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和干预实施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和干预实施


(2)可行性(有效性)
具有该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且能获得明确的健康效益 有客观、可测量的健康指标或行为指标 干预措施在现有的政策、资源条件下可行 干预措施操作简便易行,易为干预对象所接受的 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3)按成本—效益估计排序
选择测算可以得到较好效果和社会效益的项目。此外,在成本 相当时,选择效益好的干预方案,在效益相当时,选择成本低的 干预方案。
计划
实施
评价
需求评估:发现健康问题、 行为问题及其原因
制定计划:
1、目的与目标 2、策略与干预活动 3、保障活动 4、进度 5 、人员 6、预算
实施:按照计划,保质保量完成
健康教育实际工 作的一般步骤
过程评价:随时监控质量、进度、 费用,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效果评价:阶段性或最终确定项目效果
健康教育计划的意义
制定计划的原则
• 目标原则:有明确的总体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 • 整体性原则:立足于社会大卫生的理念 • 前瞻性原则:考虑长远的发展和要求,可持续发展 • 灵活性原则:留有余地,并预先制订应变对策 • 从实际出发原则:因地制宜提出有可行性的规划要求 • 参与性原则:鼓励社区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项目的制订及项目的各项
划的执行等。 4.总结阶段 进行效果评价调研,整理、分析所收集的材料和数据,
撰写项目总结报告,规划今后工作等。
制定实施的工作时间表
• 活动内容:每一项活动的具体内容,明确工作范围 • 活动指标:项目活动应该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 活动时间:项目活动在什么时间进行 • 活动地点:项目活动发生的具体地点 • 负责人员:明确活动由哪个部门或具体哪个人负责,
政策与环境分析: 有利于行为形成的环境、政策因素, 不利于行为形成的环境、政策因素
健康教育/促进资源分析: 有哪些交流渠道、人员、活动, 人们喜欢哪些活动,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适宜时间
确定合作伙伴及沟通信息: •打动目标人群及合作伙伴 •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信息量不宜过大、导向行为 改变
确定健康教育/促进目标 与内容 传播知识、教授技能、 制定政策、提供服务…
• 二级目标人群 社区医务人员、同事、朋友
• 三级目标人群 街道、社区干部、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
(2)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策略
教育策略
政策策略 干预策略
环境策略
教育策略
• 教育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认知和技能,既作用于倾向因 素,也作用于强化因素。
• 教育策略下健康教育活动
通过电子媒介开展的大众传媒活动:电视、广播等 通过印刷媒介开展的活动:小册子、传单等 人际传播活动:讲座、示范、入户指导、同伴教育等 社区活动:板报、展览、义诊、评选示范户等 民俗、文体活动:相声、戏曲、民歌、赶集等
环境策略
• 影响行为的促成因素,即物质环境、条件,从而使人们采 纳健康行为的意愿得以实现。
• 对已有服务、设施完善和改造;增加服务、新建设施设备 • 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环境策略
青少年控烟项目中,学校周边不设售烟点,学校内不允许吸烟 企业职业预防心脑血管病项目中,食堂提供低脂低盐食物,工作
场所提供锻炼设施等
(3)确定健康教育场所
教育机构 卫生机构 工作场所 公共场所 居民家庭
(4)确定教育的框架结构
综合分析三类干预策略和五个干预场所,确定健 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的教育干预框架结构,具体解 决“用什么方法”,“怎样干预”的问题。
例 控烟教育的框架结构图
干预策略
教育机构
卫生机构
教育场所 工作场所
公共场所
对项目实施和重要影响的人, 如社区行政领导、该地区卫 生政策的决策者、经济资助 者和其他对计划的成功有重 要影响的人
目的
• 细化目标受众 • 选择目标受众需要改变的具体行为 • 确定影响受众行为的因素 • 确定用于干预的策略
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举例)
• 一级目标人群 高血压患者、家属、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 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做专题汇报;与当地媒体合作,形成舆论关 注;请领导参加会议、活动、现场考察等
干预策略与活动的选择原则
• 以项目目的为导向 • 从目标人群的需求与社会、心理特点出发 • 兼顾活动参与程度、覆盖面与实效 • 在资源一定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活动,并非多多益善 • 注重机制建设和可持续性 • 运用社会营销理念实施干预
居民家庭
教育策略 政策策略 环境策略
开设有关吸烟 危害的讲座; 传授有关抵御 吸烟的技术
对医生进行健康 教育技术培训; 医生对病人进行 吸烟危害的咨询
学校制定禁止 吸烟的规定; 学校制定奖惩 办法
医疗机构制定禁 止吸烟的规定
学校布告栏张 贴宣传资料; 动员教师和家 长不吸烟
医疗机构内部禁 止出售香烟;医 院门口禁止摆放 香烟
家中无人吸烟 作为评选模范 家庭的必要条 件
(5)确定教育活动和日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活动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1.调查研究阶段 包括基线调查,制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制
订监测和评价方案。 2.实施的准备阶段 为全面开展人群健康教育干预做准备,包括健康
教育材料设计与预试验、人员培训、物质资源准备等。 3.实施阶段 各种健康教育与促进策略与活动的实施,监测与评价计
政策策略
• 政策可以支持并促使行为得以实现。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项目,贫困农村地区部分家庭无力承担住 院费用,项目地区采纳减免住院费用的政策,直接促使孕产妇到 医院分娩。
• 政策可以通过影响资源配置、环境改善从而促进健康行为乃至健康。 “企业职业预防心脑血管病”项目,职工有健身愿望,有必要设 施和场地,还需制定有关工间操制度、轮班制度等,确保员工有 时间做运动。
监测.评价体系
起止时间,活动内容 与要求,执行人,教
育、评价方法等
内容
科学性 针对性 通俗性 实用性 趣味性
日程
制定教育策略
方法 综
合 多 样
组织 人员
场所
(1)确定目标人群
一级 目标人群
二级 目标人群
三级 目标人群
希望这些人群实施 所建议的健康行为, 如青少年控烟项目 中的青少年
对一级目标人群有重要影 响的人,或能激发和加强 一级目标人群行为和信念 的人,如医务人员、目标 人群亲属、朋友、领导等
工作
二、健康教育计划设计
• 健康教育计划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位置及意义 • 健康教育计划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 健康教育/促进需求评估 – 确定优先项目(健康问题或行为问题) – 确定优先干预的行为因素 – 制定计划目标 – 制定干预策略
(一)健康教育计划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位置与意义
健康教育活动三大步骤
• 是行动的纲领和工作的准则 • 是管理和协调工作的依据 • 是评价工作的标尺
健康教育计划的共同特点
1、说明目前情况 2、清晰的目的和目标 3、明确的目标人群 4、清晰的传播渠道和将要传播的信息 5、详细说明为完成目标将要开展的活动 6、如何监测评价干预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基本步骤
1.需1.需求求评评估估 确确定定健健康康问问题题、、影影响响问问题题的的行行为为及及行行为为影影响响因因素素等
(4)依据环境排序
将影响行为改变的环境因素进行划分,与个体关系密切的环境 称为小环境,与社会整体有关的环境称为大环境。当大环境和小 环境都有利于行为改变时,应作为优先干预的环境因素。
评估优先项目
非常重要
优先


可以改变 (非常有效)


不重要
不可改变 (无效)
3、确定优先干预的行为
• 行为与非行为因素 确定目标社区或人群中存在的导致疾病或健康问题的行为危险因素,
确定开展哪些干预活动 讲座、同伴教育、传播材 料、多部门研讨、人员培 训、服务方式调整…
格林模式
2、确定优先项目(健康问题或行为问题)
原则
重要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1)重要性
• 该疾病发病率高,受累人群比例大 • 该疾病的致残、致死率高 • 与该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广 • 该疾病的危险因素与疾病的结局的关系密切 • 行为因素是明确对健康问题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 行为因素有明确的客观指标,可以定量评价消长,能长期随访观察 • 行为因素是预防措施之一,且有明确的健康效益

促成因素

强化因素
行为

倾向因素

激励或减弱某种行为发展 正向:朋友对健康行为的肯定 负向:对不健康行为的批评谴责
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或愿望, 或是诱发产生某行为的因素 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等
控制吸烟规划(举例)
• 干预措施 • 倾向因素
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 • 促成因素
烟税和价格、禁烟广告 健康警语、建立无烟区 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 • 强化因素 组织领导、亲属朋友、激励
这些行为因素是教育教育干预可以影响的。 • 重要行为与不重要行为
重要行为危险因素的改变,更有利于疾病预防和健康问题的改善。 重要行为指 ① 行为与健康问题密切相关;② 经常发生的行为。 • 高可变性与低可变性行为
通过健康教育干预,行为发生定向转变的难易程度。高可变性指① 正在发展时或刚形成的行为。② 与传统生活方式关系不大。③ 在其 他计划中有成功的实证。④ 社会不赞成的行为。
计划的类别
• 从计划的重要性程度上来看,可以将计划分为战略计划 和作业计划。
• 按计划的时期界限分可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 • 根据计划内容的明确性指标,可以将计划分具体性计划
和指导性计划。
计划的作用
• 为落实和协调组织活动提供保证 • 明确组织成员行动的方向和方式 • 为组织资源的筹措和整合提供依据 • 为检查与控制组织活动奠定基础
在工间进行有关 吸烟危害的讲座
举办戒烟培训 班;标语、板 报、橱窗、宣 传画等多种媒 介传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