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2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

有了黄金,要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欧洲人对黄金这种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A.欧洲人迫切的生活需要 B.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原因C.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因素 D.欧洲黄金产量严重不足2.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3.西欧某国的小学课本在《地理大发现》这一章选用了下面的插图,图中的航海路线反映了( )A.葡萄牙船队首次发现好望角的航行 B.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C.航海家达·伽马首次到达印度之行 D.航海家麦哲伦及其同伴的环球航行4.1493年,哥伦布完成第一次远航以后,带回了他在新大陆采集的“印第安人文明之花”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并广泛种植,极大地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

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哥伦布是彻底解决亚欧大陆饥荒问题的有功之臣B.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D.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5.17世纪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A.海盗劫掠B.组建商业公司C.贩卖黑人D.发展种植园6.在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B.遭受西方殖民侵略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D.爆发民族独立战争7.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8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9.《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既已榨取着世界市场,于是就使所有一切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关键在于( )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工厂成为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C.垄断成为生产组织形式 D.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0.“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A.始于纺织业 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以电力作为能源11.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

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于( ) 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C.经济全球化 D.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12.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

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13.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分解加快,这种“分解”主要是指A.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 B.农业和工商业分离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 D.小农经济为多种经济成份所取代14.中国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突出表现是A.中国丧失了大量领土和主权 B.中国海关管理权被外国人操纵C.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D.中国沿海地区被迫开埠通商15.“‘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三厂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口须运往外国市场……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三厂资本耗损殆尽。

”这段材料表明“公和永”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C.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16.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

此事说明(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C.洋务企业惧怕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17.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C.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D.军阀割据混战18.上图是作于1930年的漫画《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骤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和火苗:代表中国民族工业及其生产的产品(国货)B.破扇子:中国政府的鼓励、提倡和中国人民“实业救国”的决心C.狂风骤雨: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本国官僚资本的挤压D.漫画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曲折艰难发展19.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繁荣春天三次高潮,民族工业在这三个阶段中发展的相同点是A.一直受到中国政府的严厉限制 B.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C.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和限制 D.致力于工业结构的合理调整20.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①自然经济②民族工业③洋务企业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1.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保护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

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赶不上法国或巴西,赶不上我们自己,不在印度之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造成这种“奇怪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商品价格昂贵 B.中外消费观念不同C.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中国市场没有开放22.张裕公司之歌《葡萄美酒不夜天》唱到:“举杯回首望云烟,一八九二到今天,沧桑岁月创业史,溶进芬芳葡萄园”。

下列对“一八九二”的张裕公司表述正确的是()A.其性质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受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推动C.表明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产生D.反映民族资本在中国占主导地位23.中国传统的华冠儒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但从光绪三十一年起,清政府对传统的军服进行改革,陆续拟订了陆军、海军和巡警等新式服制。

这说明①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相矛盾②民间服饰变革之风对官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③清政府主动顺应服饰变革的潮流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4.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

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

”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25.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该诗反映了( )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C.西装传入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 D.西方饮食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人类的商业活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人类的经济活动由于世界市场的出现而第一次被广泛地联系在一起,而西欧国家对殖民地财富、资源、劳动力的暴力掠夺,是欧洲发展和兴旺的重要条件,也是亚、非、拉美灾难的根源。

材料二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不断完善,到1784年蒸汽机作为一种动力机,不但在纺织、采矿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还被推广应用到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化工等一系列工业部门,使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出现了蒸汽机时代的技术革命。

材料三电力时代主要体现在动力传输与信息传输两个方面。

与动力传输相关联,出现了大型发电机,高压输电网、各种各样的电动机和照明电灯。

与信息传输相关联,出现了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

这些伟大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并分析形成这一途径的根本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产生的影响。

(3)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对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

(4)你是怎样看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 1922年6月,上海的面粉厂开工者占总数的75%,7月份减少至40%。

1922-1926年,江苏省有5家新面粉厂成立,而倒闭者则达7家;天津的10家面粉厂有4家倒闭,其余6家屡经改组仍难以维持;东北的面粉厂则由原先的近30家减至十几家。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并简析上述特点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现状如何?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分析,指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由此得出什么启示?第二单元单元测试答案一、选择题1—5 CBDBB 6—10 BBAAB 11—15 AAACC16—20 DCCBA 21—25CABDB二、非选择题26、(1)殖民扩张与掠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的推动。

(2)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产品、交通运输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3)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进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深渊。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中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4)它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世界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27、(1)特点: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民国的建立激发了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2)现象:民族工业日渐萧条。

原因:“一战”后,列强重新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因素:帝国主义的侵略。

启示:民族独立式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