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PPT演示课件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PPT演示课件
椎体外系反应(最常见)
• 迟发型运动障碍:由于大量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引起,特点为不自主、有节律地刻板式运动,表现 为吮吸、咀嚼、鼓腮、舔舌、歪颈、肢体舞蹈样动 作;
• 综合治疗措施:首先减量换用椎体外系反应小的药 物,并停用抗胆碱能药物,可肌注或静脉滴注异丙 嗪连续2周后,口服25—50mg,每天3次。
• 措施:减量或停药后恢复正常;用药起始剂量要低、加量 要慢。
12
精神方面的症状
• 在开始使用镇静作用强的药物时,患者会出现乏 力、嗜睡、精神不振等。通常可逐渐耐; • 有时患者还变现焦虑、抑郁、木僵或兴奋躁动时, 要注意原精神症状鉴别,正确处理;
13
血液学变化
• 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再障、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粒细胞减少为常见,发生率为0.1%~0.7%,以氯氮平所致 的比率为高,属变态免疫反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严重 者如处理不当者可能造成死亡。服用氯氮平患者定期查血。
20世纪90年代开始,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
代表药物: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 齐拉西酮,氨磺必利,阿立哌唑等;
特点: 不仅对阳性症状更有效,而且对阴性症状、 情感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等多维症状也有疗效, 显著减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
4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抗抑郁药: 丙咪嗪、阿米替林、氯米帕明、 氟西 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文拉法辛、米 氮平等。
7
椎体外系反应(最常见)
• 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最早,青年男性较多见,临床 表现为各种奇怪动作或姿势。如:眼上翻、斜颈、面部 扭曲、吐舌、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咽部肌肉痉挛可 引起呼吸困难,窒息;
• 措施:即刻肌注东莨菪碱0.3mg可迅速缓解,必要时减 量或停药;
8
椎体外系反应(最常见)
• 静坐不能:在治疗1-2周后最为常见,发生率 约20%。表现为无法控制的烦躁不安、不能 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重者可有焦虑、 易激惹 • 措施:苯二氮卓类药和β-受体阻滞剂有效, 而抗胆碱类药物通常无效;
抗躁狂药(心境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盐、卡 马西平。锂盐是躁狂症的首选药。
抗焦虑药:地西泮、阿普唑仑、氯硝西泮、丁螺环 酮等。
5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6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抗精神病药常见的不良反应 • 锥体外系反应 • 心血管反应 • 精神方面的症状 • 血液学变化 • 对内分泌及代谢的不良反应 • 皮肤过敏反应 • 恶性综合征 • 药物过量中毒
15
体重增加
赵靖平教授牵头的实验证明:二甲双胍对预防奥氮平引起的 体重增加有明显的效果
16
代谢综合征
• 代谢综合征包括: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血压升高;腹型肥胖. • 目前的诊断标准为: 1)甘油三脂≥1.7mmol/L(150mg/dl) 2)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男< 0.9mmol/L 女<1.1mmol/L 3)血压≥130/85mmHg 4)空腹血糖≥5.6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5)超重或肥胖:BMI>25kg/㎡,腹围 男性>90cm,女性>85cm 具有以上三项者可考虑代谢综合征的诊断
1
目录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碳酸锂中毒
2
精神分裂症治疗史——两个阶段
• 20世纪50年代初,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 代表药物:氯丙嗪,氟奋乃静,氟哌啶醇等; • 特点:主要针对阳性症状,而对阴性症状和认
知缺陷缺乏疗效,常常引起锥体外系和迟发型 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
3
精神分裂症治疗史——两个阶段
17
皮肤过敏反应
• 皮炎:药物性皮疹,以氯丙嗪为多见;多出现散在性皮疹,见 于面部、四肢、躯干,严重时会发生脱落性皮炎,以氯丙嗪引 起为多,常在服药第1月内发生。
• 处理:一般药疹 ,不一定要停药,可先用抗组织胺药物及维生 素C。皮疹瘙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
• 剥脱性皮炎 ①立即停药;②局部用药,如用炉甘石洗剂涂布, 若已糜烂、渗出,可用离锰酸钾水浸泡;皮质类固醇早期大剂 量静滴,如氢化可的松一天用100-300mg;④抗感染;对症及 支持疗法;
18
恶性综合征
• 为少见的严重副作用,死亡率较高 • 特征是持续高热、显著的帕金森综合征(肌肉强直、运
动不能、木僵、缄默、构音或吞咽困难)、植物神经功 能紊乱(多汗、流涎、血压不稳、心动过速、高热); 可出现意识障碍、急性肾衰,死亡率约20-30%,实验 室检查 白细胞增高、转氨酶升高、磷酸肌酸激酶和肌 红蛋白升高。发现后立即停药,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 疗;
9
椎体外系反应(最常见)
• 类帕金森症:最为常见,治疗最初1-2月发生 发生 率高达56% 。表现为运动不能、肌肉强直、静止 性震颤;临床表现:动作笨拙、迟缓、少动、肌肉 僵硬、面具脸、曳行步态、静止性震颤和流涎、多 汗及皮脂溢出。
• 措施:可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如:安坦或东莨菪 碱口服、肌注
10
19
药物过量中毒
处理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洗胃支持治疗和对 症治疗 洗胃和导泻:1:5000高锰酸钾溶液5-10kg反复洗 胃,活性碳吸附(锂盐无效) 支持治疗:保温、吸氧、预防感染 抗惊厥补液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对症治疗:抗休克、升压、扩容、纠正心律失常 等,严重者进行透析
11
心血管反应
• 机制:阻断1 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心肌ATP酶有关,主要为: 体位性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心率不齐、头晕、眼花、 异常心电图。
• 特别注意:QT间期延长至450ms时,就要引起警惕,超过 500-520ms就有发生致命性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危 险,可至猝死。与剂量有关,对症,减量,换药,停药。
• 处理: 一旦发生立即停药。抗感染、输血或给予白细胞升 高的药物(如利血生10-20mg,3次/日;维生素BB41020mg,3次/日),定期查血常规;
14
对内分泌及代谢的不良反应
• 主要表现为糖代谢异常及高催乳素血症 • 氯氮平、奥氮平易引起糖代谢异常,体重增加,食欲增加,
血糖血脂升高,代谢综合症。处理:增强锻炼,可联合二甲 双胍用药; • 利培酮、舒必利、氨磺必利易引起血清催乳素增加,抑制促 黄体激素和促卵泡激素,导致闭经、泌乳、月经紊乱,男性 乳房发育,射精延迟,性功能障碍。一般无需处理,停药后 可恢复;由于影响生长发育,儿童不宜长期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