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

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

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
发表时间:2013-03-05T09:21:39.9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9期供稿作者:陈岚[导读] 探讨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后的护理配合,以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陈岚(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脊柱外科 445000)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后的护理配合,以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我科腰椎结核行腰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记录比较两组的下床时间、出院时间、并发症情况。

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痊愈时间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术后肺部感染、尿潴留、术后再出血等并发症,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能明显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缩短患者的术后痊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结核清除植骨融合术护理配合
腰椎结核是成年人脊柱结核的好发部位,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外,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腰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腰椎结核治疗中应用广泛。

但该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患者所需愈合时间较长。

因此,临床护理对患者治疗效果影响较大,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即探讨腰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措施,寻求更好的护理方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我科腰椎结核行腰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25~47岁,平均年龄(33.4±7.2)岁,病程3~7年,平均病程(5.5±
2.1)年。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

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因素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采用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

1.2.1服药护理干预结核患者需长期服用结核药物,患者术前结核药物不能停用。

1.2.2术前护理干预心理护理:患者及家属对于手术都有一定的恐惧心理、紧张情绪等,手术前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医学知识的教育,使其了解疾病和手术的原理,缓解其不安的情绪。

营养护理,结核是病程长的慢性疾病,长期患病对病人的消耗很大,手术对患者是较大的应激刺激,患者术前应注意营养的补充,如多补充蛋白、水果等。

手术前训练:患者手术之后需要长期卧床,需要在床上大小便等,术前进行训练,否则患者术后易因不适应造成便秘、尿潴留等;术后伤口痛,患者不敢咳痰,应教会其正确咳痰方法,减少术后肺部感染。

1.2.3术后护理干预生命体征监测: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因手术出血较多、创伤较大,应密切观察。

引流管护理:定期检查引流管,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清洁,减少感染可能;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堵塞造成积血等不能排出,引起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1.2.4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1.3评价指标观察记录两组下床时间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完成。

计数资料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下床时间、出院时间见表1。

表1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下床时间、出院时间
3 讨论
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其手术出血量较多、创面较大、麻醉程度较深,对患者痊愈影响较大。

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其痊愈时间,十分必要。

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护理干预方式有,服药护理干预,对药物的副作用对症护理,减轻患者不适。

术前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及家属不安的情绪,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

营养护理:给予患者高蛋白食物,新鲜水果等,使其营养均衡,应对手术。

手术前训练:患者提前适应术后减少相应并发症。

生命体征监测:术中出血量较大,患者血管损伤,检测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再出血等危险情况。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为(6.7±2.1)d,对照组为(9.6±2.7)d,实验组住院时间为(12.5±3.2)d,对照组为(15.9±4.4)d,实验组较对照组痊愈时间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如肺部感染、尿潴留、术后再出血等,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恰当的护理配合措施能缩短患者痊愈时间,且并发症大大减少,效果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能明显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缩短患者的术后痊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任翔,姚以民,陈施展,等.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田[J].颈腰痛杂志,2009,30(3):258.
[2]丁江平,翁习生,王斌,等.经脊柱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54-57.
[3]王妹南,梅丽娜,侯筱菲,等.局部持续化疗和持续引流治疗脊柱结核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3C):767.
[4]张秀琼,汤逊,王娜,等.AF系统内固定与椎椎环形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4,10(4):336.
[5]张国香,周敏.50例颈椎前路于术病人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J].个利护理,2008, 6(6A):1465.
[6]付启梅,王晓珍.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内定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75.
[7]金大地,陈建庭,张浩,等.一期前路椎体间植骨并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J].中华骨科杂志,2005,(38):900-9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