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第一章 中国哲学精神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第一章 中国哲学精神

西方人眼里,中国人的生活渗透了儒家思想,儒家俨然成为 一种宗教。事实上,儒家思想并不比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思 想更像宗教,“四书”在中国人心中诚然具有《圣经》在西 方人心目中的地位,但“四书”中没有上帝创世,也没有天 堂地域。
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其 他民族的人并无二致。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因为太关切哲学;宗教意识不浓,因为哲学意识太浓。 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 生活中,体验了那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
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的方式
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
《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老子》,全书只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
老子哲学的全体。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 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 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
把佛经译为汉文的最大翻译家之一的鸠摩罗什说过, “翻译工作恰如嚼饭喂人。一个人若不能自己嚼饭,就只好吃别人 嚼过的饭。不过经过这么一嚼,饭的滋味当然就没有原来那种饭的香味和鲜味。
一种翻译,终究不过是一种解释。比方说,有人翻译一句《老子》,他就是对此句的意义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这句 译文只能传达一个意思,而在实际上,除了译者传达的这个意思,原文还可能含有许多别的意思。原文是富于暗示的, 而译文则不是,也不可能是。所以译文把原文固有的丰富内容丢掉了许多。《老子》、《论语》现在已经有多种译本。 每个译者都觉得别人的翻译不能令人满意。但是无论译得多好,译本也一定比原本贫乏。需要把一切译本,包括已经 译出的和其他尚未译出的,都结合起来,才能把《老子》、《论语》原本的丰富内容显示出来。
出世哲学
• 我是各式各样的,每一种人都可以取得最高的成就, 就是成圣,最高成就就是,个人和宇宙合而为一。
儒家推行的是入世生活的智慧,这在论语里面已经详细的阐述。而道家的来自“隐者”,避世修行来成就自己。其实儒家 和道家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何谓知天命?难道不是上升到形而上学的宇宙论 么?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自己的能力限线在哪里,更好的社会之中游刃有余,这体现到了孔子的出世思想。过来看 道家的老子,庄子,思想中无不渗透着入世思想。是站在更高更广阔的位置上来看入世,是为了更好的处理生活中的琐事。
《论语》和《老子》中的简短词句是充满提示的箴言。正由于富于提示,才使它们具有巨大 的吸引力。我们如果把《老子》书中提到的概念列举出来,重述一遍,可能用上五万字或五 十万字,它可能帮读者了解《老子》一书的含义,但它本身将成为另一本书,而永不可能代 替《老子》原著。郭象是《庄子》一书的著名注释家,他把庄子使用的寓言和隐喻,用理性 论辩的方式加以阐述,又把《庄子》书中的诗句用散文予以重述,他的论述比《庄子》一书 清晰得多,但是,《庄子》原书富于提示,郭象的注释则明晰具体。人们会问:两者之中, 哪个更好呢?后来一位禅宗僧人曾说:“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
THANK YOU
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这是合乎中国哲学传统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 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中国哲学问题和它的精神
中国的哲学史即入世又出世的,听上去有些矛盾,却是事实。儒家是入世的,道家是出世的。
入世哲学
• 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只谈道德价值,对 于超越道德的价值觉得无从谈起,不愿探讨。
语言的障碍
任何人如果不能用原文阅读某种哲学著作,要想完全理解著作,一般都不可能。这是 由于语言的障碍。中国哲学著作的提示性质,以及任何两种语言之间的互相翻译是, 不可避免地出现“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所以任何一本书,当他被翻译成外文 时,他的提示变成了一种明述,失去了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意犹未尽”的性 质,就失去了原著的味道。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第一章 中国哲学精神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冯友兰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 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 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麦克米兰公司出版。此书一 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首选入门书。 其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 等译本出版。多年来,这部专著一直是世界各大学中国哲 学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响很大。
中国哲学的精神
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的方式 C 哲学在中国文明中的地位 A
D 语言障被看成为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明中的 地位相比拟。在中国哲学是每一个受过监狱的人都关切的领域。从前 在中国,一个人如果受教育,首先就是受哲学方面的启蒙教育。
中国哲学的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