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描述、表格类实验题-2020年高考化学易错题汇总(解析版)

描述、表格类实验题-2020年高考化学易错题汇总(解析版)

1.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A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说明该钾盐是K2CO3B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C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常温下,K sp(BaCO3)<K sp(BaSO4)D 将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得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使之褪色可证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答案】B2.基于以下实验现象,下列实验操作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测定常温时饱和HCOONa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 pH(HCOONa)<pH(CH3COONa)弱酸的酸性:HCOOH>CH3COOHB 向5 mL 2 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1 mL 1mol·L-1的CuSO4溶液,振荡后再加入0.5 mL有机物X,加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X中不含醛基C 向KBrO 3溶液中加入少量苯,然后通入少量Cl2有机相呈橙红色氧化性:Cl2>Br2D NaAlO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二者水解相互促进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答案】B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选项实验操作预期目的A 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分别浸泡在冷、热水中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B向盛有1 mL 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Cl 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另一种更难溶的沉淀C 苯酚和水的浊液中,加稍过量浓碳酸钠溶液比较苯酚与碳酸的酸性D向2支试管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H2C2O4溶液,再分别加入同体积不同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依据褪色时间来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答案】C4.下列对实验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实验事实解释用容量瓶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读数使所配溶液浓A溶液凹液面最低处高于刻度线度偏低用标准硝酸银溶液滴定溶液中氯离子时,标准液盛放在棕色滴B硝酸银见光分解定管中向10mL 0.5mol/L的氯化镁溶液中滴加5mL 2.4mol/L氢氧化钠Ksp[Cu(OH)2 ]<Ksp[Mg(OH)2 ]C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氯化铜溶液,沉淀变蓝漂白粉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钙能D 长时间存放的漂白粉的试剂瓶可用稀盐酸清洗溶于盐酸【答案】C【解析】A. 用容量瓶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读数,导致溶液凹液面最低处高于刻度线,从而使所配制溶液的体积偏大,根据c = 可知,最终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A项正确;B. 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故应保存着棕色试剂瓶中,做标准液时要放在棕色滴定管中进行滴定实验,故B项正确;C. 10mL 0.5mol/L 的氯化镁溶液中滴加5mL 2.4mol/L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Mg2++2OH- = Mg(OH)2↓,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按物质的量为1:2反应,则反应后氢氧化钠有剩余,再滴加氯化铜溶液,过量的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而不是沉淀的转化,因此,不能通过比较其溶度积的大小来解释该现象,故C项错误;D. 长时间存放的漂白粉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生成的碳酸钙沉淀易溶于稀盐酸中,故D项正确。

5.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内容结论A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含Fe2+B 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SO42-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C该溶液一定含NH4+纸变蓝的气体D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某液体,KMnO4溶液褪色该溶液一定含SO32-【答案】C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通过分析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结论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滴加KSCN溶液,观察到Fe(NO3)2样品已氧化变质A溶液变红向2mL ZnSO4 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相同温度下,Ksp(ZnS)<Ksp(CuS)0.01mol/LNa2S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取少量酸催化后的淀粉水解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氢氧化C淀粉已经完全水解钠溶液中和酸,再加少量碘水,溶液未变蓝AlO2-结合氢离子的能力比碳酸根D 向NaAlO2的试管中滴加碳酸氢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强【答案】D【解析】A、酸性条件下,NO3-能将Fe2+氧化为Fe3+,无法检验Fe(NO3)2样品已氧化变质,故A错误;B、ZnSO4 和CuSO4的浓度未知,所以不能根据向2mL ZnSO4 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Na2S 溶液,得出Ksp的大小关系,故B错误;C、取少量酸催化后的淀粉水解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再加少量碘水,因为碘可以与过量氢氧化钠反应,若碘反应后没有剩余,即使有淀粉存在,溶液也不会变蓝,故不能判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故C错误;D、向NaAlO2的试管中滴加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反应:AlO2-+HCO3-+H20= Al(OH)3↓+ CO32-,所以AlO2-结合氢离子的能力比碳酸根强,故D正确。

7.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证明反应速率会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而加快用3mL稀硫酸与足量纯锌反应,产生气泡速率较慢,然后加入1mL 1mol·L−1CuSO4溶液,迅速产生较多气泡B 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硝酸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C证明“84”消毒液的氧化能力随溶液pH的减小而增强将“84”消毒液(含NaClO)滴入品红溶液中,褪色缓慢,若同时加入食醋,红色很快褪为无色D证明氯化银的溶解度大于硫化银的溶解度向2mL 0.1mol·L−1硝酸银溶液中加入1mL 0.1mol·L−1 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几滴0.1mol·L−1的Na2S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答案】C8.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玻璃仪器A 分离乙醇和水的混合物分液漏斗、烧杯B 鉴别NaOH、Al2(SO4)3、Na2CO3、KNO3四瓶无色溶液试管、胶头滴管C常温下,用pH =13的NaOH溶液配制100mL、pH=12的NaOH溶液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D 用MnO2固体和浓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Cl2分液漏斗、烧瓶、导管、集气瓶、烧杯【答案】B9.下列气体的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不相符的是选项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A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变为红色该气体为S O2B将气体A通过灼热的CuO,黑色固体变红色,将产生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的)通入澄清石灰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A为COC点燃气体B,火焰呈淡蓝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无水CuSO4,无水CuSO4变蓝色气体B为H2D 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气体,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该气体为Cl2【答案】C【解析】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变为红色,故A不符合题意;B.CO+CuO Cu+CO2,黑色固体变红色,将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CaCO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不符合题意;C.CH4、H2等气体燃烧时,火焰均呈淡蓝色,均生成H2O(g),可使无水CuSO4变蓝色,故C符合题意;D.Cl2+H2O HCl+HClO,HCl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HClO使其褪色,D项不符合题意。

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推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选项操作及现象结论A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至紫色褪去氧化性:H2O2 >KMnO4 B在CaCO3中加浓盐酸并将反应后所得气体直接通入Na2SiO3溶液中,溶液变浑浊酸性:H2CO3> H2SiO3 C 向Na2S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非金属性Cl>SD将FeCl3足量溶液滴加到Mg(OH)2悬浊液中,充分震荡,悬浊液由白色变为红褐色溶解度Mg(OH)2>Fe(OH)3【答案】D11.下列根据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将石蜡油催化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该气体为乙烯B 向NaAlO2溶液中持续通入气体Y先出现白色沉淀,最终沉淀又溶解Y可能是CO2气体C向等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CuCl2、FeCl3溶液加FeCl3溶液的H2O2产生气泡较快Fe3+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较好D取CH3OONa溶液于试管中并加入几滴酚酞,再加热溶液红色加深CH3COONa溶液显碱性且存在水解平衡【答案】D12.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A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再向冷却后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检验水解产物中的溴离子B向乙醇溶液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确定乙醛中是否含有醛基C 向苯和酒精的混合液中加入金属钠确定苯中是否有酒精DC2H5OH与浓硫酸170℃共热,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检验制得气体是否为乙烯【答案】C13.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或事实解释或结论A 常温下,饱和亚硫酸钠溶液的pH小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常温下Na2CO3水解程度大于Na2SO3B向FeCl3溶液中滴入几滴30%的H2O2溶液,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加深FeCl3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该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C 灼热的木炭放入浓硝酸中,放出红棕色气体一定是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呈红棕色D 向2.0mL1.0mo1·L-1的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1.0mo1·L-1Mg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3滴1.0mo1·L-1FeCl3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说明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Fe(OH)3沉淀【答案】B【解析】A.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比较弱酸根的水解程度,应比较等浓度溶液的pH才能比较弱酸根的水解程度,故A项错误;B.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加深,则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并放热,则Fe3+能催化H2O2分解且该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项正确;C.浓硝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可能为硝酸的分解生成的二氧化氮,所以不一定是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呈红棕色,故D错误;D.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铁反应都生成沉淀,所以不能证明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Fe (OH)3沉淀,应利用沉淀的转化比较Ks p故D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