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荒漠化的防治王波PPT课件

荒漠化的防治王波PPT课件


(1)合理利用水资源 (5)控制人口增长 ①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避免土壤出现盐碱化。 ②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 增长。 ③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 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 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条件) 和大风吹扬(动力因素)。其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 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的进程。 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进程并 非起决定作用。
(2)土地次生盐渍化。成因:①在干旱、半干 旱和半湿润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②引水 灌溉,导致灌溉区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地盐分 集聚所形成的现象。土地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我 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思维拓展】 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成因和分布的不同。 热带荒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所致,地形和 洋流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热带荒漠区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 30°的大陆内部到西岸,典型的地区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纳 米布沙漠、西亚阿拉伯半岛和两河流域的沙漠、南亚的塔尔沙 漠、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的沙漠、北美洲西南部的沙漠、南美 洲的阿塔卡玛沙漠等。 温带荒漠由于深居内陆,再加上重重山岭的阻挡,海洋湿润 水汽难以到达,导致降水稀少。温带荒漠区主要分布在北纬 30°~50°的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中西部,典型的地区有 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中国境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 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
2.荒漠化的过程
3. 荒漠化的 表现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4.几种荒漠化的成因分析
(1)石质荒漠化。在我国的石质山地,由于山 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后,坡地的 水土物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水土流失, 导致土地性状全面改变,最终形成裸岩等难以利 用的土地,形成类似于荒漠的景观,这就是石质 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表现尤为明显, 主要原因是:①山地地形、坡度大、土壤层贫瘠, 极易造成水土流失;②降水多且集中,对地面冲 刷强烈;③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耕地、 砍柴伐薪等,造成地面植被破坏,使地表裸露, 失去保护。
内陆河流和山
不当
麓冲积扇地区
工矿交通建

邻近城镇或者
中不注意环
工矿开发区

气候与植被: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读图思考: 自东向西,自然植被是怎样变化的? 由温带草原过渡为荒漠草原,再过渡为荒漠。
考点三、荒漠化防治的 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 问题
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地形 的影响,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山脉 东侧的背风坡降水少,并受焚风效应的影响,气候干燥。
考点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 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 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 且常常起决定性的作用。二者的表现可综合分析为:
2021/3/3
2021/3/3
考点五、 归纳比较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问题和治理措施
生态问题
产生原因和危害
治理措施
东北平原的 黑土退化
黑土被开垦后,自然 ①对坡面、沟壑进
平衡受到破坏,土壤冲 行治理,并植树造林;
刷严重,黑土层变薄甚 ②增施有机肥料(施有
至沟壑纵横,土壤肥力 机肥、草肥、秸秆还
2021/3/3
(2)人为因素:是通过改变自然环境而起作用的,是目前水土流失 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 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2.水土流失危害的整体性分析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 、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如下 所示:
(2)人为原因 ①人口激增:人口激增加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②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表现为人类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
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具体如下表:
人为因素 所占比例
主要分布地区
过度樵采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过度农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 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水资源利用
2021/3/3
3.水土流失的治理 (1)主要的治理措施 ①工程措施,主要指针对水土流失情况的需要,采取土石方及混 凝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 续发生和发展。 ②生物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较轻的地方,采取种树种草、封山 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的措施。 ③农业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 土壤培育、品种改良,源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 指数等。 (2)成功的治理经验——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通过多年的探索,三大 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 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 题
(5)控制人口增长Leabharlann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考点四、区域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分析 1.水土流失成因综合分析 (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它是 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知识框图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 西北地区为例
考纲考向
【考纲概览】 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能够分析荒漠化的成因,认识荒漠化 的危害,提出防治荒漠化的措施。 2.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并能够提出 有关的治理措施。
考点1 荒漠化的概念及过程 1.图示荒漠化概念
以上内容可简化记忆为“三区”“三退”“三化” 与“二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