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忻府区气候资源状况及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作者:张红梅李爱贤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21期
摘要适宜的气象条件,包括温度、降水、湿度和光照等要素是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
通过对忻州市忻府区气候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给出了日照时数、降水和相对湿度等农业气象条件的分布状况,并描述了其对当地农作物的影响,这为更好地实践“气象为农”服务提供了科学参考。
关键词气候资源;农业气象条件;山西忻州;忻府区
中图分类号 S1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305-01
一定的气象条件是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1-3]。
当这些气象条件的组合对作物的生产有利时,能形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农业自然资源;反之,当气象条件的某种组合对农业生产有害时,将不利于农作物生长[4-5]。
分析气候资源状况和气象条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农业气象服务的基本任务。
国内有关农业气象条件和农业气候资源研究一直是农业气象研究的热点内容。
现对忻府区气候资源状况及农业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实践“气象为农”服务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 忻府区基本农业气候资源概况
山西省忻府区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地区。
其东西宽约为55 km,南北长约43 km。
自古以来忻府区一直是农业生产和商贸集散的重要地区,有“三关总要”、“晋北锁钥”的美称。
忻府区的地形自西向东逐步倾斜,北、西、南地区为三面环山,东部地区较为开阔和平坦。
忻府区有3条主要的山脉,分别为云中、系舟和五台山脉。
忻府区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春温高于秋温。
无霜期平均167.1 d。
2 忻府区日照条件分析
太阳主要通过光照强度、光质和光照时间影响植物。
光合作用是影响作物生长最重要的过程之一。
在自然条件下,只有达到一定的光强,农作物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从而产生养分以保证植物的生长。
因此,日照条件是评价地区农业气象条件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从表1可以看出,忻府区的年日照时数在1 914 ~2 797 h间变化。
其中12月的日照时数最少,仅有1 914 h,只占全年的7.0%;5月的日照时数最多,为2 797 h,占全年的10.3%。
11月至翌年2月的日照时数较少,各月的日照时数不超过全年的7.5%;3—5月,日照时数逐渐增加;5月为全年日照最充足的月份;6—10月的日照條件逐渐减少。
总体看来,忻府区的日照条件较为丰富,尤其是在作物生长关键季节内的日照时数较多,光能资源非常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3 忻府区湿度和降水条件分析
水也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条件。
农作物从发芽、出苗、生长、成熟等生命活动均在水的参与下进行,一个地区空气湿度和降水条件是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气象条件。
从表1可以看出,忻府区的相对湿度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在1—5月忻府区的月平均相对湿度均在50%以下。
进入6月后相对湿度开始增加,6—8月相对湿度从53%增加至74%。
7—8月是忻府区湿度最大的月份,10月以后湿度逐渐减少,至12月相对湿度减少至52%。
忻府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其中7月的降水量为1 043 mm,8月的降水量为1 144 mm。
6月和9月的降水量均在500 mm以上。
5月和10月的降水量分别为297 mm和236 mm,其他月份的降水量相对较少。
其中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是1月和12月,其月平均降水量不足20 mm。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忻府区的降水量和湿度虽然绝对值并不是特别大,但其时间分布对农作物生长相对比较有利。
在作物生长初期的4月和5月,有一定的降水量和湿度,但绝对值较小,可防止春旱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在农作物生长最为旺盛的6—8月,降水相对较多,空气较为湿润,气象条件能够基本满足大部分作物生长的需要。
但要特别注意极端降水时间造成的田间积水过多等各种灾害事件的发生。
在9—10月的作物成熟季节,降水相对较少,比较利于作物的收割和晾晒。
冬季忻府区的降水和湿度相对较小,较有利于农作物越冬。
4 参考文献
[1] 涂仁忠.浅析温度、水份、风等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0(33):141.
[2] 李文峰,杨晓莉,于伟娟,等.气象信息化在许昌现代农业的应用与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10(7):111-113,120.
[3] 李艳春,李凤霞.青铜峡市气候资源状况及农业气象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344-346.
[4] 姜智.CAWS600型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温湿度差异的初步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3(5):31-33.
[5] 陈成国,石慧兰,王桂兰,等.自动与人工气象观测要素的差异及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5):20222-20224,2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