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作文审题的常见方法

材料作文审题的常见方法

(例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纽约有一位心理医生,执业多年,成绩卓著,他即将退休时。

写了一本医治各种心理疾病的专著。

这本书足有一千页,书中有各种病情的描述及其治疗办法。

有一次,他应邀到一所大学讲学。

他拿出了这本厚厚的著作,说:“这本书有一千页,里面有治疗方法三千种,药物一万类,但所有的内容却只有几个字。

”在学生惊愕的目光中,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如果,下一次。

”他说,造成自己精神折磨的莫不是“如果”这两个字:“如果我考上大学”“如果我当年能换一项工作”……可见,左右你心理的有时侯并不是物质上的贫乏,而却是心境的好坏,他常常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那么,心境与成功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话题为“心境与成功”——立意:只有具有好心境,才能获得成功。

(例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乐窝里渡过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

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也会减肥;控制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做俯卧撑)。

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飞翔了。

(寓言性质的背景语)“雨燕减肥” ——立意:只有丢掉包袱,轻装上阵才能获得成功。

(析:“雨燕”可以指人或物,“肥”的含义是拖住我们脚步、影响我们前行的各种自身因素。

)材料作文审题的常见方法1.抓关键词句法。

即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如: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6)字的文章。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

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

一天,他偶然看到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

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

“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保护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

对此,有人评论说。

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

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关键语句是两句评论的话。

审题立意时就要抓住这两句评论的话,正确揣摩其含义,同意其看法就从正面立论,不同意其看法,就从反面立论,将自己的观点亮出来。

所给两句评论,角度不同,这就提醒考生写作该文可以有不同的立意角度:一是强调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二是要想有创造发明,就要重视细节,多观察多思考,处处留心,时时在意。

2.由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著名外企要招聘一名资深会计,一位女大学生前去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了,可她却坚持参加笔试并且拿了第一。

于是人事经理亲自复试,女孩坦言唯一的工作经验只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

经理失望了:“以后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

”女孩点点头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不管是否录用,请都给我打个电话。

”“如果没被录用,你想知道些什么?”“请告诉我,哪些方面我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好改进。

”“那两块钱……”女孩微笑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话费。

请您一定打。

”经理笑了:“你把两块钱收回。

我现在就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女大学生应聘之所以成功,原因是:①她坚毅。

她应聘一开始便遭拒绝,但却毫不气馁一再争取。

这种坚毅的品格是做好财会工作乃至一切工作的前提。

②她诚信。

明知外企要招聘的是“资深会计”,她却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这种诚信的品格对做好财会工作尤为重要。

③她有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即使没被录用,她也勇于直面不足,敢于承担责任,要求听到别人对她的批评意见。

④她公私分明。

女孩自掏电话费,这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更是财会工作不可或缺的。

写作时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有所侧重,重点写一、二个方面,析深论透。

3.多角度法。

所给材料中有多个人或物,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行为,从不同的人或物的角度考虑,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立意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并力争使文章立意新颖深刻。

如: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其中一个人听了之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意大利著名的画家。

他就是丁托列托。

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而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

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

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

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

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面对顾客对自己得意之作的质疑,一个相信自己,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成了著名画家;一个果断放弃,改学雕塑,最终成了雕塑家;而第三个却降低要求,最终成了三流的画家。

前两个人的行为都是值得肯定的,而第三个人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一、要将别人的质疑或批评化作进取的动力,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永不放弃,直至成功;二、要从别人的质疑或批评中认清自己,该放弃时就要果断放弃,及时调整奋斗方向,从而走向新的成功;三、面对别人的质疑或批评,人一旦降低要求,放弃对高远目标的追求,势必会走向平庸,因此,不管在何种情况下,要做就做最好。

总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脱离或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角度,上面谈的几种方法不要孤立运用,而要相互联系、综合使用。

作文中如何运用命题中的材料巧用原“料"。

增添文“彩"——谈新材料作文原材料处理方法在新材料作文中怎样运用原材料,向来没有一种决断的说法,学生在平时训练和考场作文中,对原材料处理失当,经常“走火”。

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形:第一、另起炉灶型。

学生写作全然不顾材料内容和提示以及命题者的意图,乍看材料,抓住一两个关键词就开始作文。

结果要么立意似谜语,不知所云;要么偏题跑题,只为敷衍成文。

这主要是因为受话题作文写作思维的影响。

第二、简单宿构型。

与另起炉灶完全相反,学生没有跳脱出原材料,尤其是对叙事、寓言类材料,喜欢套用原材料的情节或结构,进行扩写、套写、仿写等宿构工作。

换汤不换药,文章内容不丰富深刻,失去了应有的基准分。

这主要是学生视野狭窄,思维逼仄的结果。

第三、打擦边球型。

即学生在写作结构上呈现出的套板反应:先讲故事或列举材料,最后来一段文字扣料进行议论或抒情,形成了“故事+结论”的模式。

有时学生为迎合阅卷老师心态,开头、结尾、文章主要观点都是扣住材料的,但在主体部分却旁逸斜出,材料与观点不统一,文不对题,甚至出现多中心,以致最后偏题、跑题。

这主要是学生投机取巧,为凑800字而玩弄的一种障眼法。

总之,新材料作文无论选择什么角度来写作,必须谨记“鸟笼原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否则,过犹不及,必将导致写作的失误或失败。

仔细审视几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和优秀作文,不难发现,在写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原材料,不仅能很好地表现主题,而且还能增加文章的文“彩”。

一、开头巧引原材料,先发制人,增添文章引力。

好的作文开头,不仅能预示下文的内容,给全文定下个基调,还给阅卷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开头方法千变万化,但也有部分学生老老实实照抄原材料,也无新意,造成阅卷教师审美疲劳。

因此,巧妙引用、精当转述或概括原材料精髓,引出话题,能先发制人,夺人眼球,增添文章引力。

文章开篇在对原材料引用时,一定要体现出“短、平、快、精、准、狠”的特点。

具体说来引用时要做到:第一,抽筋吸髓,以概括主要情节或中心话题为主,切忌对原材料进行照抄。

第二,转述材料要处理好原材料中的人、事、物、理等之间的关系,防止片面立意写作。

第三,转述材料后要快速转入中心或话题,让阅卷老师有“一眼见到底”的感觉,拒绝绕弯子。

第四,转述时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做到通俗化、个性化,千万不要故弄玄虚,玩文字游戏。

第五,转述原材料后,一定要有自己的感悟,最好用议论或抒情方式提出观点,展开写作思路。

【例文借鉴】在环境中成长于奋斗处成才观赏鱼能由三寸到一尺多长,是由于它得到了适于长大的环境;狼能在野外顽强地生存繁衍,是由于它主动地适应了周围环境;随机学生成绩能明显地提高,是由于被期望为“最有前途者”、置身于自信氛围。

正如材料所言,“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这“一定规律”具体指什么呢?我想,应该是:环境影响人才的成长,环境关系到事业的成功。

安徒生出身于贫苦鞋匠的家庭,环境促使他不甘于遭受世俗的白眼。

他人小有志,刻苦读书,学校的图书馆,是他精神上唯一的慰藉,同时也激起了他生活和写作的热情。

可他的第一本书刚出版时,却遭到了“错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的指责。

面对这些指责,安徒生心态坦然,思考自己的不足,依然坚持自己的创作。

后来,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毅然离开了歧视他的哥本哈根,到菲英岛和同德兰半岛去旅行。

异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善良的人民使他对生活有了新的感受和信心,为创作提供了巨大的矿藏,也终于成就了他人生的美丽童话。

史铁生不幸腿残,被固定在轮椅之上。

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史铁生也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然而,当他置身于地坛公园,几番溯古思今后,年轻的心不仅融入了历史的满眼沧桑,而且还泛起现实的勃勃生机。

他直面地坛,思考社会,感悟人生——不能走路怕什,心还可以飞腾! 为不负母爱的期待,不负社会重托,他努力用思考的银锄去耕耘,用精神的金镰去收获,硬是用一支小小的笔接续了残废的双腿,大踏步地走出了人生的辉煌。

如果说地坛的小环境让史铁生警醒,催他成长的话,那么,是中国这个大环境造就了“乒坛”的精英。

中国被誉为乒乓球王国,不论区域性的小赛事,还是全球性大赛事,只要有中国队参加,几乎是次次包揽全部金牌。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那就是中国有着“乒乓球热”的良好大环境——你看,小至学龄前儿童,大至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谁不喜欢看乒乓球赛,甚至还要或学习训练以此为业,或打上它几拍锻炼锻炼身体呢?环境影响成长,奋斗孕育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