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训练之身体素质训练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身体素质训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羽毛球专项教学中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实践能力的提高。
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容易接受,且教学效果良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羽毛球;身体素质;训练1. 前言羽毛球运动具有移动速度快、身体灵活、战术变化多端、很强的技巧性和趣味性等特点,使人们非常容易对这项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积极性的调动决定了参与者在运动中必须承受极高的运动强度来进行此项运动。
羽毛球运动其强度大、移动快速、灵活等特点,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随着现代羽毛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竞赛规则的不断修改和完善,尤其是实行“每局21分,每球得分制”新规则后,与旧规则相比比赛中不再有“失球而不失分”的情况,“每球必争”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同时使羽毛球比赛时间缩短,运动员体力相对充沛,比赛攻防节奏加快,比赛的强度增大,对抗性明显提高,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成为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广州体育学院2010级羽毛球专修学生16名。
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检索和查阅了大量有关羽毛球运动员技术、身体素质、有关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现状、训练及现代训练理论等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与综合,了解和掌握与本研究有关的理论知识,为本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2.2.2实验法根据研究假设,以身体素质训练为施加因素,将实验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既有组间的比较,又有实验前、后的自身对照,从而准确地估计施加因素的效应。
实验后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判断施加因素的效果,从而得出结论。
学生从2011年9月—20011年11月共计12周,每周二次,每次课100分钟,共48学时。
实验组与对照组每次课羽毛球技术教学的内容相同,练习的时间不同。
对照组课的基本部分练习羽毛球技术;实验组课的基本部分分为两部分,60%的时间练羽毛球,40%的时间进行结合羽毛球技能的身体素质训练。
结合羽毛球技能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是本文实验的施加因素,旨在把身体素质训练渗透到羽毛球专项教学中去。
表1 实验组身体素质训练内容表周次身体素质训练内容一羽毛球掷远、3000米跑、四角跑×10、左右两侧跑×5、3分钟单摇跳绳二压韧带、用网球拍做挥拍练习、蛙跳;用网球拍做挥拍练习、30米跑三压韧带、拉橡皮条做挥拍练习、四角跑;压韧带、多球练习四多球练习、步法练习;多球练习、步法练习五多球练习、杠铃练习;多球练习、跳绳练习、腰腹肌练习六多球练习、看信号的步法练;多球练习、听信号的各种跑七多球练习、20米折返跑;多球练习、400米变速跑八多球练习、跳绳练习、腰腹肌练习;多球练习、步法练习九多球练习、3000匀速跑;多球练习、杠铃练习十多球练习、步法练习;多球练习、看信号的步法练习十一多球练习、杠铃练习、;多球练习、3000米跑十二多球练习、跳绳练习、腰腹肌练习;多球练习、20米折返跑2.2.3数理统计法在实验得出原始数据的基础上,用Excel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前后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来检查两组数据是否具有显著差异。
3结果与分析3.1 实验结果3.1.1身体素质概念我国运动训练学专家田麦久等把身体运动素质定义为运动员先天所具有的遗传方面的因素与后天经过训练而形成的在专项运动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机体持续运动的能力。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讲,人体在肌肉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目前国际上通常把身体的运动素质称为体能,其除了身体外形特征和先天的生物学特征外,还包括力量、爆发力、速度、灵活性、协调能力、反应速度、柔韧性、局部肌肉耐力、心血管有氧工作能力和一般耐力。
另外,还有一种叫做体适能的概念,将它分为运动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运动体适能主要包括反应、速度、肌肉爆发力、身体灵敏性和协调性等素质。
这是为竞技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为目的所追求的身体状态。
而健康体适能主要包括心血管能力、体脂成分、肌肉力量、耐力和柔韧等素质。
这是为了促进身体健康,预防感染疾病并提高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质量所追求的身体状态。
3.1.2 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身体素质指标测试数据T检验为了了解对照组、实验组实验前身体素质状况,对本组对象实验前的身体素质指标测试数据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
检验结果详见表2。
表2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身体素质独立样本T检验指标组别平均数标准差P值羽毛球掷远实验组8.81 0.03 0.50对照组8.81 0.04三千米跑实验组12.88 0.18 0.46对照组12.87 0.19四角跑×10 实验组 1.50 0.002 0.29对照组 1.51 0.002左右两侧跑×5 实验组0.36 0.002 0.25对照组0.36 0.001三分钟跳绳实验组332 2.05 0.41对照组334 4.78 实验前对研究对象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由表2结果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状况无显著性差异,属于同一总体。
3.1.3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身体素质指标测试数据T检验为了了解对照组、实验组实验前后体质状况,对本组对象实验前后的身体素质指标测试数据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
检验结果详见表3表3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指标对比(配对样本T检验)指标组别平均数标准差P值羽毛球掷远实验前8.81 0.03 -0.00**实验后9.00 0.04三千米跑实验前13.02 0.13 0.12实验后13.01 0.13四角跑×10 实验前 1.51 0.002 0.00**实验后 1.48 0.002左右两侧跑×5 实验前0.36 0.00 0.04实验后0.35 0.00三分钟跳绳实验前335 2.46 0.38实验后336 2从表3检验结果可看出,对照组通过一学期的羽毛球专修课程学习后,身体素质测试指标除了羽毛球掷远和四角跑×10有显著性差异,而其它三项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
羽毛球掷远之所以有进步,既有学生在练习羽毛球过程中上肢力量有所加强的原因,又有学生在练习羽毛球技术后,手臂的鞭打速度加快的原因。
四角跑×10的成绩在实验前后也有一些进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羽毛球专修课程学习后,步法移动的熟练程度增加造成的。
由此说明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状况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进步并不明显。
表4实验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指标对比(配对样本T检验)指标组别平均数标准差P值羽毛球掷远实验前8.82 0.04 0.00**实验后9.00 0.04三千米跑实验前12.88 0.18 0.00**实验后12.70 0.19四角跑×10 实验前 1.50 0.002 0.00**实验后 1.40 0.001左右两侧跑×5 实验前0.36 0.00 0.00**实验后0.32 0.00三分钟跳绳实验前332 2.05 0.00**实验后392 5.16从表4检验结果可看出,实验组通过一学期的羽毛球专修课程学习后,身体素质测试指标都具有显著性差异,由此说明实验组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有了很大的进步,身体素质增强。
从而说明教学效果非常好。
3.2分析根据羽毛球运动对其专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羽毛球运动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素质:3.2.1力量素质力量训练尤其需要从羽毛球技术动作的特点出发,来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
下肢力量训练中,在设计发展运动员向上弹跳力,向前、向左、向右蹬力的爆发力等训练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动作必须在半蹲或不完全半蹲状态下快速发力来进行训练,以此来发展下肢力量。
在发展上肢、肩带和躯干肌肉群力量时,要根据杀球动作所需要的展腰背、收腹、转体、展臂并回环向前下方下压所需要的力量,进行躯干的展、收和转体的爆发力训练和负重训练。
(1)负重练习。
用哑铃、实心球、砂袋、杠铃等器械,来发展力量素质。
其中包括用极限或极限下的重量来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用中等力量的杠铃来发展速度力量;用轻哑铃、实心球、砂袋来发展一般力量。
(2)克服自身力量和克服同伴阻力的练习。
采用俯卧撑、引体向上、收腹举腿、双臂屈伸、深蹲、弹跳等练习,对发展手臂、腰腹以及腿部力量有很好作用。
双人练习中,采用抗力、推拉等,也能很好地发展力量素质。
(3)采用其他的一些练习。
用拉力器、拉橡皮筋等以发展手臂及腰腹力量。
训练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弱点有选择地练,如小臂力量差就练腕力,可以通过小臂挥拍甚至矿泉水瓶来训练。
大臂力量差就练肩,最好办法是练双杠,采用双手撑杠起的方式。
此外,跳绳尤其是双摇跳是最符合羽毛球项目特点的身体训练方式,因为跳绳是全身的运动,既可以练腕力又可练挥臂的速率,更能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3.2.2耐力素质在球类运动中,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耐力,才能承受紧张激烈和长时间的比赛,并在最后阶段获得胜利。
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它所需要的耐力素质主要是速度耐力,即以快速反复多次运动的能力为主。
(1)在提高力量和速度时,如果在一定的强度下适当增加练习的次数和数量,就可获得一般耐力。
(2)长时间的慢跑或越野跑,是获得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
(3)反复做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坚持较长时间的抗小阻力练习。
(4)长时间进行的其他周期性运动,如自行车、划船等。
3.2.3速度素质速度素质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某个动作或位移某段距离的能力。
羽毛球运动的速度主要有三种: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及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
反应速度即指有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快速做出应答的能力,它是针对神经系统而言的。
如对“对手”发球刺激的反应速度。
主要训练方法如下:(1)听口令或看信号做各种起动跑,变速跑。
如:站立式、半蹲式、背向式等跑动练习。
(2)10m~20m变速、变向跑,要求运动员变速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的跑动。
(3)10m~30m加速跑,要求运动员由慢到快再突然加速跑至终点。
(4)10m~20m往返跑,要求运动员在这段距离内重复跑动。
(5)练习内容交换练习。
要求运动员在10m~30m内交换各种跑动内容并重复练习。
如前跑后退、侧身并步跑、后退突然转向前跑。
交换进行。
动作速度即指有机体快速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它是针对上肢整体运动而言的,如扣杀球的动作速度。
动作速度主要体现在手上的挥拍速度及下肢的蹬跨转体速度,在多球训练中进行后场连续的杀球,前半场的抽挡、扑推,后场被动的平抽及低重心的接杀吊,也是要采用少次数多组数的方法,打墙壁、哑铃挥拍、沙衣步法等也都能促进动作速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