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生过程性评价表
15教学环节清晰;过渡巧妙自然。
16无浪费时间与无助于目标达成的教学行为;教学组织语言简明、有针对性。
17能给学生充分的反思时间和空间,不拖堂
18训练和作业要求合理、全面,照顾学生个体差异。
综合评价
学习方法与能力
7自:主动预习,有自主学习环节,体现知识形成过程,学生能自悟发现结论。
8表达: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条理性。课堂积极交流、回答问题清晰。
9交往:在课堂中积极讨论、交流,能根据教学内容自己提出问题,能对教师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体现合作学习,互动积极。
教师教学行为
教学目标
10根据实际确定“三维”目标,不唯教参,切合实际,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符合学情与新课标理念。
11学生基本能达到预期目标,多数学生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教学方法
12教学方法灵活并适合课型;能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能联系所学知识有拓展。
13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教学中融入学法指导。
14问题的设置有启发性;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得到鼓励;学生的错误及时巧妙地校正。
教学过程
应用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数学问题上
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地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过程与方法
解题策略
能理解题意、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用不同方法解题
正确判断自己的解题过程
参与程度
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能否独立思考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合作交流
能否主动与同学合作
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数学学习的态度
专心听讲
认真完成作业
积极发言
数学兴趣
对日常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
是否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
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
总评(分数)
评价时间间隔为一周或一个单元
评价分五个等级1不好、2不太好、3一般、4较好、5很好。
小学数学四年级学生过程性评价表
评价的内容
具体表现
评价
一级项目
二级项目
不好
不太好
一般
较好
很好
知识与技能
理解
能描述数学对象的特征和由来
说出与它有关的数学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会正确解答
认识
从具体事例中,找出或能举例说明其有关的特征
根据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辩认出这一对象
操作
能借助相关学具理解相关内容
能初步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测量
总评由教师进行。
学生数学学业水平评价量表
课堂观察和课余交流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权重
等级
得分
A
B
C
学生学习状态
学习兴趣与态度
1喜欢:对数学学习表现出较浓的兴趣,对日常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在课堂中表现活跃
5
5
4
3
2自信:积极大胆举手发言,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是否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
3坚持: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遇到困难能寻求帮助,能独立找到解决办法。
学习行为与习惯
4倾听:在课堂上学会倾听,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注意力集中,善于倾听问题。回答问题有针对性。
5思考:学习过程中思维活跃,会分析问题,思路清晰、有序、完整。善于反思质疑。有创新思维。
6练习:正确、独立完成、方法好,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整解题策略、形成初步技能。书写规范、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