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最新第八章生产物流系统设施规划数学
2019最新第八章生产物流系统设施规划数学
备注
露天 露天
1.构成叉车的物料分类及重量
总装体 叉车
各部件 行走系统
液压抬升机构
车体 平衡重 随车工具箱 其它
零、部件
电瓶、电机 变速器 转向桥、驱动桥等 抬升机构 液压缸 泵及液压回路
液压油 塑料制品 油漆 标准件
重量(T)
0.2 0.3 0.8 0.3 0.2 0.2 0.8 0.3 0.1 0.06 0.01 0.01 0.02
符号
A E I O U
(一)生产物流系统的布置设计
原始资料:P、Q、R、S、T及作业单位
一般分四个 阶段,即确 定位置阶段、 总体区划阶 段、详细布 置阶段和施 工安装阶段。
1.物流 4.所需面积 7.修正因素
3.相互关系图解 6.面积相关图解
2.作业单位相互关系 5.可用面积 8.实际条件限制
方案X
方案Y
方案Z
9.评价
玛格基本值 1/150 1/50 1/2 1 38 44 48
3.物料活性系数
物料活性系数是一种度量物料搬运难易程度的指标,一 般将物料活性系数分为5个等级。
系数等级
0
1
2
3
4
物料状态 堆在地 集中、装在 垫起、可 装载、可近距 装车移
面上
容器内
吊装
离移动
动
4.物料搬运的单元化与标准化
(1)单元化 可以缩短搬运时间、保持搬运的灵活性和作 业的连贯性,便于搬运机械操作,减轻人力 装卸,以提高生产作业率。
选出的最佳布置方案
一般经过下列步骤:
1.收集原始资料
生产物流系统设计在布置设计阶段要考虑众 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产品P(或材 料或服务)、数量Q(或产量)、生产路线 R(或工艺过程)、辅助服务部门S和时间T (或时间安排)。这5项基本要素是生产物 流系统在设施规划布置阶段必不可少的基础 资料。
65
C
A
338
50
288
ABC
192
192
ABC
550
550
合计
3)多种产品工艺过程图
4)成组分析法。
当产品品种较多时,可按产品结构与工艺的
相似性进行分组归类,绘制物流种类P-物 流量Q图。根据每一种产品Pi(i=1,2,…n)
及其对应的产量Qi,画出由直方图表示的P-
Q图。
QA
B
C
pp p p 12 3 4
(2)标准化 有利于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在 异地中转等作业时不用换装,提高通用性, 减少搬运作业时间,减轻物品的散失、损坏。 从而节约费用。
①物流基础化模数。目前已基本认定 600mm×400mm为物流基础模数尺寸。
②物流模数。物流模数是指集装单元基础模数
尺寸(即最小的集装尺寸)。
400
(1)加权因素法。在评价布置方案时,对非 经济因素影响常用的评价方法是加权因素法。 一些影响系统布置设计常见的非经济因 素,见下表所示。
物流系统加权评价非经济因素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因素
是否易于将来发展 工艺过程的适应性 设施布置是否灵活可变
物流效率 物料搬运效率 储存的效率 空间利用率 辅助部门的综合效率 工作环境及员工的满意度
(三)系统的布置设计实例
一 个 叉 车 总 装 厂 占 地 面 积 120000 平 方 米 , 厂区东西长约500米,宽约280米,年产各种 叉车约3000台,主要设施如下表所示,其作 业单位分别负责完成重要零、部件的加工及总 装工作。
作业单位建筑物汇总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从物料流向的角度分类,可把生产物流划分为:
1.项目型生产物流:如住宅、厂房、公路、 大坝、机场等的建造;飞机装配等。
2.连续型生产物流:如汽车装配生产线。 3.离散型生产物流:如机床制造。
从物料流经的区域和功能角度分类,又可以把 生产过程中的物流细分为:
1.工厂间物流:大型企业、各专业厂间运输 物流或独立工厂与材料、配件供应厂之间的 物流。
第八章 生产物流系统设施规划
根据场址选择一章的基本理论,进行 生产物流系统的布置设计与搬运设计 讨论。
第一节 生产物流类型、生产物流系统特点
一、生产物流类型 根据产品在工作地生产的重复过程,将物料生
产过程划分为: 1.单件生产:一般造船厂、飞机制造厂等企
业的生产。 2.大量生产: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 3.成批生产。
I/18
O/8
I/16
O/5
U/0
94
94
D E/30 E-/15 O/5 E/30 E/27 E/24 O-/3 134
(2)费用对比法。当各个方案都已证明是 合理的情况下,就要从经济上进行费用的比 较。
(二)生产物流系统设施布置的基本形式
(1)固定式布置。工作地按加工产品的要求 固定布置,生产时所需要的设备、人员、材料 等服从于工件的固定工位。
重要性
序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因素
安全设施及管理 产品的质量 设备利用率
与企业发展规划协调程度 环境保护与自然条件利用
外观美观 其它
重要性
例:某车间布置设计,共4种方案:A—仓 库与车间布局分散;B—车间布局完整、集 中; C—辅助服务部门集中;D—布局不完 全集中。从例子中可以看到,D方案分值最 高。
2.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1)物流分析 1)工艺过程图
对生产中批量大,品种少的物流系统,采用 标准符号绘制工艺过程图,可以直观的反映 出企业生产的详细情况。 常用的图例符号如下表所示。
物料流程图例符号
工艺过程图表符号及作用 说明作业单位及区域的扩充符号 颜色区别 黑白图纹
操作
成形或处理加工区
p n
P
(2)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部门1 部门2 部门3 部门4 部门5 部门6 部门7 部门8
A
E A
U O
I
E
I A
U
3.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在系统布置阶段,从各作业单位之间相 互关系密切程度出发,安排各作业单位间的 相对位置。关系密级高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 近,关系密级低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远,形 成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车床 仓
库
铣床
磨床
焊接
涂漆
装配
(2)按产品原则布置。指将不同类型的机器、 设施按产品的加工顺序和路线要求,布置成流 水生产线或装配线形式。通常有直线型、L型、 O型、S型、U型。
各种加工设备
流水线
各种加工设备
(3)按工艺过程布置。是将具有相同功能的 同类设备集中在一起,完成相同工艺的加工任 务。这种布置适用于产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 的生产方式。
绿
装配,部件装配拆卸
红
运输 储存 停滞 检验
与运输有关的作业单位/区域
桔黄
储存作业单位/区域
桔黄
停放或暂存区域 检验,测试,检查区域
桔黄 蓝
服务及辅助作业单位/区域
蓝
办公室或规划面积,建筑特征 棕(灰)
铸件 4t 0~4 车
钢板 10t 0~1 下料
3.3t 0~5 钻
3t
切削 0.7t
切削 0.3t
第二节 生产物流系统的设计
一、基本概念 1.当量物流量
物流强度又称物流量,是一定时间内物料 的移动量,可以用重量、体积、托盘或货箱 来表示。 当量物流是指物流运动过程中一定时间内按 规定标准修正、折算的物料搬运和运输量。 其计算公式为 f qn 。
2.玛格数
玛格既不用重量,也不用体积或件数,而是 木块(约
2.工序间物流:也称工位间物流、车间物流, 即生产过程中车间内部和车间、仓库之间各 工序、工位上的物流。
二、生产物流系统的主要特点
1.物料是按照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的 要求流动的,物料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处 于连续流畅状态。
2.物料在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保持一定 比例以适应产品制造的要求。
3.物料搬运装卸过程要安全可靠,尽可能减 少环节,简化作业流程,在满足生产工艺的 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搬运设备和容器。
序号 考虑因素
权数
1
辅助服务是否分散
10
2
管理是否容易
6
3
扩建的可能性
5
4
物流及搬运是否经济
10
5
灵活性
9
6
投资大小
8
7
设备利用率
5
合计
A U/0 O/6 O-/3 O/10 O/9 O-/4 A/20 52
各方案的等级及分数
B
C
I/20
I/20
A/24
E-/15
I/10
O/5
U/0
I/20
E/27
400
400
600
1000
400
600
600
1200
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与集装单元模数尺寸的配合关系
二、生产物流系统的设计
物流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布置设计与系统 搬运设计两个过程:
布置设计重点在于空间的合理规化,使得 物流路线最短,在布置时位置合理,尽可能减 少物流路线的交叉、迂回、往复现象。
搬运设计是以布置设计为前提,根据所搬 运物料的物理特征、数量以及搬运距离、速度 频度等,确定合理搬运方法,选择合适的搬运 设备,使搬运系统的综合指标达到最优。
4.作业单位面积计算
各作业单位所需占地面积与设备、人员、 通道及辅助装置有关,计算出的面积应与可 用面积相适应。
计算过程中,要考虑到布置设计中道路 的布局形式、道路至相邻建筑物的最小距离 问题、建筑物之间距离问题及车辆运输道路 的技术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