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崛起与遏制——中国应对美国再平衡战略

崛起与遏制——中国应对美国再平衡战略

崛起与遏制——中国应对美国再平衡战略
宋亦明
【摘要】中国最为快速崛起的世界性大国冲击着美国的世界霸权地
位,为遏制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制定了‚重返东亚战略‛并在此
基础上通过‚亚太战略再平衡战略‛进一步稳固自身地位。

由于美
国的介入,中国周边政治安全局势紧张:军事演习频繁、军火贸易
数量巨大、中日关系更为紧张。

为了更好地应对‚再平衡战略‛,中
国应该提高外交政策的灵活程度、增强增信释疑的能力、加强军事
威慑力量,更为重要的是构建同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

【关键词】中国美国战略再平衡
自2009年奥巴马总统提出‚重返东亚‛战略之后,美国加速调整其全球战略,将其战略重心逐渐从中东地区转移到东亚地区。

其表现有战争政治上进一步强化与东亚盟友的关系;在安全上加强进一步加强军事存在,加强军事介入能力;在经济上着力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1。

在此基础上,2012年美国前国防部长帕内塔在香格里拉峰会进一步提出了‚亚太战略再平衡‛2战略,旨在补充之前的‚重返东亚‛战略,运用巧实力继续维护在东亚地缘的政治军事优势,遏制中国以保证自身全球霸权的稳固。

观察近期中国周边重大的政治、安全事件,很容易发现美国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起到的作用:
[1]东亚、西太平洋地区军事演习密集,军事部署发生重大调整。

自2012
年以来,以美国主导或者美国参加的例行军演和联合军演在亚太地区平凡上演,亚太地区的军事演习密度远远超过世界的其他地区3。

以美国海军为例,美国海军每年所开展的有代号的68个演戏中,集中在西太平洋的就多达17个。

美国海军将在未来数年内把其60%的海上力量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以应对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海军‚走向蓝水‛。

这不仅折射出了美国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的担忧,也十分直观的展现出美国加强在亚太地区军事存在的战略意图。

[2]美国军售高涨,亚太地区买家众多。

2012年全球军售市场极为火爆,其最主要的原因为美国军售额的大幅攀升,美国以其全年663亿美元的军售额独占全世界853亿美元的78%4。

东亚地区集中了美国军火的主要买家:韩国、日本、菲律宾等美国的盟国;越南、印度等美国所要重点拉拢的‚友好国家‛以及阿富汗等存在美国势力或是依附于美国的国家。

美国军售的对象均位于中国大陆周边
[1] 《美国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的意图及中国对策》(魏磊张汉林):通过TPP谈判达成新型的区域贸易协定,逐步介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抵消东盟、中国和日本等经济体的区域影响力,为全面主导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打下制度和组织基础。

[2] 《布局亚太,美国意欲何为》(金灿荣金君达):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发表了题为《美国对亚太的再平衡战略》的演讲。

主要指出了到2020年将60%的海军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

[3] 《亚洲高密度军演环绕中国》(环球网)/roll/2012-03/2545944.html
[4] 《美国对外军售占全球武器销售额的四分之三》(人民网):
(/n/2012/0827/c1002-18847178.html)
但惟独不包括中国大陆,这不仅是美国对华军售禁运政策的延续,也体现出美国通过向中国周边国家提供军事装备并借助这些国家的力量遏制中国的战略思维。

[3]日本对华立场强硬,美国为其‚撑腰‛。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接受《华盛顿邮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释放了对华的强硬信号5:日本有义务也有能力遏制
中国所谓的‚与周边国家的冲突‛。

日本在领土、人口、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潜力、军事战略层级、政治影响力均与中国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两者不在一个量级。

而近期日本高层频频释放强硬信号、表明强硬立场的举动表明日本在对处理对华关系上并不完全依靠自身实力,更多依靠于同美国的同盟关系以及美国对《美日安保条约》的承诺。

这些事件不仅是近年来中国周边紧张的政治、安全局势的缩影,也是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的体现。

作为快速崛起的世界性大国,中国需要摆脱霸权国家和霸权国家所建立的政治、安全体制的束缚,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应对‚再平衡‛战略。

[1]增强外交政策的灵活度,形成并运用以‚介入型外交‛为指导思想的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向来强调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在灵活性方面相比于美国欠佳。

在我看来,这最为直观的表现为‚美国可以和原来的敌人越走越近‛,而‚中国同先前的盟友渐行渐远‛。

美国运用灵活的外交活动彻底改变了越战时同越南的敌对关系,美国前国防部长帕内塔总统的对于越南‚金兰湾‛的访问标志着越南同美国的外交关系大为改善6。

而中国对于朝鲜、缅甸等传统友好国家的影响
力在逐渐减弱。

中国应该增加放弃传统外交观念,放弃为‚维护世界和平和自身道义‛的外交策略,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撬动周边由美国构建的安全板块。

通过‚介入型外交‛下先手棋,展现新兴大国气势。

[2]提升增信释疑的能力。

中国作为新兴的世界性大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对于现有区域和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

对于与中国处于同一地缘的国家来说,中国的快速崛起成了自身的发展和安全的不确定因素。

中国并没有以一个具有亲和力、友好的世界性大国的形象出现在国际社会的舞台上,而是给周边国家留下了经济发达而不安全、国力强大但是无法信任的形象。

中国应该以更为开放的胸襟,与周边国家加强政治、军事的合作,建立真正的互信而非纸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彻底革除在东亚地区所存在的‚经济上以中国为核心,安全上以美国为核心‛的‚二元结构‛,以此铲除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所寄生的周边国家对中国不信任的土壤。

[3]进一步加强军事威慑能力。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军事的最高境界,但是中国为应对安全问题时并不能放弃武力。

相反,中国军事应该有的放矢,中国的军事威慑能力应该进一步强化。

前者要求中国在应对安全问题时并不应该完全保持克制,并不应该完全尊重道义和国际法,应该在必要的时候做出反应,对于威
[5]《Japan’s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Chinese need for conflict is ‘deeply ingrained’》(The Washington Post):TOKYO —China has a ‚deeply ingrained‛ need to spar with Japan and other Asian neighbors over territory, because the ruling Communist Party uses the disputes to maintain strong domestic support,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said in an interview.(/world/japans-prime-minister-shinzo-abe-chinese-need-for-conf lict-is-deeply-ingrained/2013/02/20/48adbc80-7a87-11e2-9a75-dab0201670da_story.html)
[6]《美防长帕内塔历史性访问金兰湾给中国敲响警钟》(环球网)‚帕内塔访越向中国发出信号‛,美联
社用这样的标题报道帕内塔的金兰湾之行。

文章说,帕内塔在金兰湾的谈话中没有提及中国,但以南海为
背景,他无疑表明美国将在这一地区保持强大存在,帮助保护盟国及其海洋权益。

(/gt/2012-06/2650841.html)
胁中国安全或者中国的潜在敌人予以适当的打击、震慑;后者要求中国提升自身的威慑能力,参考俄罗斯的方式,开展战略核轰炸机的定期巡航,派遣舰队在争议地区部署。

加强军事威慑能力可以有效增加在争议问题上的筹码,促进问题的快速解决,以此打消美国对争议问题介入的可能性。

[4]构建新型大国关系7。

作为应对‚亚太战略再平衡‛最为直接也最为有效的方式,构建同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在当前尤为重要和紧迫。

中美两国关系从最初的对抗逐渐转为缓和,到现在仍然以螺旋式的方式不断上升。

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中美关系会发展地更好。

所以说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只是暂时的,是一个历史的产物。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对这一战略大可不必担心,我们的着眼点要超出战略层级,达到国家甚至世界层级。

发展与美国的友好关系使得两国在经济上联系更为紧密、政治上更加互信、安全上互动频繁,也会使得美国的‚再平衡战略‛失去价值。

参考文献
[1]《Japan’s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Chinese need for conflict is ‘deeply ingrained’》《The Washington Post》.[N]
[2] 魏磊张汉林.《美国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的意图及中国对策》.[J].国际贸易.2010年9月刊
[3] 金灿荣金君达.《布局亚太,美国意欲何为》.[J].国际大势
[4] 王逸舟.《创造介入型——中国外交新取向》.[M].北京大学出版社
[7]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唯一选择》(人民日报2012年5月4日海外版)。

相关主题