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气候资源

农业气候资源

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 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东南向西北递增。从大兴
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 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特别丰富。 太阳辐射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般来说,太阳辐射量越大,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对农业生产产 生有利的影响。比如新疆南部绿洲农业发展棉花生产,充分利用的就 是充足的光照和丰富的太阳能,再比如青藏高原上雅鲁藏布江谷地农 业单产较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太阳辐射强,光照足。
业生产对象和农业过程的关系。 2,气候条件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之间的关系。 3,气候条件与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之间的关系。 4,气候条件与农业技术措施之间的关系。
7
二、重要的农业气候资源
(一)光资源
1,光资源与农业
λ>3.00μm(无线电波) 不明 1.0~3.0μm(远红外线) 可被植物吸收转为热能,影响体温和蒸腾 1.0~0.72μm(近红外线) 只对植物伸长和光周期起作用 0.72~0.61μm(红橙光) 可被叶绿素强烈吸收,光合作用最强 0.61~0.51μm(黄绿光) 低光合作用与弱成形作用 0.51~0.40μm(蓝紫光) 强的光合作用与成形作用 0.51~0.40μm(蓝紫光) 强的光合作用与成形作用 0.40~0.32μm(紫外辐射)起成形和着色作用,使植物变矮、颜色变深、 叶片变厚等 0.32~0.28μm(紫外线) 对大多数植物有害 λ<0.28μm(远紫外辐射) 可立即杀死植物
第九章 农业气候资源
第一节 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 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与利用 第三节 农业气候区划
1
第一节 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
农业气候资源:是指气候条件中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产生 经济价值的物质和能量,是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 气候条件,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
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 1,整体性和不可替代性
主要为四川重庆贵州 大部分地区其中四川
盆地为低值中心
12
为什么东南少西北多?
东南地区靠近海洋,阴雨天气多日照时 间较短,太阳辐射少。 为什么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乏?
青藏高原:①地势高,空气稀薄;透明度高;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②纬度较低, 太阳辐射强。 四川盆地:周围高山环绕,水汽不易扩散阴雨天 气多,晴天少,太阳辐射弱
微观角度:由于地形、海拔等下垫面微地貌的作用,造成气候资源小范 围的非地带性差异。
4
4,农业气候资源的可调节性 农业气候资源具有可调节性,人类可以改善 局地或小范围的环境条件。如设施农业等等
5




辐面ຫໍສະໝຸດ 气射辐辐


地面
低层大气
温 室 效 应
6
第二节 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与利用
一 农业气候资源分析的内容 1,光、热、水等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农
从叶绿体光化学的角度,光能转化率(光能利用率)最高 为20~25%;但由于植株的反射、株间漏光、自身呼吸消 耗等原因,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的理论计算值一般可达6.0~ 8.0%,而实际生产中仅为0.5~1.0%。
10
2,年太阳总辐射量
我国太阳辐射能时空分布规律 (1)、 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们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
8
绿色植物能接受的太阳辐射在0.3~0.75µm之间,这部分对植 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作用的辐射,称为生理辐射。
对植物光合作用有益的太阳辐射,即具有光合效应的辐射, 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
9
单位面积植物产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植物利用光能的多少 (光能生产潜力),这一方面取决于各地光能资源的优劣 ,同时植物利用光能的效率。
14
4、年日照时数
我国年日照时数变幅在1200~3400h。西部多于东部,北部高于南 部,从东南向西北增加。
秦岭淮河以北和青藏、云南高原东坡以西的高原地区年平均日照 时数都在2200小时以上;青岛、兰州一线,即北纬36°以北地区,除 了东北的北部和东部以外,日照时数都在2 600小时以上;锡林浩特、 呼和浩特、银川、西宁、拉萨一线以西北的内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 数在3 000小时以上,是中国日照最多的地区,
3
3, 农业气候资源的不稳定性 时间上的节律性与波动性
由于太阳辐射季节、昼夜的周期性更替,造成了气候资源的节 律性变化,形成了各地区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节律性变化不是绝对固定的而是有所波动,甚至出现异常变化,这种 波动往往具有随机性。
空间上的区域差异性
宏观尺度:地球运转特点、地表的海陆分布的差异,造成气候资源地带 性的纬度差异和海陆差异。
但是光照足,太阳辐射强,并不是意味着热量充足,可以种植热带 或者亚热带作物,比如新疆天山地区,虽然太阳辐射较为丰富,但是 这里种植的糖类作物仍然是甜菜。由于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保 温作用差,温度较低,热量不足,又成为农业发展的不足条件。
11
主要为南 疆陇西、 青藏高原 大部和内 蒙古高原 西部、青 藏高原为 高值中心
光、温、水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产生综合效应,通常 一个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
光合作用中,光、温、水缺一不可,不可替代。
2
2,时段的有限性和无限循环性 在一定时段内,一个地区获得的光、热、水等资源数量 是有限的,形成了气候因素对生产生活的限制性。 从长时间利用的角度看,气候资源是再生性最强、最稳 定的可更新资源。
淮河、秦岭以南,青藏和云南高原东坡以东的地区,年平均日照 时数多在2000小时以下,是我国少日照地区。其中四川盆地、贵州大 部分地区是少日照的中心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不到1400小时。该中 心地区中四川盆地西坡、川东南、黔西北、鄂西南交界地区年平均日 照时数更在1200小时以下,有些地方甚至不足1000小时。中国日照最 少的台站就出现在四川盆地西部和滇东北地区。例如云南盐津952.1小 时,四川荥经95O.9小时,芦山949.0小时等。而四川宝兴为791.3小时 ,即平均每天仅有2小时10分钟的日照时间。
13
3、生长期太阳总辐射量
农业气候学将日平均气温≥0℃的时期作 为 作物的生长期。日平均气温≥10℃的时期作为 喜温作物的生长期。 ≥0℃的时期的年总辐射量西部和北部多。 ≥10℃的时期的年总辐射量西部少,东部多,南 部多,北部少。
从生长期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来看,西部和北部 多,但因温度低,降水少,生长季短而影响了 光能资源利用率,因此,西部光能生产潜力巨 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