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远古的传说学案
【目标要求】
1.识记与理解:
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2.能力与方法:
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有关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美德,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预习导学】
1.大约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
相传,在黄河流
域,和领导的两个部落十分有名。
在南方,领导的部落力量很大。
2.传说中是陶器的发明者,他还发现了许多可以治病的药物。
3.黄帝聪明能干,创制,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
传说中他还发明
了和。
4. 战胜以后,两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并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
构成后来族的主干。
5.华夏族尊奉的祖先是。
6.黄帝以后很久,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是、、,他们都是经过民
主推选实现的,在历史上这一制度被称为“”。
其中在治水的过
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问题探究】
你知道哪些远古传说?你是怎样看待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关系的?
【例题精析】
例1.(2007年重庆)禅让制的依据
是()
A.财产
B.武力
C.才德
D. 门第
【解析】“禅让”是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只有有才德的人才可能被推选当首领,谁最有才德,谁才能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故只有C项正确。
例2.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内地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A.黄帝陵
B.大禹陵
C.秦始皇陵
D. 中山陵
【解析】在古都西安和圣地延安之间有个黄陵县,那里有一座华夏始祖黄帝的陵墓。
每年清明时节,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祭奠敬拜,表达对黄帝的敬仰之情。
至今海
外华人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目标检测】
1.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该传说中“神农”是指( )
A.黄帝B.炎帝 C.尧D.舜
2.下列各项,与炎帝无关的
是()A.制作耒耜,教民耕种B.尝百草,寻药物C.创制历法 D.发明陶器
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
颂的是()
A.女娲 B.黄帝C.炎帝D.禹
4.今天汉族的前身
是( )
A.蚩尤部落 B.华夏族 C.匈奴族D.东夷部落
5.根据“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的选拔是由()A.前任部落首领任命B.部落首领推选
C.全体氏族成员表决D.德高望重的人竞选
6.传说中的原始部落联盟首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舜②尧③禹④黄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
7.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历史上称为( )
A.世袭制
B.分封制C.家天下D.禅让
8.《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的是 ( )
A.尧
B.舜
C.禹
D.启
9.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篇》
(1)《礼记》中这段材料讲的是什么社会时期的情况?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这种办法历史叫什么?
(3)举例说明当时是怎样“选贤与能“的?
(4)“贤”与“能”具体指什么样的品质?
【质疑反思】
【预习导学】
1.4000多炎帝黄帝蚩尤;
2.炎帝;
3.历法铜器车船;
4.黄帝炎帝华夏;
5.炎帝和黄帝;
6.尧舜禹禅让制禹。
【问题探究】
如盘古开天劈地、女娲炼石补天等。
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
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信息。
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不可否认里面有不少神话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一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历史事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目标检测】
1.B
2.C
3.B 4 .B 5.B 6.C 7.D 8.C
9.(1)原始社会时期。
(2)意思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应推选贤能与有才能的人当部落联盟首领。
这种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禅让”。
(3)相传,尧年纪大的时候,主动提出了后继人的问题。
部落首领们推举了贤能的舜。
尧对舜进行了长期的考察,舜的表现十分突出。
尧死后,舜便接替了尧的位置,担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4)既具有高尚的品德,又具有卓越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