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8 6 4 2 0 -2 -4
病人 对照
精神分裂症灰质减少率
对照
精神分裂症病人
年平均
减少
男孩
0%
-1%
-2%
女孩
-3%
-4%
-5%
Thompson PM,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1;98(20):11650-11655.
首发精神分裂症与对照组脑体积变化
灰质, 1-年内体积变化 (cm3) 全脑, 1-年内体积变化 (cm3) 侧脑室, 1-年内脑体积变化 (cm3)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病人
对照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病人
对照
Cahn W, et al. Arch Gen Psychiatry. 2002;59(11):1002-1010.
认知缺损
85%以上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有认知功能缺损
• 认知缺损与大脑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
• 认知功能的恢复是患者真正康复、回归社会 的关键之一
• 抗精神病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不尽相同 (新的研究发现与其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缺损
认知测验严重受损 主观报告有认知损害 家属报告有损害 主要不是由于药物或环境因素引起 发生于发病前,持续终生 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比其他症状更密切
发现多巴胺自身受体
(1972) 建立了受体结合方法 (1975)
5-HT2A拮抗与阴性症状改善的关系 (1982-85)
DA 自身受体激动剂
DA 自身受体激动剂,突触后 D2 受体拮抗剂 (D2 部分激动)
发现阿立哌唑 (1988)—菊地哲郎
精神障碍药物治疗发展史
1930’s 1940’s 1950’s 1960’s 1970 1980’s1990’s 2000++
无效
有效继续
典型或非典型 抗精神病药合 并增效剂
典型或非典 型抗精神病 药合并使用
氯氮平
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
无效,ECT*治疗
精神分裂症全程治疗
足量足程原则
急性期:每种药物至少用足8-12周,若仍无效才考虑换药 巩固期:
原有效剂量继续治疗3-6个月 因为疾病复发多在急性期治疗后的6个月内
Gitlin M, et al.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2001;158:1835–42
复发的危害
导致神经退行性变和大脑的永久性损伤 增加治疗的难度, 预示着最终预后的不良 患者的认知功能进一步受损,工作、交际和生活能力 进一步丧失,生活质量下降 给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 降低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对医院的信任,从而影 响就诊率,降低医院的收益
病负担最大。因此,规范化治疗更是不
容忽视。
精神分裂症规范化治疗的概念
即规范化的治疗程序, 以达到走弯路最小、不良反应最小、费用开支最 小、后续问题最小和疗效最大的“ 四小一大” 原则
精神分裂症药物规范的治疗程序
幻觉妄想状态

首幻

觉 妄
发 作
想 为 主
患 者
要 临 床

不依从患者
依从患者
注射典型 和不典型 抗精神病
’s
第一代传统抗精神病药
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ECT
利血平
氯丙嗪
氟哌啶醇 氟奋乃静 硫利达嗪
氯氮平
佐替平
氨磺必利 利培酮 奥氮平 喹硫平
阿立哌唑 齐拉西酮
精神分裂症“规范化治疗”概念的提出
近年来,“规范化治疗”的概念已在多
个学科受到关注,并大大促进了临床治 疗水平的提高。精神科学作为医疗领域 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同时,该病对人 类生命健康影响最为突出、造成社会疾
维持期:
逐渐减量,建立治疗窗进行较长时间治疗 Kane主张,首发病人5年,复发病人终生
没有足程治疗意味着复发
100
未复发病人的百分比 %
80
60
40
未复发者
20
N=53
停药后的周数
0 0 12 24 36 48 60 72 84
稳定病人中断治疗后, 78%在一年内复发, 96%在两年内复发
Pantellis et al, 2002
Rapoport et al, 1999 Gogtay et al, in press
Mathalon et al, 2001 Davis et al, 1998
首发病人: 灰质容积下降, 脑室容积扩大, 伴随有预后不良,服药过多
前驱期病人转变为精神病: 灰质容积下降, 具有渐进性 童年起病的精神分裂症: 灰质容积下降, 脑室扩大, 与预后的关系不定 慢性精神分裂症灰质容积下降, 脑室容积扩大, 伴随预后不良
氯氮平的再研究
齐拉西酮(2001)
对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
(Kane, 1988) 阿立哌唑(2002)
研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5—羟色胺-- 多巴胺拮抗剂 (SDAs)
发现多巴胺受体阻断后的
D1 和 D2 受体的分类 通过克隆技术对多巴胺受体
反应 (191)
药物
非典型抗精 神病药物
+ 注射苯二氮 卓类药物
口服或注射 非典型(经 济状况许可) 或典型抗精 神病药物
如果有效,口 服相应药物或 注射长效非典 型药物治疗,
有效继续 无效 有效继续
换用长效非典型 药物,或者换另 一种非典型或典 型药物;如果仍 无效,换用第三 种非典型或典型 药物;可谨慎使 用氯氮平或电抽 搐治疗
精神分裂症-大脑的疾病
Inferential thinking Language & communication
Emotions
Perception Motor function Conation
首发精神分裂症脑形态学纵向研究
DeLisi et al, 1997 Gur et al, 1998 Hirayasu et al, 1999 Lieberman et al, 2001 Wood et al, 2001 Cahn et al, 2002 Ho et al, in press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许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抗精神病药物的发展历史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氯丙嗪 (1952) 氟哌啶醇 (1958)
舒必利 氯氮平
(1969) (1971)
利坦色林
(1982)
氯氮平(1990) 利培酮 (1994) 奥氮平 (1996) 喹硫平 (199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