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课件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 影响的新因素。
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有何认识?
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
隶书 草书 楷书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东晋 王羲之 唐代 怀素、张旭
唐代
欧阳询、颜 真卿、柳公权
行书
兼有楷书、草书的长处, 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东晋 王羲之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国画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 文人画 成就最为突出。 文人画特点 集诗文画印为一体“画中有诗”
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B )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3、(2012江苏,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 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 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 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 (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 商业的发展; 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 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 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 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 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A 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A. 《诗经》 B. 楚辞 C. 汉赋 D. 唐诗
4、(2013江苏,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
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
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楷体汉字 执 王 臣 劓
(
)
D
甲骨文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0分)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
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 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 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北宋:婉约派柳永、豪放派苏轼 南宋:婉约派李清照、
豪放派辛弃疾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四大名著、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句子长短不齐 便于抒发感情
题材广泛 通俗生动 数量多,题材多,反映 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字体
特点
书法大家
小篆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秦代 李斯
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1、(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2题)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
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
“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
官
方
()
书
体 A?
2、(2008江苏单科,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 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材料五 〔卜儿云〕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 去?〔正旦唱〕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材料六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 恼,堕下泪来。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文学发展有何趋势?
历史时期 主流形式
名家及名作
特点
西周至春 秋 战国 汉 唐 宋
元 明清
诗歌 楚辞 汉赋 诗歌
词
元曲 小说
《诗经》
四言为主; 现实主义色彩
屈原《离骚》
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 诗仙李白《蜀道难》 诗圣杜甫《三吏》《三别》
楚国方言,易于表达感 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辞藻华丽 内容丰富
风格多样,数量庞大 诗歌的黄金时期
2014年高考考纲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 古代文学 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形式的时代特色。
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 古代艺术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各历史时期的文学成 就,及文学特色。书画 艺术成就。
理解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和社会存在的关系;特定的文学艺 术形式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材料一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屈原《楚辞·离骚》
材料二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 谷为之荡波。
——司马相如《上林赋》 材料三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材料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
娱乐演艺场所
──《汉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
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 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
特征:大一统。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 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 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 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 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 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追求借物抒情写意
京剧
正式形成:道光年间,“徽汉合流”,京剧正式形 成。
成熟: 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
在中国古代不同的时期出现了不同的文学形式,结合 下列材料分析。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 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 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 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