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竞争法课件.ppt

竞争法课件.ppt

(五)认定可能产生的效率
典型案例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诉 Staples公司等案
六、对反竞争经营者集中的制裁措施
对反竞争的经营者集中所采取的制裁措施主 要包括发布禁止令和予以处罚两大类,前者 用于对竞争状态的恢复,后者用于对违法行 为的惩戒。
(一)经营者集中禁止令 (二)处罚措施
以一次或多次连续罚款督促其实施禁止令;禁 止控股公司行使其在子公司的权利;解散已合 并的企业;停止营业或勒令歇业;宣布集中无 效;提起违法集中无效的诉讼等。
第四节 中国经营者集中的法律规制
一、中国经营者集中的立法概况
(1)1987年颁布的《关于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几点 意见》;(2)1988年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 法》;(3)1989年颁布的《关于企业合并的暂行办 法》;(4)1992年颁布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 机制条例》;(5)1993年颁布的《公司法》;(6) 1998年颁布的《证券法》;(7)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 《指导外国投资方向规定》;(8)2005年修订的《公 司法》;(9)2006年颁布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 内企业的规定》等。
理论研究
反垄断法对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 的控制方法有何不同
第二节 阻止一般集中的企业控股规制
一般集中是通过企业控股的方式实现的,因 此,对企业控股依法予以规制是控制一般集 中的有效方法。企业控股规制是日本反垄断 法为预防经济力量的过度集中而针对企业的 控股活动专门设置的一项法律制度,也是日 本反垄断法对世界反垄断法制建设的一大贡 献。
针对一般集中的三种类型,即控股公司式、 大规模非金融公司式和金融公司式,日本 《禁止垄断法》分别规定了相应的规范内容
一、禁止控股公司
日本《禁止垄断法》第9条规定:“禁止设 立事业支配力量过度集中的控股公司”, “公司(含外国公司,下同)在国内不得成为 控股公司”
立法背景
1997年日本《禁止垄断法》 何以对控股公司开禁
(3)经营者集中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种又快又好的 资金重组方式,有利于推动资源配置的合理进行。
(4)经营者集中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本国 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经营者集中对市场竞争的消极作用
其一,经营者集中会以消灭竞争者的方式形成难以 打破的结构性垄断;
其二,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可以通过经营者 集中进一步扩大规模,巩固垄断地位;
第三节 阻止市场集中的经营者集中规制
一、经营者集中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一)经营者集中对市场竞争的积极作用
(1)经营者集中有利于企业达到最佳经营规模,产生良 好的规模经济效益。
(2)经营者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现代化新产业发展 的客观需要,有利于诸如计算机行业、化工业、航天业、 机电业、汽车制造业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典型案例
布朗鞋公司诉美国案
四、经营者集中的申报与核准制度
经营者集中的申报与核准制度,涉及多方面 的内容,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规定多表现出 具体性和差异性
(1)确定申报与核准的管理机关。其一般为反 垄断执法机关。
(2)确定申报主体。其一般为依法负有报告经 营者集中各项事实义务的企业
(3)确定申报条件 (4)确定申报时间 (5)确定申报的内容 (6)确定审查核准的期限
第一节 经济力量集中的形式
经济力量集中的方式有许多种,日本经济法 学家丹宗昭信、厚谷襄儿在其《现代经济法 入门》一书中将其归纳为一般集中和市场集 中两大类
一、经济力量的一般集中
(一)经济力量一般集中的含义
经济力量的一般集中是指社会的经济力量向整 个国民经济领域或具有广泛范围的整个产业部 门中居领先地位的特定巨型企业长期流动所形 成的集中。
(四)测定可能产生的反竞争后果
1)集中可能产生支配企业或增强企业的市场支 配能力,增加市场集中度;
(2)竞争对手之间的集中会永久地消灭原有竞 争者之间的市场竞争,形成结构性垄断;
(3)虽有产品差别但同时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 之间集中会导致二者之间竞争弱化或消失;
(4)经营者集中会造成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障碍 或壁垒,减少新的竞争者参与市场的机会与可 能性,使市场结构趋于不合理,妨碍市场竞争 功能的有效发挥等
二、限制金融公司的股份保有
日本《禁止垄断法》第11条规定:经营金融业的 公司,持有国内公司的股份,超过其已发行股份总 数的5%(经营保险业的公司为10%)时,则不得取 得或持有股份。
除外的情形大体包括三类:
一是作为担保物(留置、抵押等)、代偿物而取得或占有 的股份;
二是证券公司作为业务活动而取得或占有的股份; 三是接受金钱或有价证券的信托,作为信托财产而取得
第七章 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控制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力量过度集中会导致垄断, 破坏竞争,损害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因而需要反 垄断法予以控制。经济力量集中的方式包括一般集 中与市场集中,与之相对应,经济力量过度集中的 控制制度也有阻止一般集中的企业控股规制和阻止 市场集中的经营者集中规制两部分组成。与其他垄 断控制制度相比较,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控制制度对 垄断的形成具有独特的预防功能。本章重点探讨了 经济力量集中的形式、阻止一般集中的企业控股规 制和阻止市场集中的经营者集中规制,并在此基础 上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我国经营者集中的法律规制问 题。
(二)经济力量市场集中的特征
1)市场集中的经济力量流动以特定的市场 或产业为界限,它只能反映市场结构状况, 而不能像一般集中那样反映社会的民主化程 度;
(2)市场集中对市场结构产生自始至终的、 绝对的影响,而不像一般集中那样,可能影 响市场结构,也可能不与损害双 重影响
二、经济力量的市场集中
(一)经济力量市场集中的含义
经济力量的市场集中是指经济力量向特定的市 场或产业中居领先地位的少数企业流动所形成 的集中
市场集中是特定市场或产业中经济力量的流动, 是反映特定市场上竞争程度和垄断程度的主要 指标,其实现方式主要是企业结合这里的“企 业结合”是企业实现市场集中的各种形式的总 称,包括合并型结合和控制型结合两大类
(一)经营者集中行为
经营者集中被认为是能够引起企业结构永久 性变迁的行为
这里的“企业结构变迁”是指企业的主体资 格被消灭、减等或某企业被其他企业所控制;
这里的“永久性”是指企业结构的变迁具有 持续性,并在实质上影响了有效竞争。能够 导致企业结构永久性变迁的行为有很多种, 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两类,即企业合并行为 与企业控制行为
一般性
(三)经济力量一般集中的类型
控股公司式
控股公司式是指以控股公司为经济力量流动归 宿的一般集中
金融公司式
金融公司式是指以金融公司为经济力量流动归 宿的一般集中,这里的金融公司是指银行、保 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
大规模非金融公司式
大规模非金融公司式是指以大规模非金融公司 为经济力量流动归宿的一般集中
(二)损害有效竞争
对“损害有效竞争”的认定需注意以下三方面问题: (1)“损害有效竞争”的具体内涵丰富而具有弹

(2)“损害有效竞争”指的是一种可能性而非业 已存在的事实。只需证明企业的集中确有损害有效 竞争的可能,法律即可禁止之。
(3)“损害有效竞争”可能性的判断需要考察多 种因素。主要包括:行业集中度;经营者集中后的 市场占有率;企业本身的规模;市场进入障碍;供 应与采购的自由度等。
一般集中的形成与巨型企业强大的经济实力和 扩张策略密切相关,是大企业经济支配力量向 社会各经济领域渗透的结果。
一般集中的程度通常用居于领先地位的巨型企 业的总资产额、资本额、销售额等指标占全部 企业此类指标总额的比例来表示,其实现方式 主要是巨型企业的控股经营
(二)经济力量一般集中的特征
一般集中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的民主化程度 一般集中的形成过程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 一般集中对有效竞争的损害具有绝对性和
或新设等企业结构变迁后果
企业合并三种方式
一是横向合并,即生产相同产品的生产者, 或者销售相同产品的销售者之间的合并;
二是纵向合并,即处于不同生产或销售环节 的企业之间的合并;
三是混合合并,即所经营的生产领域相互独 立且无关联的企业联合在一起的合并
2 企业控制
企业控制是指在不发生企业主体资格变化的 情况下,一个或多个企业对其他企业发生决 定性影响的情况。能够引起这种决定性影响 的方式有许多种,如一个或多个企业持有其 他公司的股份、取得其他企业的资产、受让 或承租其他企业全部或主要部分的营业或财 产、与其他企业共同经营或受其他企业委托 经营、干部兼任、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其他企 业的人事任免等
或占有的股份,但只限于委托者或受益者能够行使决议 权的,或者他们能够指导受托者行使决议权的
三、限制大规模非金融公司的股份保有
日本《禁止垄断法》第9条规定:经营金融 以外事业的股份公司,其资本额超过350亿 日元或者净资产额超过1 400亿日元的,其 取得或持有的其他国内公司股份的取得价额 的合计金额超过自有资本额或净资产额这两 数额中较大的那一个数额(此数额被称为 “基准额”)时,则不得超过该基准额取得 或者持有国内公司的股份
企业控制分类
一是财产型控制,即以一企业占有他企业财 产为基础所形成的企业控制,如股份保有、 购买债权等;
二是经营型控制,即以一企业掌握他企业经 营活动为基础所形成的企业控制,如受让或 承租他企业部分或全部营业、受他企业委托 经营等;
三是人事型控制,即以一企业享有他企业人 事任免与管理权为基础所形成的企业控制, 如干部兼任、决定他企业人事任免等
(三)经济力量市场集中的方式与分类
1 以集中的内容为标准的分类
财产集中 经营集中 人事集中
2 以集中是否引起企业主体资格的变化为 标准的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