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水族端节赛马活动的文化解读韦锦清(贵州省平塘县平塘民族中学,贵州平塘县 558300)摘要:运用文献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对水族端节赛马活动进行历史梳理的基础上,从崇尚巫术、农耕文化、全民参与、尚武精神等视角,翔实剖析了三都水族端节赛马活动的文化特征;从端节赛马与民族宗教信仰、民间审美标准、民间的生活方式、民间道德的关系等视角,对水族端节赛马文化生态进行了深层分析;最后对水族端节赛马活动的发展提出有效对策,为水族端节赛马的文化事项保护、规划和继承提供了理论供与参考。
关键词:水族;赛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解读The Analysis Of The Cultule Of The Horse Race Of The ShuiNationality On Duan Festival In SanduWei Jin QingAbstract:This thesis use the law of literature, the theory of spot irestigation ant the theory of interview on the basis of carding the horse race of the shui nationality on duan festival to amalyse the cultural features of the horse race from these aspects: advocating witchcraft ,the culture of agriculture, actions of whole people and the spirit of advocating force. It also analyse the culture of the horse race of the Shui nationality on duan festival in Sandu deeply from the views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orse race and the belief of religious ,the standard of beauty among the people, the life style and the public morals. Finally,the theory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horse race of Shui nationality. It also provide us the reference and the theory on protecting knowledge of the horse race culture of the Shui nationality.Key Words: the horse race of the Shui nationality; popular traditional sports; the analysis of cultule前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具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古老民族。
全国水族人口406902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河池地带。
贵州境内的水族人口有369723人,占全国水族总人口90.8%,主要分布在黔南桂北比邻的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区,而位于都柳江河畔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其水族人口接近全国水族总人口的一半,是水族主要聚居区域[1]。
水族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是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水语)和文字(水书)的勤劳智慧的民族,并且有自己最盛大的节日——水族端节,其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水族端节时有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即原生态的水族“端节”赛马活动,其民族特色鲜明、赛马方式奇特、文化内涵丰富,是节日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4] 。
水族端节传统赛马方式比较简单,而目的比较单纯,是休闲娱乐、相亲玩耍为年庆的一种赛马方式,水族人民以赛马活动为中介,表达信任、友情、互惠等人际关系。
而在当下,随着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浓郁少数民族特色、极具观赏性的水族赛马运动项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眼球。
是水族端节赛马文化活动得到世代传承与发展,寻求保护和发展的新思路,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与旅游观光相结合,从小众走向大众。
水族的赛马活动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只对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具有巨大的影响,也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水族端节赛马的文化滥觞秦汉时期,由于战争的影响,水族先民被迫带领子孙离开原居住在今天广西南宁的邕江流域沿龙江溯流而上,逐渐往黔桂边境迁移。
而马,在迁移的过程中起到无可代替的作用,因为马不仅可以代步,也是古代征战过程中最重要的战争工具,水族先民为了共同利益,为了保卫家园,马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水族先民抗战的工具。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往空前频繁。
唐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远远超过以往各代。
长安、洛阳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中央王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或设机构管理,或实行册封,或“和亲”或“会盟”,虽间有战争,但基本保持了主流的和平,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
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与中原来往密切,二者相互交流,相互融合。
在水路不发达的西南地区,翻山越岭的托运货物,就只能靠马作为运输,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出现,也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马就成为了水族先民的忠实伙伴,马为水族的生存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清康熙年间,清政府平定“三藩之乱”后,在明朝“土司制度”的基础之上,清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推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西南民族生活条件趋于平稳,马主要作为役使家畜,除了骑乘、挽车和载重外,开始作为乳用和肉用,也用于马戏表演等表演活动。
到了现当代,随着生活安定下来,水族子民们常举行跑马比赛活动;一方面以此缅怀先辈们为民族的生存发展血战沙场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另一方面又可演练骑术,随时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战斗准备[1],可以说今天的水族端节赛马活动,正是水族先民征战发展史实的一种折射反映。
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自古以来水族村寨家家户户主要靠马匹作为运输工具或用以代步。
每逢“端节”水族的青年都喜欢骑马来走亲访友共度佳节。
因此,各种马匹聚交到一起,要产生相难免互评论和比较各自的马匹,进而进行较量,于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赛马的习俗,并且在端节时候隆重推出,成为了庆祝端节最主要方式之一。
并且,三都水族端节赛马活动的在民间也有两个传说:其一、传说以前有个寨王长期养尊处优,懒得连门也不出,久而久之,他身体病弱得很厉害,有一年过端节,他兴致一来,让家丁扶他上马,登上了后山坡。
骑马出了一身汗,他身心舒畅、精神振作,坚持了一段日子后,身子慢慢好了起来。
到了第二年端节,寨王让村民们都要“骑马登高”。
说是登了年坡,能消灾除病、人畜兴旺,给寨子带来吉祥。
其二、从前,水族有三兄弟,他们在迁徒的过程中,为了生计而各奔东西,其中大哥到了红水江上游,老二渡过红水江到了广西南丹,三弟则顺着清水江到了现在的贵州三都三洞一带。
三兄弟在定居以后约定,每年稻谷成熟的时候要相互走访、庆贺丰收。
由于交通不便,他们只能以马代步,因此便逐渐形成了养马、爱马并在节日里赛马的习俗。
这两个传说都占据了水族人民的内心,它们都是水族子民对安定团结、热情发展的生活的美好憧憬。
而在端节之际,水族人会通过赛马来表达对健康幸福生活的传承愿望。
显然,赛马活动寄予了水族人的主观情感。
那么,端节赛马的场地设立及规则就更具特色了。
赛马一定要在山坡上进行,场地叫端坡又叫马坡,是一条山坡道,在起点的地方一般都是斜坡,道面宽3-4米,可是过了一定距离后(40-60米左右)道面逐渐变窄,而且坡度还升高30-40度。
塘州乡的端坡坡度高达50度左右。
赛道最窄处只能通过两匹马,所以在当地有将赛马叫做“挤马”的说法。
赛道的长度是根据端坡的地形而定,直道一般在80-100米,回道下坡段弯曲又狭窄,长度一般150米左右,水族端节赛马规则,先将所有参赛的马匹进行分组,然后按照预赛、复赛、决赛三轮进行赛马,实行逐级淘汰制。
根据参赛马匹的多少,一般每一轮取小组的前两名晋级;水族赛马不计时间,以赛马速度快慢定胜负,赛马选手最先跑完全程者即为冠军。
水族跑马比赛的古朴独特之处在于:第一、根据规定,赛马选手在每一轮中都必须沿马坡赛道完成二圈或三圈的循环路程。
因此,水族赛马是比速度、比力量、比耐力,比赛马的综合素质竞赛,独具一格;第二、由于水族端节赛马季节气候温和,加上水族赛马个子矮小精悍、体重轻;因此,赛马骑手基本上是轻装上阵,而且为了减轻赛马负重,水族骑手在训练和比赛时都不配马鞍和脚套。
这一习俗又是水族赛马比意志、比能力、比骑术、比顽强拼搏精神的体现;第三、赛马道非常狭窄,有些地方通常只能容纳一两匹马同时通过,骑手在通过这些狭窄马道时,一方面要确保自己不被挤下马,另一方面也要想办法采用合理的冲撞方式把别的骑手挤下马,以其尽快通过,最先到达终点,“挤马”也因此而得名。
2 端节赛马的文化特征2.1 崇尚巫术三都水族是一个崇拜多神的少数民族,认为“万物有灵”是水族崇尚巫术文化的基础。
在水族巫术文化之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现象中,鬼神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端节祭祖是节日活动里的重要内容。
祭祖的时间是在初一凌晨就开始,祭祖期间,全家及提前到的亲戚朋友都一起忌荤食素,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
而最能表示敬意的是“鱼包韭菜”。
端节赛马是在初一午饭后进行,之前人们早聚集在端坡之上,常人山人海。
端节赛马前要在赛道起点处摆设一张桌子,摆上一碗熟的糯米饭,一两条“鱼包韭菜”,三副碗筷及杯子,倒上米酒,点燃三柱或五柱香插在糯米饭上,供祭几分钟后,接着由村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主祭,寨老用一双筷子在三杯酒中各蘸一下,分别点于桌面上,然后用手摘点供品撒放在桌面上,表示对水族先祖和山神的敬意。
同时寨老口中念念有词,意思是祈求先祖保佑端坡赛马活动平安无事,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此时也要祈求山神的同意方能进行赛马活动。
祭典完毕,寨老拿起马鞭跃身上马在跑道上遛上一圈,点燃鞭炮方宣告赛马开始。
2.2 农耕文化秦汉之际,因受战乱影响,水族先民开始由邕江流域迁入黔桂边境之后,便在这种多山环境之中,从事着需要以平坦之地作为耕作前提条件的稻作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