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课件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课件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济当作混合经济,既有市场竞争机制 又有国家宏观管理的经济 5. 各学派相互间的融合吸收明显。
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派生学科
1. 增长经济学 研究对象: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
2. 发展经济学 研究对象: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研究其如
何从经济落后状态进步到经济发达状态 3.国际经济学
个量分析法
研究中心
国民收入
市场价格
主要目标 社会福利最大
个体利益最大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 经济学家在其各自研究的领域及其著作中
提出了一些研究政策宏观经济运行的思想观点 和政策措施的建议,有的还提出一些很有见地 的具体理论。
这一阶段,宏观经济学这一术语革命尚未 产生,更谈不上形成系统和成熟的宏观经济学 理论,甚至连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对象、 目标等都没有明晰的认识。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主要内容:
➢ 宏观经济学研究是对象、内容和方法 ➢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变化趋势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量分析出发,以整个国民
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 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经济资源如何才 能得到充分利用。该定义有以下几点:
总量分析的区别外)是基本相同的。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
分析总是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基础。
2.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区别
项目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理论依据 凯恩斯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研究前提 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资源稀缺、充分就业
研究对象 整体国民经济
单个经济单位
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法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
观
产
货
财
劳
国
经
品
币
政
动
际
济
市
市
收
市
市
场
场
支
场
场
学
的
理
国民收入变动理论
论
框
通
失
周
增
架
货
业
期
长
膨
理
理
理
胀
论
论
论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2)二者在分析中所假定的制度前提一致,
都是假定制度因素不变。 (3)二者所使用的分析方法(除个量分析与
研究对象: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及经济关 系
讨论
1. 政府是否应采取行动来降低失业率? 2.如果某市场中现有的企业是盈利的,那
么你的企业是否该进入该市场?
(1)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法 (2)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 (3)解决的问题是经济资源利用 (4)中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二、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及体系
1.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3)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4)经济增长与周期理论 (5)宏观经济政策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二、发展阶段(1936年到20世纪70年代)
1936年凯恩斯发表著作《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建立和形成最初的系统的宏观经济学 理论体系,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正式产生。
1.凯恩斯主义: 产生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
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凯恩斯主义发展和完善期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不断进步,对宏观
经济学进行修正和创新。如:萨缪尔森
三、充实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期 产生背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诸如滞胀等新问题,凯 恩斯主义遭受质疑,并且引发一批经济学家重 新认识和分析宏观经济学问题。 代表人物: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经济学
蒙代尔等人为代表的供给学派 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
20世纪80年代,以曼丘、罗默等一批年轻 经济学家们力主宏微合流,同时试图把现代主 流经济学和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派整合起 来,行成全新的新凯恩斯主义。
第三节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变化趋势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趋势 1. 加强了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研究 2. 结构分析方法 3. 把制度因素作为影响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