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心理学试卷(附答案)

幼儿心理学试卷(附答案)

幼儿心理学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5分,共45分)1.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 )。

A.意识B.心理C.动机D.意志2.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痛觉B.听觉C.味觉D.视觉3.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

A.选择性注意B.有意注意C.定向性注意D.随意注意4.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 )。

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后( )内进展最快。

A.31天C.1天D.20分钟6.( )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5~6.岁B.4~5岁C.3~4岁D.2~3岁7.1岁至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

A.单词句B.电报句C.简单句D.复合句8.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通过对100多个婴儿的观察指出,儿童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 )的。

A.完全未分化B.高度分化C.相继分化D.基本分化9.在想象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

例如,大班幼儿苏立说:“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和你一样,做一个老师。

”这是一种( )。

A.经验性想象B.情景性想象C.愿望性想象D.拟人化想象10.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 )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B.皮亚杰C.斯金纳D.杜威11.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B.知觉的概括性C.思维的概括性D.记忆的概括性12.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B.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14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 )A.视觉B.听觉C.触觉D.运动觉15.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

”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16.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A.图上有些什么呢?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17.下面属于4~5岁幼儿想象特点的是( )A.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B.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C.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D.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18.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C.给娃娃穿衣、喂奶D.儿童能算出2+3=519.儿童学习语言发音最容易的年龄阶段是(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20.“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

A.整体性的形成B.独特性的发展C.稳定性的增长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21.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A.“真香!”B.“我要吃!”C.“这是什么?”D.“这儿有个苹果。

”22.下列哪种情感不属于儿童的高级情感?( )A.道德感B.归属感C.美感D.理智感23.3~6岁儿童个性发展阶段的主要表现是( )A.先天气质差异B.个性特征萌芽C.个性初步形成D.个性基本定型24.幼儿能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一般在( )A.1~2岁B.2~3岁C.3~4岁D.4岁以后25.“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A.距离知觉B.方位知觉C.大小知觉D.形状知觉26.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A.动作B.言语C.表象D.情绪27.有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有一天他对小朋友说:“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

”这说明( )A.幼儿想象的独特性B.幼儿想象的夸张性C.幼儿想象的情绪性D.幼儿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28.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这是( )。

A.直观的概括B.语词的概括C.动作的概括D.知觉的概括29.幼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

这是服从了( )。

A.高低规律B.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C.大小规律D.首尾规律30.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是( )。

A.反射的建立B.无条件反射的消退C.眼手协调动作的发生D.儿童能够抬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空1分,共10分)1.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联系起来。

2.注意的分散与注意的转移是不同的概念,其中__________是被动的,__________是主动的。

3.__________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基本特点就是__________和间接性。

4.__________是儿童身心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外部言语的内化,是思维过程的依靠,对心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5.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客体永久性3.思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简述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简述儿童意志行动发展与动作发展的关系。

4.简述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

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父亲讨厌她,虐待她。

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

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

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

基尼3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

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

多方面的重视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

尽管如此,直到1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

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

根据以上案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是为什么?幼儿心理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题干为动机的定义。

2.C【解析】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他们能区别4种基本味道:甜、咸、酸、苦。

3.C【解析】定向性注意在新生儿期出现,婴儿期较明显,这是本能的无条件反射。

4.D【解析】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

5.D【解析】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发生后较短的时间内进展很快,在20分钟内最快。

6.A【解析】学前晚期(5~6岁)的幼儿个性初具雏形。

7.A【解析】单词句是1~1.5岁婴儿使用的主要句型。

8.A【解析】布里奇斯发现儿童在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完全未分化的。

9.C【解析】这是表达了小孩的愿望,属于愿望性想象。

10.B【解析】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20世纪关于儿童思维影响最大的理论。

11-15 cbcac16-20 aaabb21-25 dbcba26-28 cbb29.B【解析】用整只手臂到用手,这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30.C【解析】眼手协调动作的发生是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

二、填空题1.时间知觉时间概念2.注意的分散注意的转移3.思维概括性4.内部言语5.动机作用组织作用信号作用感染作用三、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2.客体永久性:即能够找到不在眼前的物体,确信在眼前消失了的东西仍然存在。

在这之前,物体在儿童眼前消失,他就不再找了,似乎物体已经不存在。

这是儿童处于智慧的萌芽阶段的标志。

3.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联系。

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包括:(1)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3)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心理活动中占优势;(4)幼儿的记忆、情绪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关,包括视、听、嗅、味、触与平衡觉等。

2.【答案要点】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的作用袭现在:(1)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与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即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并且用意志努力去保持注意。

必须对儿童有一定的注意的要求。

(2)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

成人提出问题,往往能够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使幼儿有意地去注意某些事物。

(3)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保持有意注意。

3.【答案要点】人的动作主要是由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支配,而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正是人的心理活动所在。

因此,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儿童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

特别是意志行动,其发展与儿童动作发展的关系更为明显。

因为,意志行动是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行动,而行动就是一系列的动作。

没有基本动作的发展,不可能产生意志行动,而没有意志成分的参与,或所谓有意性的调动,动作也不可能发展和完善。

4.【答案要点】一、连续性与阶段性二、定向性与顺序性三、不平衡性(四)、差异性五、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1)“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可能;而社会环境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提供了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性,特别是幼儿亲子关系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起基础和奠基作用,如果没有社会环境及教育的作用,儿童不可能形成成人的心理。

(2)这是因为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

关键期是某种心理活动、机能在某个阶段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此时期适时对儿童进行正确教育,儿童心理发展很快;如果失去了时机,可能使以后的教育非常困难或终生造成障碍。

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失去了这一关键期,以后语言的发展就很难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