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考题2食用菌:可食用的具有肉质或胶质子实体的大型真菌。
3名贵食用菌:名贵食用菌是指生产量少,具有营养价值、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高的食用菌4无公害食用菌:按照我国有关无公害食品的要求和规定,来生产的食用菌。
5食用菌栽培原料:适合食用菌栽培的树种;菌草;农作物秸杆;竹木厂边脚料。
6食用菌发展趋势:(1) 向高效益发展;(2) 向高质量发展;(3)向工厂化和规模化发展; (4)向增值化发展。
7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1) 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增产增收;(2) 大量利用秸杆和粪肥,变废为宝;(3) 改良土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4、营养保健,有利人体健康。
8毒菌中毒的急救措施:1.催吐;2.洗胃;3.导泻;4.服用觲毒葯;5.送医院治疗。
9鉴别毒菌的方法:一、看生长地带。
二、看颜色。
三、看形状。
四、看分泌物。
五、闻气味。
六、是测试。
七、是煮试。
八、是化学鉴别。
10无公害食品生产有三大类技术指标:①产地环境条件,②过程技术保证,③产品质量标准。
11优质食用菌的特征:1.具有食用菌固有的营养价值;2.具有食用菌固有的口感和风味;3.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4.具食用菌特有的外观。
12影响食用菌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1.生产成本,2. 售价13高效生产的技术选择1.工业化生产;2.农业式规模集约生产;3.农业式分散生产14食用菌产品市场:国际市场;国内宾馆饭店和超市;自由市场和收购产品的企业15孢子印: 孢子按菌褶排列方式散落在纸上形成的图纹16子实体:产生有性孢子的肉质或胶质的大型菌丝组织体.17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由菌丝片断伸长分支或直接产生无性孢子的过程。
18初生菌丝及其秲点:刚从担孢子萌发出的菌丝为初生菌丝。
其秲点:菌丝细,分支少,生长慢,生长期短,一般不结实。
19菌丝体特殊形态类型: 菌索;菌核;子座20通常根据菌盖直径的大小划分型菇:将菌盖直径小于6 cm的称为小型菇,菌盖直径在6~10cm 称为中型菇,大于10cm称为大型菇。
21次生菌丝及其秲点:次生菌丝是由两初生菌丝质配而成。
.次生特点:菌丝粗壮,分支多,生长快,多以锁状联合方式分裂,生理成熟时形成子实体,生长期长。
22食、药用菌,种类有:耳类(木耳、银耳等)非褶菌类(猴头、灵芝等)伞菌类(平菇、香菇、草菇等)腹菌类(竹荪、马勃等),23食用菌依营养物质及营养方式划分:木生类;粪生类;土生类;虫生类;菌根类。
24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生长因子。
25菌丝体生长期,适宜的C/N 20:1;子实体发育期,适宜的C/N 30~40:126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条件:温度;水分;通气;PH ;光照。
27菌种:狭义地讲,菌种即经工人培养并供进一步扩大繁殖用或生产用的食用菌的纯菌丝。
一般是具有结实能力的双核菌丝。
28菌种分离:将有价值的子实体的局部组织、孢子或基内菌丝移接到斜面试管培养基上,获得纯培养菌丝的操作称为菌种分离。
29母种菌种培养基按营养物质种类分类:l.天然培养基 2.合成培养基 3.半合成培养基30紫外线灭菌使用有效距离:1.5-2.m,理想波长:265 nm。
30w紫外灯照30 min→避光30 min。
31甲醛消毒用法:喷:5%,熏:10 ml/m3+ 5g KMnO4。
32气雾消毒盒用法:2-6g/m3→点燃(熏30min以上)33漂白粉使用:2%-5%浓度洗刷、喷雾、浸泡,湿处可干撒,作用约30min。
34熟石灰使用:1%-2%拌料,5%~10%喷、浸、刷、喷,干撒湿环境或霉染处。
35菌种类型:1.原始母种,2.再生母种(一级种,试管种),3.原种(二级种),4.栽培种(三级种)36PDA培养基配方: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18g、水1000ml37高压锅使用步骤:装锅→加热排气→升压→保压灭菌→降压出锅38高压锅使用注意事项:灭菌时间和压力因物而异;升降压力要稳;灭菌时间从保压时算起;压力降至“0”才能开盖39气雾消毒灭菌法要求:密闭条件下保持一定时间40液体菌种制作的特点:原料来源广泛;菌丝体生长快速;生产周期短;工厂化生产、无季节性;41优质菌种的标准:菌种的纯度要高;菌丝色泽要纯正;菌丝要粗壮,分枝多而密;培养体要湿润,含水适宜;具有每品种特有的清香味,不可有霉、腐气味。
42菌种检验方法:直接观察;显微镜检验;观察菌丝长速;出菇实验43平菇子实验体形态特征44平菇颜色,形态多样,子实体的共同形态特征是:菌褶延生,菌柄侧生。
45生长发育过程46原基期白色瘤状物;桑椹期粒状物;珊瑚期长短不齐的杆状物;成型期短杆顶端分化出小扁球;幼菇期菌盖小、菇体硬实、颜色深;成熟期菌盖边沿较薄、色较浅、较软。
47平菇生长对温度的要求48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4~28℃,不品种若有差异;平菇子实体生长分化、发育最适温度;低温型:10-15 ℃;中温型:15-20 ℃;高温型:20-28 ℃;广温型:10-28 ℃。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子实体生长越快,菌盖越薄,色泽越浅。
平菇子实体分化时需昼夜温差8-10℃。
49平菇生长对光照的要求50平菇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光反而抑制菌丝的生长。
子实体的发生或生长需要光,特别是子实体原基的形成。
51栽培方式52根据原料处理:生料栽培;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53根据栽培场所:有室内栽培、与农作物间作(玉米或大豆)、塑料大棚栽培等。
54根据原料存放:袋栽培,床式栽,层架式栽培,埋土栽培。
55平菇对农药的敏感性56平菇对敌敌畏过敏在菇房使用敌敌畏杀虫后,子实体会向上翻卷形成“鸡爪菇”。
57香菇食、葯用价值57.1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菌类食物。
香菇含有水溶性鲜味物质,可用作食品调味品。
常食香菇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防癌抗癌: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等起治疗作用。
58香菇生长对温度要求58.1香菇是低温和变温结实性的菇类。
香菇原基在8-21℃分化,在10-12℃分化最好。
子实体在5-24℃范围内发育,8-16℃为最适。
59香菇栽培原料、栽培方式59.1栽培原料:阔叶树木屑、棉籽壳、麦皮、石膏、糖等。
59.2栽培方式:段木栽培、菌砖栽培、塑料袋栽培和菌袋覆土栽培60育花菇催花措施60.1时机:菌盖直径达2~3cm时60.2措施:白天,揭膜降温约至15℃降湿约至60%保持日晒;晚上,盖膜增温28~35℃;湿度增加15%;保持3-4天,菌盖形成花纹。
61香菇转色作用与时机61.1转色时机:菌丝袋满,浓白,局部出现褐色,有部分瘤状物出现。
61.2转色方法:促丝徒长:要求,控温、保湿、少通风;措施,头4天不通风,后少通风,光线暗气温:20℃左右,湿度:85%,直至菌丝浓白,约2mm长。
促丝倒伏:措施:加强光照、通气、温差、干湿差;注意:黄水多时:喷洗1~2次/天连喷2天(未脱袋的扎眼放水)62双孢蘑菇菌食葯用价值62.1双孢蘑菇菌肉肥厚、细嫩,营养丰富,历来有"植物肉"之称。
双孢菇对病毒性疾病有一定的免疫作用。
其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63双孢蘑菇用途63.1可食用:鲜菇味道鲜美,罐头行销国内外。
63.2药用:制成肺炎辅助治疗剂—健肝片64提取:利用深层培养蘑菇菌丝体,生产蛋白质、草酸和菌糖等物质。
65双孢蘑菇生长对温度的要求65.1蘑菇属于恒温结实性菌类;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8~32℃,适宜24 ℃左右;子实体发生温度6~23℃,适宜生长15~17℃;T<12 ℃,产量低,生长过稀,肥大,外观差;T>19 ℃,生长过快,易开伞,品质差;T>22 ℃易死菇66双孢蘑菇栽培原料、栽培方式66.1栽培原料:蘑菇属于粪草腐生型菌类,栽培以农作物秸杆和畜粪肥,如稻草、牛粪;石膏石灰、过磷酸钙等66.2栽培方式:日光温室栽培,塑料大棚栽培,小拱棚栽培法,67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成功标志67.1①培养料颜色由淡棕色转为深棕色;67.2②有大量白色放线菌布满整个料面;67.3③培养料无氨味或其它异味,但有一股好闻的甜面包味68双孢蘑菇生长对光照的要求68.1双孢蘑菇对光照要求不严,68.2菌丝生长与子实体生长均可在全黑暗条件下顺利进行。
68.3分化期:需散光刺激。
69鸡腿菇食、葯用价值69.1鸡腿蘑幼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色香味皆不亚于草菇。
干品蛋白质含量达25.4%,氨基酸总量为 18.8% ,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赖氨酸和亮氨酸很丰富,含有钙、磷、铁、钾等矿质元素和维生素VB1等多种维生素。
69.2鸡腿蘑味甘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治痔等功效,经常食用有助消化、增进食欲和治疗痔疮的作用。
70鸡腿菇栽培原料、栽培方式70.1栽培原料:主要材料马厩肥、牛粪、麦秸、稻草、棉籽壳和杂木屑;辅料麸皮、米糠、玉米粉、复合肥、石膏粉、石灰粉。
70.2栽培方式:鸡腿蘑在室内、室外栽培均可。
熟料栽培、生料栽培都可以。
可以袋栽,也可箱栽、床架式栽培,还可以和蔬菜、果木间种。
71鸡腿菇发菌期管理71.1光线暗;2.空气新鲜;3.料温约25 ℃;4.空气湿度约70%;约20天菌丝长满72鸡腿菇分化期管理72.1时机:土层中布满菌丝72.2措施:降温至18~20℃;加大温差(5~10℃);加强光照;加强通气;提高空气湿度至85%~90%。
73鸡腿菇菌丝形态特征:73.1白色或灰白色,气生菌丝不发达;前期绒毛状-覆土后-成线状(结菇);母种常向斜面培养基内分泌黑色素74杏鲍菇食葯用价值74.1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能烹饪出几十道美味佳肴。
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具有抗癌、抑制肿瘤和美容的功效.75杏鲍菇生长对温度的要求75.1杏鲍菇是恒温结实性菇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25℃左右;原基形成:最适温度为 12-16℃,<8℃,不现原基,>20℃,畸形菇;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0-18℃。
76杏鲍菇栽培原料、栽培方式76.1栽培原料:主要原料有棉子壳、废棉团、蔗渣、木屑、黄豆杆、麦杆、玉米杆等;辅料有细米糠、麸皮、棉子粉、黄豆粉、玉米粉、石膏、碳酸钙、糖。
76.2栽培方式:瓶栽、箱栽、柱形栽培和塑料袋栽培方式、菌棒+覆土77杏鲍菇出菇后对湿度的要求77.1初期房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左右;子实体发育期间和接近采收时,湿度可控制在85%左右,有利于延长子实体的货架寿命;同时要注意尽量不要把水喷到菇体上,特别在气温升高时直接把水喷于菇体上容易使子实体发黄,严重时还会感染细菌,造成腐烂影响子实体的产量和质量。
78杏鲍菇栽培品种78.1大型种78.2皷槌种78.3小型种79北冬虫夏草食、葯用价值79.1北冬虫夏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8种氨基酸、17种微量元素、12种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