6.13 MeV) O16 O16* N16
Beta 衰变 7.13s 半衰期 氧R探测器 靶极 D4探测器 D3探测器 D2探测器 D1探测器 靶极
n
O16
仪器结构
二、氧活化测井工艺技术简介
通过改进氧活化测井施工工艺,优化仪器性能指标,精
细测井解释技术,使氧活化测井能够更好解决油田开发矛盾 的认识,油藏层间、层内剩余油分布以及生产井和注入井的 产、吸状况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改进同位素沾污等影 响,相关流量测井技术与氧活化测井相互补充,相互验证,
3.正反注消除尾端流量影响测井结果
雁63-5井正反注解释对比表
测井顺序
序 号 层 号 射孔井段 (m) 厚度 (m)
正注
绝对吸入量 (m3/d) 相对吸入 量(%)
反注
绝对吸入 量(m3/d) 相对吸入量 (%)
全井
1 2 14 15 2814.60-2816.80 2817.80—2818.40 2823.20—2827.40
三、测井工艺与资料解释创新
3.正反注消除尾端流量影响测井结果
雁63-11井施工分别采用笼统正注和反注两种模式测
井,井内介质为水。笼统正注时,环空水流向上,测量井
段内采用环空上水流测井模式;笼统反注时,环空水流向 下,测量井段内采用环空下水流测井模式。
3.正反注消除尾端流量影响测井结果
雁63-5井正反注解释剖面对比图
油 管 套 管

近 中 远
传 输 电 路
远 中 近
泥岩 砂岩 泥岩
传 输 电 路

二、氧活化测井工艺技术简介
DSC单芯多功能水流测井仪适用性
氧活化测井仪适用性中的不足 测量下限高 测量解释精度 适用井的问题
套管内11m3/d标定谱线图
二、氧活化测井工艺技术简介
CCL探测器
1、遥传短节 2、采集短节 3、中子发生器短节
0.00
0.00 18.25 20.25 22.71
三、测井工艺与资料解释创新
1.氧活化测井与相关流量测井对比分析储层吸水情况
岔12-57井首先进行相关流量测量,用来定量计算各层 的吸水量;其次进行固体同位素示踪测量,用来细分层内 吸水量;最后测量关井井温曲线,定性判断各层的吸水量。 本井共有14个射孔层段,综合分析本井3个吸水层,17号层
提高氧活化吸水剖面测井解释符合率。
一、氧活化测井概况 二、氧活化测井工艺技术简介
三、测井工艺与资料解释创新
四、结论与认识
三、测井工艺与资料解释创新
1
2 3 4
氧活化测井与相关流量测井对比分析
提高注入量,降低尾端流量 正反注消除尾端流量影响测井结果 温度对比分析
三、测井工艺与资料解释创新
1.氧活化测井与相关流量测井对比分析储层吸水情况
素示踪方法的测井条件受到限制及存在污染;而中子氧活化方 法仪器成本较高,测量下限相对较高。但氧活化吸水剖面测井
应用脉冲中子无污染可循环利用的新方法,在油田开发应用中
收到很好的欢迎,如何持续稳步推进脉冲中子测井在油田开发 动态监测上的推广应用与改进完善,拓展氧活化吸水剖面测井
应用领域成为现阶段油田开发的重点。
汇报人:张洪亮 2011年11月
一、氧活化测井概况
二、氧活化测井工艺技术简介 三、测井工艺与资料解释创新
四、结论与认识
一、氧活化测井概况
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如何能够更好掌握地层吸水情况, 合理调整注水井注水量,认识储层水驱效果,是提高油田采收
率关健。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方法主要有电磁流量计、同位素


三、测井工艺与资料解释创新
1.氧活化测井与相关流量测井对比分析储层吸水情况
通过测井对比分析认识:氧活化吸水剖面测井和
相关流量测井在寻找主吸水层过程中较一致。但相关 流量存在沾污影响及相关曲线只能定性认识认识地层 吸入量,氧活化吸水剖面测井通过定点打点测量流量 值,但是氧活化吸水剖面测井存在确定,即测点误差
58.1
0.00 19.0 0.00 0.00 0.00 8.6 0.00 13.3 0.00
三、测井工艺与资料解释创新
2.提高注入量,降低尾端流量
雁63-5井共6个射孔层,本井采用笼统正注方式应用氧活 化吸水剖面测井认识地层吸水情况,分别在30、44、58m3/d 三个不同流量下测取环空上水流,定量解释本井地层吸水状
序号 层号
1 2 3 4 5 6 11 12 13 14 16 17
层厚
2.6 2.6 2.4 3.6 2.6 1.0
吸水井段
2801.2-2803.8 2809.8-2812.2 2814.2-2816.8 2820.2-2823.8 2829.2-2831.8 2836.8-2837.8
层厚
2.6 2.6 2.4 3.6 2.6 1.0
氧活化测井 1 2 3 4 5 6 7 8 29 33 34 35 39 40 42 全井 2623.60—2626.40 2681.00—2684.00 2698.00—2702.00 51.0 2.8 3.0 4.0 86.40 39.09 1.19 5.31 100 45.2 1.4 6.2
相关流量测井 61.2 23.74 0.00 0.00 100 38.79 0.00 0.00
21.0
2.2 0.6 4.2 4.2 0.8 4.5 4.5
43.39
0.00 0.00 25.41 10.27 0.00 2.41 5.30
100
0.0 0.0 58.6 23.7 0.0 5.5 12.2
55.04
7.63 5.87 6.97 9.51 1.37 6.59 17.10
100
13.9 10.6 12.7 17.3 2.4 12.0 31.1


井 号 :雁63-5X井 注水油压:21 MPa;配注(m³ /d):30 射孔层段:2801.2--2837.8 m 喇叭口位置:2849.5 m
射孔井段
2801.2-2803.8 2809.8-2812.2 2814.2-2816.8 2820.2-2823.8 2829.2-2831.8 2836.8-2837.8
在5%,所以对于本井33、34、35号层为弱吸水层,
并不代表本井的绝对吸入强度。
三、测井工艺与资料解释创新
1.氧活化测井与相关流量测井对比分析储层吸水情况
岔19-103井吸水剖面测井解释对比分析成果表
序号 层号 射孔井段 (m) 厚度 (m) 绝对吸入量 (m3/d) 相对吸入量 (%) 绝对吸入量 (m3/d) 相对吸入量 (%)
井解释符合率。
一、氧活化测井概况
二、氧活化测井工艺技术简介
三、测井工艺与资料解释创新
四、结论及认识
二、氧活化测井工艺技术简介
目前,配注井注入剖面测井能在油管内定量测量管外分层注 水量最常用的方法有同位素载体示踪法和中子氧活化吸水剖面 测井。 对处于开发后期的油田而言,受大孔道、深穿透射孔、沾
污、同位素下沉以及注聚合物井流体粘度的影响,传统的同位
况。
该井随着注入压力及注入量的增加,12号层始终是本井的主 吸水层,14号层由弱吸水层上升为次吸水层,13、17号层一 直是弱吸水层,11、16号层基本不吸水。压力变化较小的情 况下,随着注入量增加注水井各层吸入量均有所增加,但油 层的吸入量增加速度远大于其他储层。
2.提高注入量,降低尾端流量

2702.00—2706.00
2710.00—2712.40 2735.00—2738.00 2743.00—2745.00 2750.40—2753.00
4.0
2.4 3.0 2.0 2.6
1.30
1.83 7.90 11.20 18.58
1.5
2.1 9.1 13.0 21.5
0.00
0.00 11.17 12.39 13.90
3
4 5
17
2827.40—2831.60 18 19 2842.70—2847.20 2833.80—2834.60 2838.20—2842.70
三、测井工艺与资料解释创新
3.正反注消除尾端流量影响测井结果
通过正反注认识本井结果截然相反,违背地层吸水情
况,地层吸水状况认识和氧活化吸水剖面测井启动流量影
响,通过正注反注对比校正,结合氧活化测井仪器标定认 识14、15号层吸水,反注验证14、15号层吸入量分别为6.45、
4.96m3/d。
综合测井解释本井测量井段内共有5个层吸水,14、17 号层为主吸水层,绝对吸入量为20.58m3/d。15、19号层为 次吸水层,绝对吸入量为11.14m3/d。
3.正反注消除尾端流量影响测井结果
测井、脉冲中子氧活化、相关流量测井等水流监测方法。 综合认识水流测井方法,氧活化吸水剖面测井等作为水流 测井方法,了解层间吸水状况,认识层内吸水韵律及封隔器验 封、套管漏失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监测效果。在此基础上拓展 氧活化吸水剖面测井应用,优化氧活化吸水剖面测井工艺方法, 注水井采取正反注相结合,关井前后不同时间温度变化对比和 不同压差下流量变化分析,提高氧活化测井在高压低渗储层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