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内容(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张梁)根据国土资环发〔2000〕14号《关于申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项目的通知》要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编制以下内容:一、立项依据及治理恢复意义1.说明拟治理环境的矿山是历史采矿和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老矿业基地或已经废弃的老矿山;2.矿山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利税都上交了国家,没有留下环境治理费用,目前矿山企业很困难,需要国家投资支持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3.地方政府和矿山企业具有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的积极性,并将予以匹配资金;4.项目的完成将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二、矿区经济社会及生产状况1.矿区位置:矿区所在行政区域、地理坐标、交通概况。
2.矿区经济社会概况:矿区所在地社会概况、矿区附近工农业概况、矿山开采经济情况。
3.矿山生产情况:采矿方法、开采现状。
三、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问题(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1.自然地理概况: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条件。
2.矿山地质概况: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3.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岩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矿坑涌水量及排水现状。
(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1.采矿使矿区水均衡遭受破坏,产生各种水环境问题。
(1)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水均衡遭受破坏。
由于矿井疏干排水,导致大面积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破坏了矿区水均衡系统,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泉水干枯、水资源逐步枯竭、河水断流、地表水入渗或经塌陷灌入地下,影响了矿区的生态环境。
(2)产生的废水废渣,使水体遭受污染矿山附近地表水体,常常作为废水、废渣的排放场所,使水体遭受污染。
据不完全统计,由废渣、尾矿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的有色金属矿山30多座。
近几年来群采矿山乱采乱挖,使地表水体或废弃矿山的积水灌入大矿,而造成国营大矿淹井事故。
2.采矿活动破坏和占用大量的耕地和建设用地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957-1990年间,全国各项建设用地、弃地、浪费与因灾损失的耕地达42.73万公顷,矿山占地达49.1%。
我国采矿业破坏的土地面积约有1.4-20×104km2,并以每年200km2的速度增加,2000年已达到每年340km2。
矿业活动,特别是露天开采,大量破坏了植被和山坡土体,产生的废石、废渣等松散物质易促使矿山地区水土流失。
据对全国1173家大中型矿山调查,产生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所破坏的面积1706.7公顷及743.5 公顷,治理投资的费用已达2393.3 万元。
3.采矿引起开采沉陷及房屋开裂倒塌据统计,全国煤矿采空沉陷面积已达870万亩左右,一般每采万吨煤塌陷土地0.2亩,每年增加采空塌陷面积约0.4 万亩。
例如:山西省有煤炭企业6050个,从1949年至1998年共生产原煤56亿多吨,致使地下采空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13%,采空塌陷破坏面积累计达100多万亩,造成塌陷区地表裂缝,房屋开裂倒塌,耕地、道路破坏等。
4.采矿诱发地质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崩塌: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主要由于崖下挖洞采煤形成大面积采空区,使上覆山体形成17组58条开裂缝和352万m3的危岩体,时刻威胁长江航道的安全。
湖北远安盐池河磷矿,采矿形成6.4万m2采空区,致使上覆山体逐渐发生变形、开裂,1980年6月3日因暴雨诱发崩塌100万m3山体,仅16秒钟就摧毁了山体下段盐矿务局机关的全部建筑和坑口设施,造成284人死亡,经济损失2500万元。
滑坡:露天采矿场滑坡频繁发生,辽宁抚顺西露天采坑深300m,曾发生滑坡60次;甘肃白银矿露天采坑83年7月9日发生100×104m3的大型滑坡;湖北襄樊市万山采石场90年3月17日发生滑坡,造成11人死亡等。
泥石流:我国最大的黄金生产地之一河南小秦岭西峪沟金矿,将数万立方米的矿渣堆放在沟底使河道严重受阻,1994年7月,暴雨形成泥石流沿沟下泄,不仅道路及生产、生活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而且51人死亡。
四川冕宁县泸沽铁矿,向盐井沟内堆放55×104m3矿渣,70年5月26日发生泥石流,冲毁房屋、堵塞河沟,死亡104人,并威胁成昆铁路和泸沽镇安全。
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内容1.采空沉陷区治理工程—-土地复垦2.植被恢复工程—-植树种草3.岩溶地面塌陷治理工程4.矿区泥石流治理工程5.矿区滑坡治理工程6.煤矿废井水治理工程7.尾矿库治理工程8.破损山体治理工程9.矿山废渣场治理工程五、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1.采空沉陷区治理工程(1)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调查矿山开采范围、采空区分布、开采水平、突水事故原因,矿坑水利用现状;地方小煤井的分布与开采情况,煤矸石堆的堆放情况,各类供水井的情况等。
以顶板至地表的距离圈定出四类塌陷区,>300m安全区,100—200m发生塌陷但较安全区,50—100m塌陷不安全区,<50m严重不安全区。
(2)对于目前的塌陷区,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险的塌陷区,采取爆破方法,使其四周均匀塌陷下去,形成一个自然的“坑”状体,并保证坑状体边坡稳定、平缓。
(3)对于废弃矿井涌水的采空区且距地表较浅的地段;爆破上复岩层,让矿井水涌出,形成人工湖,并进行相应的建坝和护堤,发展养殖业或开发成小型公园。
(4)对于大面积的平原采空沉陷区,采取挖低填高,进行土地复垦,造成台、条田,恢复成耕地。
(5)对于山区采空沉陷区,可以利用尾矿渣充填,推平整修,作为绿化用地,改善生态环境。
2.植被恢复工程(1)工程实施范围和要达到的目标(2)适生植被的筛选:要根据矿区土壤、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对生态系统有利因素与限制因子分析,选择适生植物的种类。
(3)植被配置模式的确定:平台植被配置模式或斜坡植被配置模式—-包括植被的间距、行距、树种类、排水沟的排列、长、宽、深等。
(4)表层土、砂分层剥离,被剥离的表层土、砂单独堆放。
(5)复坑平整,引水淤灌。
(6)回填复土,植树种草。
3.岩溶地面塌陷治理工程(1)地质调查及物探:查明矿区内地层岩性及分布特征;查明区内断裂构造,特别是富水构造的展布,影响宽度、深度及富水性;查明矿区内地下水类型、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及富水程度;重点查明岩溶发育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连通性。
(2)帷幕灌浆治理:通过施工钻孔,高压灌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堵截地下水迳流通道,使采矿区与塌陷区之间形成一堵“挡土墙”,防止地下水继续向采矿坑道迳流。
(3)溶洞及塌陷回填土:在岩溶塌陷或溶洞发育地段,采用回填夯实方法,恢复耕地或草地。
4.矿山泥石流治理工程(1)泥石流调查:查明泥石流沟的地形特征和废矿渣等泥石流堆积物的分布位置,划分泥石流的供给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调查供给区的地形、岩土性质,地质构造,风化破碎情况,崩塌和滑坡等动力地质现象,分析泥石流的物质来源,了解降水、融雪、地表水及地下水情况,估计径流量及搬运能力。
了解流通区的位置,沟谷地形特征,山坡稳定性,泥石流流动痕迹及过流断面规模等。
调查堆积物的分布位置、范围、形态、规模、物质成份,堆积总量及最后一次堆积量。
(2)治理方案,修建拦渣坝、格栅坝、排水沟、排导槽等。
5.矿区滑坡治理工程(1)滑坡地质勘查:查明滑坡的坡高、坡角、岩性及其组合特征,矿区内地质构造、植被、地下水、地表水及矿区开采现状。
查明滑体的周界、规模及微地形(如滑坡壁、台阶、鼓丘、裂缝等)特征。
查明滑动面的数目、形态、埋藏分布及物质组成。
查明滑坡活动的特点(缓慢或高速滑动、多级滑面、多期活动等),形成滑坡的地质环境与动力因素的关系。
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计算,确定稳定系数k值及滑坡稳定趋势预测。
(2)滑坡治理工程措施:主要有在上缘及坡面修排水沟;滑坡中下部打抗滑桩;滑坡下缘修挡土墙等。
6.煤矿废井水治理工程(1)降低煤矿废井水水位,实施人工爆破,使其泄水,形成人工湖。
(2)采用沙土净化工艺在废弃井采空区再凿井,然后抽水至沙地或绿化浇地使用。
7.尾矿库治理工程:主要工程有打渗水井及坝体压坡,库区复土种草。
8.破损山体治理工程对陡峭边坡进行削坡、开挖沟槽、复土、载植树木。
砌筑支挡护坡等。
9.矿山废渣场治理工程对废渣堆清理不稳定坡面,在堆场顶部开挖并砖砌截排水沟,下部砌筑支挡墙,废渣堆上栽种植物固渣等。
六、起止时间及年度工作计划七、经费预算(包括投资总预算与构成及分年度预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量及预算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进度及分年度预算表经费预算编制说明:1.本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主要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国家物价局、建设部联合颁发的1992价费字第375号文有关规定或XX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XX省水利水电工程预算定额。
2.资金匹配:该项目预算总费用XXX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XX万元(投资比例33%),地方政府投资XX万元(投资比例33%),企业自筹XX万元。
八、项目预算目标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是防灾工程,防灾工程是指以防止和减轻正在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为主要目的工程,与一般工程相比,防灾工程具有受益的社会性、效益的多面性和独特性、投资的动态性、项目的高风险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防灾工程效益分析与一般工程投资效益分析存在很大的不同。
防灾工程的效益定义为防灾工程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如同任何工程效益都可以分为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
防灾工程的经济效益是指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效益,非经济效益是指不能或难以用货币计量的效益(社会、环境效益)。
1.防灾工程经济效益分析防灾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由减灾效益和增值效益两部分组成,并以减灾效益为主,增值效益为辅,或只有减灾效益而没有增值效益。
一般工程的经济效益则主要是增值效益,而无减灾效益。
防灾工程的减灾效益是指由于防灾工程的存在可能减少的灾害损失,按照“有无对比”的原则,减灾效益等于“无防灾工程”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与“有防灾工程”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之差,而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主要取决于灾害的强度,承灾体的密度和防灾工程的减灾能力,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防灾工程的减灾能力主要取决于防灾工程的投资水平,因此,可以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定义为防灾工程投资的函数,即L=f(I),按“有无对比原则”,防灾工程的减灾效益与投资之间有如下关系:B1=L max-f(I)式中:B1――防灾工程减灾效益;L max――灾害最大经济损失;I――防灾工程的投资。
对特定的防灾工程来说,其增值效益直接取决于防灾工程投资的大小,B2=g(I)。
防灾工程总效益是减灾效益与增值效益之和。
B=L max-f(I)+g(I)式中:B――防灾工程总经济效益;L max――灾害最大经济损失;I――防灾工程的投资。
用以上式来计算每一项防灾工程的经济效益,再把所有的防灾工程经济效益求和,即得到矿山环境治理恢复项目的总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