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年第!!期代,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更强的市场意识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大学的运作管理方式类似一个“小社会”,与“大社会”相对隔离,加之国家对高等教育管理的政策性极强,大学校园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同样较小。
既然受市场冲击小,自然校园内的市场意识也就较弱。
在一个受市场经济影响较小或市场意识较弱的环境中,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都是不利的。
高校后勤社会化将全面引进市场机制来管理后勤服务,原行政式的“垄断”经营服务将被打破,校园内的“市场经济”气氛有所加强,后勤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都将多样化,校内市场的竞争性愈来愈明显。
如我校后勤集团引进校外饮食单位而开设的美食广场,就受到师生员工的普遍欢迎。
由于引进了竞争机制,美食广场的品种繁多,价廉物美,而且竞争相当激烈,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竞争带来的实惠。
校园内适当地造就市场经济的氛围,让学生真实地生活在这一市场经济的氛围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
总之,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告别计划经济封闭式的办学模式,通过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提高办学效益,完善后勤服务体系,全面树立效益观念。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适应市场经济、融入市场经济的必然发展趋势。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将后勤服务逐步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校办学管理模式也将随之建立起来。
(责任编辑:张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葛毅强应当如何确定博士论文工作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质量是博士生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标志。
不少导师认为,博士生的选题应与导师的课题结合起来。
因此,许多导师在招博士生前就将博士生的选题定好,甚至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都已安排好,博士生招来后就成了高级劳力,其目标就是完成导师的课题。
我想这是个误区,博士生的选题不能只限于这一点。
博士生的选题是否能与导师课题相结合,最终是要看博士生是否愿意。
如果在选题过程中,博士生对导师的课题比较感兴趣,当然可以选择,而且这种结合的确有很多好处。
但是,如果博士生的兴趣与导师不一致,那就应该让他自己思考,决不能强其所难。
导师应予以启发和引导,支持博士生独立选题。
即使博士生完成的是指导教师的课题,也有一个怎样完成、用什么方法完成的问题,这些都不是指导教师能包办代替的。
学位论文的选题是进行科研工作的起点,也是对博士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为此,博士生应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阅读和查阅资料的前提下,结合导师的科研方向,从以下几方面去选题。
#$在社会需要中找选题社会需要是科学问题的重要来源。
社会生活、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有待解决或有待改进的问题,这是问题最多的地方。
我国当前主要有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两种,纵向课题即国家的、部级的、省级的或上级公布的课题,一般多为基础科学和生产建设中较为重大的问题,它的解决对科学发展和国家建设具有重大影响。
横向课题多为单位与单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所立的科研课题,一般多为生产建设中的技术问题。
搞这类科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首先它的完成对科学和生产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并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接受这类课题,也相应解决了个人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有了经费也解决了科研中仪器和人员问题,反过来又提高了科研水平。
农产品加工贮藏工程专业是个应用型学科,我们更应该到社会需要中去找选题,为生产实践服务。
如当前我国果品产业化工程中,加工品种结构的调整、皮渣的综合利用及果汁加工中褐变、芳香成分逸散、营养素损耗、后混浊等关键技术难题,我们选择诸如此类的课题,可以解决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广泛阅读文献资料,积极组织班级课题研讨博士生在从论文选题开始的整个论文工作期间,需要大量而广泛地阅读文献资料。
通过文献资料的阅读,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发展情况,最新科技成果,以及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逐步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
在此基础上,深入消化有关文献资料,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
博士生论文课题一般是专而深,相对来说面较窄,但是,这是以博士生知识的宽、广博士论文选题!!!!!!!!!!!!!!!!!!!!!!!!!!!!!!!!!!!!!!!!!教教坛坛广广角角!"《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年第!!期作为其基础和保证的。
在整个论文研究工作过程中,博士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涉及不同知识领域的问题,这些问题中的有些问题是无法利用已学过课程的知识所能解决的,博士生必须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因此,在论文工作期间,规定博士生阅读足够数量的专业文献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对其中的有些文献不仅要读,而且还要精读,并且应规定博士生在认真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写出文献综述,进行交流。
课题研讨课就是一种比较好的交流形式。
认真组织博士生开展经常性的学术活动,对学科前沿领域进行研讨,是拓宽博士生知识面的又一个重要手段。
博士生只有在一定的学术氛围中才能激发解决问题的动力、热情,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课程学习阶段,就应积极开展研讨活动,此时可由博士生导师结合博士生选定的研究方向,指定若干篇文献资料;博士生本人也按此研究方向的内容自己去查找有关文献资料,以进一步扩充这方面的文献资料。
博士生在认真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炼、整理,写出读书报告,然后在研讨班上作报告。
有的读书报告经过报告和讨论,在导师指导下可以进一步修改成为论文,提交发表,有利于早出成果。
#$瞄准学科前沿和交叉学科选题,填补空白课题自然科学类论文的选题大多是属于本学科国际前沿的课题,涉及本学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在深刻学习了解某一领域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的基础上,瞄准对学科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学科前沿选题,必然具有前沿性,一旦取得突破也有重大创新性。
许多导师喜欢求稳,不愿冒太大的风险,不希望博士生选择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的选题,这对学科的发展极为不利。
这是一种陈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它会束缚我们的导师和博士生,限制和影响博士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人才,应充分体验知识传播、加工、应用和创造的有机集成,因此博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选题责无旁贷。
同时,学科的发展是无界限的,在一段时间里相对地表现为一种学科形式,而在另一段时间里它可能变为另一种全新的形式。
而且,学科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
当代科技发展有两种形式,一是突破,二是融合。
突破是对原有理论、方法、体系的更新,融合则是通过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新的边缘学科或新的生长点,在这种边缘学科或新的生长点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抓住这种机遇进行选题,将会有意外的收获。
不同学科之间的交界处,往往形成科学知识的断层。
这些断层是学科发展征途上必须逐渐开垦的处女地。
科研工作者走向无人区必然会发现大量的问题。
在论文选题方面,应鼓励研究生根据学科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展跨学科研究,从而在新的学科生长点上,进行创造性工作。
(责任编辑:吕东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林知%卢建红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我校作为一所地方高等学校,自&’’(年升入本科以后,立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坚持特色办学,本科专业从建校之初的)个发展到&*个,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越来越感到,在地方高校本科教学中过多地沿袭传统教学观,势必造成培养模式划一,办学特色不突出,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解决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近年来,我校根据新的办学思路,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在进行本科专业改造和建设的基础上,主要遵循以下的原则,制订了!"""级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整体优化的原则:我们强调,学校制订的是本科人才培养计划,而不是单纯的专业教学计划。
培养计划要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等之间的关系,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整合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
增强适应性的原则:实施“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本科教育专业口径偏窄和本科教育内容“专科扩大化”的倾向,加强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以及基本素质的培养,夯实基础,拓宽口径,使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构建起可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
因材施教的原则:构建人才培养计划,着力点在于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压缩总学时,扩大选修课的种类与数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突出特色的原则:制订的人才培养计划要体现国家对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对本科人才质量的基本要求,更要根据地!!!!!!!!!!!!教教坛坛广广角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