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着力点论文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着力点论文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着力点分析
摘要:最近发生的佛山小悦悦事件,受到了全社会的热议,把
我们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向了舆论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佛山
小悦悦事件的反思,阐述了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着力
点。

关键词:小悦悦事件;反思;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0118(2012)-02-00-02
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各种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如果大学生
思想道德素质不健全,不仅学生本身存在缺陷,甚至会对他人、对
社会带来危害。

当前从国家到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
质教育,也投入了很多物力和财力。

然而,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大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仍然没有统一定论。

此次佛山小悦悦事件的发
生,给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留下了很多启示。

一、佛山小悦悦事件回顾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
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
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柜车碾过。

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
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

而更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小悦悦父母竟然会让2岁的女儿一个人大晚上
上街。

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
的妈妈,并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2011年10月23日,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2011年10月29日,没有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小悦悦遗体在广州市殡仪馆火化,其骨灰将被带回山东老家。

二、佛山小悦悦事件折射出的问题
佛山小悦悦事件发生后,舆论一边倒地谴责司机、路人,同时也有法律专家撰文分析,这其实是未成年人受侵害的典型案例。

从法理层面看:“路人再冷漠也只是路人。

能真正照顾好小悦悦的,首先是、也只能是父母。

”傍晚,两岁多的小女孩一人走在车来车往的路上。

此时孩子的父亲在店铺里照顾生意,母亲上楼晾衣服,事发后6分钟直到救人阿婆大声呼救,孩子母亲才出现。

事后,孩子的父亲表示想质问肇事司机:“你父母和老师是怎么教育你的?”但却说不清,他们夫妻没有照顾好孩子有何理由。

或许有人会觉得,事后责难孩子的父母有往伤口撒盐之嫌,笔者却觉得当病患蔓延时,吃点“苦药”也是必须的。

专家指出,类似的情况在未成年人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国家,失职父母要被追究责任,至少被剥夺监护权。

我国也是《儿童权利公约》的签字国,也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但在很多情况下得不到执行,社会意识也缺少这根弦,这在媒体的报道中体现得很明显。

一岁多的小女孩被扔给年高体弱的奶奶,老人去世后孩子父母打不通电话就不再过问,导致孩子伴随尸体7天,其父母不被问责;放
任孩子戏水发生险情,大学生救人牺牲,失职父母只是对死难者家属痛哭一场而不必承担责任。

这些年,也常见媒体推出感动社会的典型,譬如背着病妈上学的中学生、支撑全家生活的小学生。

孩子的自立自强精神当然值得称赞,但也凸显出相关责任者的缺位和地方政府的失职。

时下舆论中,关于子女教育的议论,多集中在城市对独生子女过度呵护上,“小悦悦事件”点出另一个易被忽视的问题:教育缺失。

农村多子女家庭和流动人群对子女教育不足、保护缺失的问题相当严重。

留守儿童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自幼得不到父母的看护使得孩子们情感、心理的发育受到极大伤害。

人生教育的缺失不仅给他们的成长蒙上阴影,更给家庭、社会埋下巨大隐患。

三、佛山小悦悦事件给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启示
“小悦悦事件”折射出了多个方面的问题,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教育缺失”。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也存在众多问题,教育缺失是显而易见的。

(一)要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我经常听到很多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过程中埋怨一些大学生综合素质太差,学生整体水平已是江河日下。

一届不如一届,一届比一届难以教育和管理。

这种现象,已不是个别案例,它上升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笔者初步归纳一下,主要表现在一些大学生缺乏国家观念、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精神。

独生子女已经是中国家庭普遍现象,中国的家庭观念使得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过于爱护,疏于管制,使得
这类家庭子女从小就树立了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因此他们的观念中,无任什么事情首先要考虑的是自我的利益实现,对子女的个性缺乏束缚管制力。

针对这类学生,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军训开始着手,在新生刚入学时以军事训练为抓手,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他们集体意识,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通过学生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观念灌输,使他们初步确立养成教育,建立合理的科学的人生态度。

培养集体主义观念,融入他人生活、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极其重要。

(二)要用中国传统文化感染大学生。

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过于注重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而对于做人做事基本的道德品质,学校教育引导的力度还不够。

中国古代教育以道德教化为先,道德教化诉诸个人内心修养,并重在践行,中国传统文化是“德性”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

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广博而深邃,富有很强的哲理性,其道德学说规范并制约着中国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所谓“仁者爱人”等是传统文化所期许的道德修养的最高精神境界。

孔子要求“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要求为人者要尽“孝悌”之道,和“忠信”之礼,尽管有着特定的时代和阶级的内涵,但这种崇尚和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可借鉴。

除以上内容外,可供借鉴的还有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以德治国,修身为本的重德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人道主义精神等等。

正确地介绍这些优秀的道德传统必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要加强大学生身心素质教育。

当前一些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普遍不高。

表现为:身体素质普遍下降,肥胖者多,近视眼多,发生心瘁的多;在抗打压方面不够坚强,受挫折能力较弱。

当然,这有许多方面的因素的:1、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社会节奏快,使得我们的学生在心理情绪上难以接受;2、由于独生子女现象,大部分学生自我意识、自我感觉以及在家庭以外少有遇见这种被忽视、被孤立的情况,在心理情感上不能接受;3、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竞争激励使得家长少有关注子女的身体、心理变化,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使得孩子在青春成长过程中缺少宣泄对象;4、当今网络的普及化,很多人沉迷与网络虚拟的世界里。

这些综合因素,使得我们的学生在成长之初以及成长之中都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造成了心理和思维缺失。

这些不利因素的极端反应表现为高校校园学生自杀现象屡有发生,更有学生杀老师的严重现象,这给社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不良影响。

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已成为每个高校必须面对的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要注重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社会实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才能使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通过勤工俭学、
社会调查、企业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此同时,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达到知行合,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学习社会上的先进人物,为社会风气的好转做出贡献。

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分清是非,适应社会,真正做到人与社会和谐。

总之,从马加爵事件到药家鑫事件,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需要不断强化。

不仅教育部门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党和国家还要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抓好社会建设,使社会有一个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因为只有社会环境处于和谐良好状态,才能保证社会的其他方面也处于和谐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1]郭波.传统文化教育的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j].教育评论,2007,(5).
[2]梁凯.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3).
[3]曾文音.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