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变传统教育观念__更新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教育观念__更新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更新课堂教学模式
屯脚小学李兰
在知识快速发展的信息世界中,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轰轰烈烈的教育体制改革在我国已经全面展开,不难发现这场改革不仅仅是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变革,更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变革,既力求突破传统教育的弊端,又在已有教改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发展和创新,从而实现课程的现代化。

我们小学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主体,责无旁贷, 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更新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改新要求。

主要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加强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改变教学策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就要求教师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作用,适应学生的学习,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呼声。

高质量的人材,来源于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则取决于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一、精心策划和组织教学活动
1.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

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活动,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两部分组成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着想,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命体。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漠视学生做人的尊严,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特别是要正确对待那些智力发展迟缓、不听话
的学生,要做到不体罚,不当众批评,乃至打击报复。

顾明远教授讲过一句话: “中小学生个个是嫩芽。

嫩芽就要进行保护,嫩芽就来不得半点伤害,一旦伤害可能会造成终身残疾。

”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因材施教,突出教育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人成才。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第一,树立正确的教学价值观。

生物学科的教育目标应放在人与自然的开放系统中,从生物科学自身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角度,提出体现当代社会需要的生物学科教育的知识、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标。

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活动才是有用的付出,有意义的劳动。

第二,树立教学本质观。

以往的教学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互动,无法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不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不把运动的、变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现象,尽可能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触摸”,生物课将不是真正意义的生物课,其本身亦将缺乏生命力。

第三,树立教学开放观。

新课程强调,教学应是开放的学习过程,打破传统封闭保守的教学模式。

首先我们要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其次还应加强教学双方、教学与社会、教学与环境的交流,以各种生物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到大自然、到大社会中去观察、调查、实验,从爱护一草一木,饲养小动物到参与生物科技活动,使其体验到生物科学知识、技能之于人、自然、社会的价值。

第四,转变课程观,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以往的课程只是教学计划、教材、教参等文本,而现代的课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了课程的开发与创造。

这一切皆由教师来把握并加以整合,从而形成现实的课程,即教学过程。

可见,教师起主导和桥梁作用,是实施课程的关键因素,学生起主体和参与作用,是实施课程的根本。

第五,树立轻教重学观。

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教轻学,而新的课程方案强调重学轻教,要求教学中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相长。

为从根本上转变重教轻学的倾向,新课程把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主流学习方式而加以提倡。

纷繁
复杂的生物世界,有着太多的神奇和奥秘。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科学探究的历史。

第六,摈斥棍棒教育,树立人文教育。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棍棒教育根深蒂固,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也发人深思。

难怪大教育家陶行知说: “棍棒之下出孝子,但你的棍棒可能打掉一个爱迪生,可能打掉一个瓦特,打掉一个牛顿!”我们应该树立新的人文观念,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争取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三、更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师能够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的根本保障,它包括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观念的更新和教师自身学习观念的更新。

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教学的至心转移到教学生“学会学习。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世纪,生命科学将成为主宰人类发展的领头科学, 在基础教育阶段,生命科学又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扎实的生物基础知识是生物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生物科学素养更是新世纪的要求。

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积极构建多维课堂教学模式,做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师。

教师教学观念更新同时也包括教师自身学习观念的更新。

教师在信息社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

基础教育时期是促成或扼杀儿童好奇心的关键时期。

如果有一个适合的环境,好奇心就会自然的继续发展,从而进一步形成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需的。

小学生在真实的事物面前会有许多的不理解,但是,不理解的东西越多,不理解的思想越能使小学生深感惊奇或诧异,由此出现的激奋、惊奇、诧异就越能够纠正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衰弱、萎缩状态,唤醒正在沉睡的脑细胞,迫使大脑加紧工作,积极活动。

如此,在学生大脑里产生许多“为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恢复学生高度的求知欲和好学精神,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求数学知识的奥秘。

新奇和惊讶之感是思考的开端。

例如,同样在教学路程应用题这一块内容时,在编排应用题的内容上,我适当地编一些有关学生(或小组)干活、开车、走路、做练习题比赛等等内容,把自己完全进入到应用题实际生活中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能帮助学生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

2.能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

有人曾经说过:听了,一会儿就忘了;看了,就记住了;动手操作了,就理解了。

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手是脑的老师,听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手上有丰富的神经,每一根神经都与大脑相通相应。

手在大脑的指挥下活动,大脑在手的活动过程中直接认识事物,认识得快,认识得深,有时会起到眼耳等器官起不到的作用。

所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某些知识是必要的,是高效的。

喜获动手也是儿童的天性之一。

3.要不断地改变教学形式,使其丰富多彩。

如果每天重复做同一件事情,会很不情愿。

学习也一样,每天总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也会厌倦,导致厌学、学习成绩大大降低,同样的知识,教学方法经常改变,小孩喜欢新鲜,学习兴趣就会明显提高,有了兴趣,就有了力量,学生的主动性就能得以发挥,效果事半功倍。

四、总结
教师的本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水准,教师才有可能进行教学,而要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分析能力,教师必须理解学科知识是如何创立、构建并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

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隨着科学涉文化的发展和更新,教师就更有必要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且涉及一些相邻学科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